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最好的大學裡深耕數十年,這位教授說越新的教育越「垃圾」!

看點在中國,儘管通識教育越來越成為一種共識,但實踐的時間和範圍仍然有限。畢業於北大,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香港大學等著名學府深耕數十年,現任清華新雅書院院長的甘陽教授,一直為通識教育奔走踐行。近日,他接受了外灘君的專訪。他強調,不要盲目崇拜美國的通識教育,應該首先理解其標準,並且毫不客氣指出“教育裡,越新的越垃圾”。此外,他一直倡導,大學本科階段不應設置商、法學院。這又是為什麼呢?一起了解一下。

9月18日清晨,清華大學新雅書院2018級新生坐在教室裡,等待他們院長的第一節課。剛剛步入大學的他們,還未選擇具體的專業院系,人手一本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即將開始懵懵懂懂地學習古希臘文明瞭。

上課鈴響,一位老師走上講臺。進入文本教學之前,他先聊了聊前一天晚上看新生們選修課情況的感想,“你們有人選了法語,有人選了俄語,還有選崑曲的,這樣很好。不管以後你們成為哪個領域的專家,但我一直強調,專業以外至少要有一個個人興趣。”

他說,個人愛好是自我定力的所在,“尤其,是對你們這些很容易在時代潮流中失去自我的小孩兒。”這人便是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甘陽。

在中美最好的大学里深耕数十年,这位教授说越新的教育越“垃圾”!

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 甘陽

畢業於北京大學的甘陽,曾在美國十年,香港十年,2009年回國。如今的甘陽有很多身份,但幾乎都繞不開關鍵字“通識教育”:中山大學博雅學院院長,通識教育總監;重慶大學博雅學院總監;中國大學通識教育聯盟秘書長;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等等。2017年9月,清華大學宣佈聘任原任新雅書院總監甘陽為新一任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

甘陽談通識教育已有十餘年,自己也踐行了十餘年。面對目前的成就與困局,甘陽冷靜客觀地分析道,“做通識教育,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中美最好的大学里深耕数十年,这位教授说越新的教育越“垃圾”!

做教育不能緊跟潮流

在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求學十年的經歷,讓甘陽對於美國的通識教育抱持頗為冷靜的態度,當這種冷靜碰上社會主流聲音中對美國教育理念的嚮往,甘陽言辭犀利地指出,“在我看來,多數人就是在盲目崇拜。”

我們對美國通識教育的認知,大多來自於1945年哈佛大學12名教授潛心研究兩年出版的《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之後,哈佛大學的每一次變革都不同程度地引發社會討論。今年,隨著新學期的開始,哈佛開始實施新一輪的通識教育改革方案。

對此,甘陽不以為然,“每一個新的方案都是在糾正上一個階段的問題,太過頻繁的變革一定是存在問題的。如果你不明白他在糾正什麼問題,這個階段要怎麼改善,那你就是在盲目地仰望,其實和你毫不相干。”

甘陽毫不客氣地說,“教育裡,越新的越是垃圾。”

“看美國的通識教育,一定要看它一百年的歷史。”甘陽拿出一本《失去靈魂的卓越》,指著書封上的那行小字“哈佛是如何忘記教育宗旨的”說,“美國的通識教育其實是在走下坡路的,包括哈佛在內。”

對於在芝大浸潤十年的甘陽來說,芝加哥大學時任校長赫欽斯在1936年發表的《美國高等教育》顯然具有更深遠的意義。在甘陽看來,這奠定了整個美國的通識教育,《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的思路與方法也是以此為基礎。甘陽曾多次強調,美國最好的通識教育從來不是哈佛,而是哥倫比亞—芝加哥大學的傳統。

所以說,我們學習美國的通識教育,一定要看它的前期。怎麼樣把這個系統建立起來,提出了怎樣的閱讀標準,寫作標準等,這些標準都是在那一段時間建立起來。我們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不正是這些嗎?

