抗日紀念館衆多,雲南瑞麗卻有一個專爲華僑建立的紀念館

暑假來臨,以前作為學生的我們會嚮往夏令營的到來,跟著學校一起出去走走看看,而如今的夏令營已經被研學取代,研學之旅也成為孩子們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的好渠道,其中各地的抗日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會便會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站。抗日紀念館,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不盡其數,向我們描述了一部部血淚史,也讓我們知道如今這樣的生活來之不易。

抗日紀念館眾多,雲南瑞麗卻有一個專為華僑建立的紀念館

去過許多抗日紀念館,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顧名思義,這個紀念館是為了紀念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而建立的。紀念館位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畹町鎮,畹町是傣語“太陽當頂的地方”之意,畹町見之於典籍,可追溯到漢代。畹町是一座袖珍的歷史名鎮,居住著漢、傣、德昂、景頗等民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鄉鎮。

抗日紀念館眾多,雲南瑞麗卻有一個專為華僑建立的紀念館

為紀念南洋華僑機工回國參加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功績,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於2014年9月奠基,是我國首個以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為主題的紀念館,這裡向世人呈現了南僑機工在抗日戰爭中的歷程。整個紀念館設計為一座意斷形連之橋,斷橋被處理成三角形,代表著3000餘名南橋機工,又象徵著歷時3年的漫漫遠戰之路,同時三角形像一個V字形,同英文勝利的意思。

抗日紀念館眾多,雲南瑞麗卻有一個專為華僑建立的紀念館

紀念館面朝南面,眺望著緬甸,是告慰長眠於此的華僑英烈們。紀念館分為上下兩層,通過不同的展館講述了那個年代的抗日故事,也講述了這些回國華僑的英勇頑強、敢於鬥爭的卓越品質。

抗日紀念館眾多,雲南瑞麗卻有一個專為華僑建立的紀念館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9年僑居海外的他們在陳嘉庚先生號召下,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緬甸、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服務團”,分九批迴國,支持抗戰。

抗日紀念館眾多,雲南瑞麗卻有一個專為華僑建立的紀念館

通過紀念館,我們瞭解到一段悲壯又感人的歷史。1937年抗戰爆發,武漢和廣州相繼淪陷,日軍封鎖了幾乎所有的國際通道,只剩雲南邊境的一個邊境小鎮:畹町。為了保留這條通道運送戰需物資,雲南省在九個月內趕修了一條國際公路出來,500多公里,翻越六座大山,五條大江河。

抗日紀念館眾多,雲南瑞麗卻有一個專為華僑建立的紀念館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9年僑居海外的他們在陳嘉庚先生號召下,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緬甸、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服務團”,分九批迴國,支持抗戰。最後三分之一的年輕人都犧牲在這條公路上,他們也是抗戰勝利的英雄,未曾來過這裡,有多少人能知道這段歷史。望著眼前的英烈牆,唯有深深地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