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思维模型:帕金森定律一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一家制造型企业建立一个仓库存放设备零件,工作虽然没那么多,但总得找个人管吧。于是总经理找到自己的远方亲戚来当仓库管理员,仓库管理员干了一段时间后,说晚上有动静,能不能给配个保安,于是总经理给配了一个保安,保安说一个保安晚上巡逻不行,需要结伴巡逻,于是又配了一个保安。仓库管理员发现每月要提交仓库零件报表,自己电脑不太懂,接着提出能不能配备一个会使用电脑的,于是总经理又配备了一个文员,后面又不断的人员增加,增加了一个厨师,一个出货员等等,本来一个人可以干好的工作,在一个不称职的领导管理下组织就这样不断的膨胀起来。

25思维模型:帕金森定律一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1年后,仓库部从一个人增长到了6个人,直接管理成本高达100万元。这就是非常典型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名不称职的行政首长占据高位后,庞杂的机构和过多的冗员将不可避免,庸人占据高位的现象也不可避免,前面在彼得定律中也提到过,总有人升职到他们不可驾驭的高位。

一、认识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管理学家,也是哈佛大学的教授,1975年帕金森在马来西亚度假时,悟出了著名的帕金森定律,后来他把这个定律发表在伦敦的《经济学家》期刊上,从而一举成名。从此让世人知晓了这个人类社会注定无法摆脱的神奇法则,和墨菲定律、彼得原理一起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他的《帕金森定律》一书出版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美国也曾经长期占据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25思维模型:帕金森定律一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帕金森定律的核心

任何一个行政部门,只要不是处于战争时期,编制总是按下列公式增长的X=(2KM+L)/N。K代表这种人从任命到退休的年限,M代表部门内部行文通气耗费的劳动实数,N代表部门下属单位数。于是,一个部门的编制年增长率J=X/Y(上年编制数)×100%,无论工作量有无变化,用公式求出来的得数总处于5.17%到6.56%之间。

帕金森定律产生的条件

第一:必须要有一个组织,大到国家的行政部门,小到微型企业。 

第二:权力对管理者而言,可能会丧失。这个条件是不可少的,否则就不能解释何以要找两个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而不选择一个比自己强的人,这样也就不会产生“鲜花”插在 “牛粪”上的现象。

第三:管理者能力极其平庸,他在组织中的角色扮演不称职,如果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否则就不能解释他何以要找几个助手来协助。

第四:这个组织一定是一个不断自我要求完善的组织,正因为如此,才能不断地吸收新人来补充管理队伍,也才能符合帕金森关于人员编制增长的公式。

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帕金森的影响

1、帕金森定律对个人的影响

帕金森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耗费的时间差别非常大。

一个人可以1小时内浏览完国内外要闻,也可以花一整天;

一个人起床后20分钟就可以去上班,也可以花2个小时;

一位老太太要给侄女寄明信片,她用了1个小时找明信片,1个小时选择明信片,找侄女的地址又用了30分钟,1个多小时用来写祝词,决定去寄明信片时是否带雨伞,又用去20分钟。做完这一切,老太太劳累不堪。

25思维模型:帕金森定律一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帕金森认为,工作会自动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他就会放慢节奏或者增加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工作膨胀出来的复杂性会使工作显得很重要,在这种时间弹性很大的环境中工作并不会感到轻松。相反会因为工作的拖沓、膨胀而苦闷、劳累,从而精疲力竭。

2、帕金森定律对企业的影响

武大郎的烧饼店生意非常红火,夫妻倆实在忙不过来了,于是武大郎准备招聘两名员工,消息传出后,应聘者蜂拥而至,可是,当大家看完招聘启示后,都扫兴而去,因为告示上第一条就写着“身高不得高于武大郎”。

这就是典型的帕金森定律起了作用,因为害怕比自己优秀,所以宁可选择比自己平庸的人来做助手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帕金森定律一样存在,有一名高管A,在工作岗位上劳累过度,必须在以下三个补救办法中取其一。

1.申请离职,把高位让给有能力的人;

2.招一个能干的人B分担自己的工作;

3.任用两个比自己水平低的C和D分担工作。

25思维模型:帕金森定律一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第一个选项:肯定不会选,也没人愿意选;

第二个选项:招一个能力与A相当的B,日后一旦A的上级K退休,给自己在晋升之路设置障碍,A也不会选;

因此,A宁可要级别和水平比自己低的C和D归他领导,而且还提升了他的地位。把工作1分为2,分别交给C和D,自己成为掌控全局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只招C或D行不行呢?