對今天的中國高校來說,最大的困難是,各個院系課程設置的窄化與通識教育所強調的博雅開放並不兼容。在實際操作層面,通識教育尚沒有進入本科培養的內在肌體。在這樣的現狀下,甘陽認為,如何突破困境去搭建起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並確保其質量才是關鍵。

回到國內,甘陽從兩個方向開始著手。一是依據1998年國家教育部2號文件中要求的10-16個學分要求,逐步改善全校範圍內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的質量建設。另一方面,就是小範圍地開設試驗點,像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那樣,把通識教育逐漸鋪開。

在中美最好的大学里深耕数十年,这位教授说越新的教育越“垃圾”!

從理念到實踐的妥協

近十年來,甘陽在國內積極倡導並踐行通識教育。在出任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之前,甘陽還分別擔任中山大學博雅學院院長和重慶大學博雅學院總監,但無論哪裡,我們發現,他很少高談闊論教育理念,而更願意談師資、課程等操作中的細節。

談及在三處的實踐經歷,甘陽直言,“烏托邦式的理想都是美好的,但具體運作起來,很多事都要妥協。”

重慶大學是一所傳統理工科大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人文社科類院系的缺失,因此甘陽主要通過建設博雅學院來帶動文史哲等學科的發展。而在傳統綜合型大學的中山大學,人文社科的貫通教育成為博雅學院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生從進入到出去基本都是文科專業為主。

在清華,甘陽則打造出了目前為止最接近他理想中的文理學院——新雅書院。以理工科學生居多的生源進入,需要學習人文社科和數學物理兩套通識教育課程,一年之後,自由選擇專業院系進行專業化學習。

這一年裡,課程強度、小班教學及“學習共同體”的建設成為新雅書院的三個關鍵要素。

新雅學生開學第一天,甘陽佈置了第一份閱讀作業,要學生通讀一遍《伊利亞特》,第二天便開始了以此書為開端講起了古希臘文明,之後,他還宣佈了這學期講完古希臘三本名著的計劃,包括大量的閱讀、寫作和小班討論,這樣的閱讀強度不可謂不大。然而,學生在課堂上尖叫連連之餘,甘陽爽利直言,“讓你們學會游泳,就得把你們推下水去,撲騰撲騰。”

甘陽痛恨“水課”,在他看來,這些課程不但佔據了學生的時間精力,還讓學生逐漸缺失深度學習的能力。而通識教育中尤為關鍵的人文課程,不僅不能是“水課”,還要有相當大的強度。“通識課和專業課一樣重要,一樣需要學生下功夫。”

在中美最好的大学里深耕数十年,这位教授说越新的教育越“垃圾”!

清華新雅書院學生的通識課程之《古希臘文明》

1968年由哥倫比亞大學狄百瑞教授(Wm. Theodore de Bary)領導的一個核心課程委員會在他們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我們認為,核心課程的教學方式應當得到最優先的關注。除非經過深思熟慮,我們不應當對教學方式做出任何隨意的改變。”這裡的教學方式指的就是小班教學。

在中國人口基數的前提下,小班教學的操作性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在清華新雅這個新成立的書院,甘陽對於小班的堅持得以實現。新雅書院自2014年在清華校內試點,2016年正式面向全國招生,至今每一屆兩個班的學生總數基本維持在70人左右。“未來最多也不會超過四個班總數120人。”

第一節課,甘陽對新生們給出承諾,要在本學期內跟每個學生單獨面對面談話至少一次。這便是甘陽推行通識教育要強調的另一個重點,即學習共同體的概念。“Learning Community(學習共同體)讓師生、生生之間形成很強的互動,交流討論才會有效。”

為此,新雅書院還給本科生設置了導師,不同於研究生、博士生的學術專業導師,這個導師更像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可以就學生的任何疑惑展開交流。甘陽介紹,大概每2-3名學生共享一位導師。

在甘陽的構想中,整個書院的學生總數控制在500人以內,學生之間都彼此熟識,學生和導師時常交流,將是一個理想的文理學院的狀態。

當然,遺憾仍然存在。相比於美國本科兩年後再選擇專業,中山大學、重慶大學博雅學院也是兩年再選專業,清華新雅一年課程後就選專業,對於通識教育來說顯然不夠。“但考慮到整個學校、社會的環境,我必須確保這些學生還要跟得上專業要求。”

在中美最好的大学里深耕数十年,这位教授说越新的教育越“垃圾”!

清華新雅書院主要教學樓 清華學堂

建議取消本科階段的商學院法學院

前文提及的《失去靈魂的卓越》描繪了美國常春藤聯盟大學,如何迅速從教育機構演變成商業性機構,而哈佛又如何成為這一進程的引領者。哈佛教育學院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評價該書作者哈瑞·劉易斯是一個勇敢的人,“寫了一部大膽的書。”

在美國切身體會了通識的氣象後,甘陽也是這樣一個“大膽的人”,他身上那股“反對功利”的勁兒是顯而易見的。十年前中山大學設立博雅學院時,他就明確提出,學生的人生榜樣不是億萬富翁,而是學富五車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

這樣的說法得到不少掌聲,質疑其“過於理想化”的聲音也從未斷過。甘陽講,

我從不反對人們想賺錢,只是希望我們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尤其是以後對社會影響比較大的人,應該有基本的道德和文化自覺。

“我認為中國大學,尤其是最好的大學,已經是時候考慮把商學院法學院放在研究生階段而不是本科。”在2016年中山大學博雅學院畢業典禮上,甘陽就曾在演講中提到這個問題,“我在十年前就不斷地在講這個東西,但是很多人不理解,但到今天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理解。”

甘陽補充說,這個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絕非對商學院法學院絕的偏見,而是在他看來,

問題的關鍵是大學整體校園氛圍的問題

他認為美國大學堅持把商學院和法學院這樣的學院放在研究生階段,而不作為本科教育,是對大學和高等教育深思熟慮的結果,目的就是大學必須成為“一心向學”而非“一心向錢”的高等教育聖殿,這恰恰是中國大學本科教育最該借鑑的部分。

在中美最好的大学里深耕数十年,这位教授说越新的教育越“垃圾”!

一方面,它能夠保證本科教育儘量少受到功利化的市場影響,迴歸到高等教育本真樣貌。

以雙學位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原本中國大學的雙學位是讓學生多領域學習,拓寬視野的一個設置,但事實卻是學生們基本都在選經管、金融這些商學院的專業。“這就是一心向錢的表現!”甘陽說,“這樣的風氣之下,我們很難達到西方大學一再強調的liberal education。”

在甘陽的解讀中,liberal本身就有“自由,閒暇”的意思,像金融、會計、投資、保險這些應用型的商學課程,必然不屬於liberal education的範疇。“liberal是什麼?能夠完全擺脫掉功利的要求,能夠純粹按照自己的心性發展,才叫liberal。”

同時還能保證商學院和法學院的學生,是受過最好的本科全面教育的,所以他們進去就是非常出色的人才,這才是美國商學院法學院能成就精英的關鍵所在。

這樣的設置下,那些本科教育階段全面發展最優秀的學生才能進入最好的商學院、法學院。“和我們這種18歲本科進來就讀商學院,當然不是一個檔次的。商界精英和salesman的區別,就在於此。”

“如果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一樣,本科就有商學院和法學院,美國的本科通識教育肯定完蛋。”

再者,“像商學院法學院這種以後對社會影響很大的專業,我認為學生經歷過相當強度的通識教育之後再去讀更好。”商學院法學院的本質上是在處理人的關係,他們要對人類本身和人類文明有深入的理解,才會做得更好。

在中美最好的大学里深耕数十年,这位教授说越新的教育越“垃圾”!在中美最好的大学里深耕数十年,这位教授说越新的教育越“垃圾”!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在中美最好的大学里深耕数十年,这位教授说越新的教育越“垃圾”!在中美最好的大学里深耕数十年,这位教授说越新的教育越“垃圾”!

外灘教育聯手中國常熟世界聯合學院(UWC)

中文系主任彭振老師

專為初、高中學生推出在線錄播課:

《活著》整本書閱讀課

點擊下圖 立即購買

在中美最好的大学里深耕数十年,这位教授说越新的教育越“垃圾”!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