肯定不行。只招C一人,C相当于充当了A原本就不想要的B的角色,C成为唯一可以顶替A的人,A没理由冒不必要的风险。只有让C和D互相制约,牵制对方的提升,A才能安枕无忧,所以找帮手,必须两个或两个以上。

总有一天,C会跟A一样,感觉劳累过度,A就给他配两名助手,鉴于D跟C一样的地位,故A也给D配两名助手。招进来新员工,E、F、G、H,此时A的下属体系已经完美,没有任何威胁,而且是接替上级K的唯一人选。

25思维模型:帕金森定律一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最初A一个人的时候,那么多工作量感觉身心疲惫,现在变成7个人的小部门,情况真的有所改观嘛?

1、A指示C完成一个文本

2、C把任务交给F

3、F与E商量

4、F将初稿给C审核

5、C觉得D也应该提提建议

6、D把文稿扔给G和H

7、G和H增加了建议,回复D

8、D在G和H的基础上增加建议,回复C

9、C又在文本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回复A

10、A审核时,把CDEGH啰嗦的条文去掉,基本与最先的F一致。

如果没有招这批人,靠A一个人这个文本早就完成了,繁琐的流程导致A依旧披星戴月,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

25思维模型:帕金森定律一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帕金森先生认为,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造成的。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

3、帕金森定律对政府的影响

帕金森结合英国政府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定律做了说明。从1914年到1928年,英国海军官员人数,从2000人增加到3569人,以每年56%速度递增。而在此期间,由于《华盛顿海军协定》的限制,海军规模在减小,1928年的海军士兵人数是1914年的三分之二,军舰数是1914年的三分之一。从1935年到1954年,这种状况还在发展。这一期间,英国海军部的人员从8118人.上升到33788人,而此段时间英国海军的地位在不断下降。殖民部从372人增加到1661人,而这正是大英帝国殖民地迅速减少的夕阳残照时期。

据此,帕金森认为。无论政府工作量是增是减,甚至是消失,雇员数量都受到帕金森定律的支配而增长

帕金森定律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权力扩张引发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场传染病”。

如何消灭帕金森定律的负作用是我国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业面临的紧要问题。建国初期,一个县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几百人,而现在则有上千人乃至几千人。庞大的行政管理开支必然落到每个纳税人身上,过多的行政干预必然制约经济的发展,让下层的人没事找事。在计划经济时代,有的公社连每株玉米的间距多少厘米都要制订计划,还要层层落实。

还有一则计划经济时代的真实笑话,说某国企盖厕所,报告经过层层审批,经费总算批下来了,但只够盖一间的,经过领导反复研究拍板,先盖一间男厕所,至于女厕所,只有明年再说了……

帕金森定律都影响到了厕所建设,方便的事不方便了,的确该引起重视,应反复讨论研究、制定切实计划加以解决。

25思维模型:帕金森定律一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建国初期,在宁夏的西海固地区有一个县,曾经是以“苦甲天下”而闻名,但这么一个穷地方,帕金森现象十分常见,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没能力的人大大超编进入行政机构,使得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吃皇粮的人越来越多,大量的冗员吃空了财政预算和各种补贴,就连专项资金也被挪用,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贫困式腐败”。

在这个33万人的贫困县里,吃皇粮的高到1、1万人,全县超编人员高达2800多人,更夸张的是,有大批“拿着俸禄不上朝”的“挂职干部”,轮流上班的“轮岗干部”,10多岁的“娃娃干部”,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干部”,在县烈士陵园只有3座墓碑,却供养者20多名管理人员,以至于有人嘲讽说:这是20个活人守在3个死人。

可见帕金森定律影响之深远。

三、突破帕金森定律(组织或企业)

1、建立公平公正的招聘制度

建设科学、公平、公开的聘用制度,禁止直属上司拥有绝对聘用权。

2、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企业战略和管理要求,定期举办新技术、新知识培训班,不断提高人员的管理水平,让一个平庸的管理者成长为合格的管理者。 

25思维模型:帕金森定律一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3、建立人岗匹配的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负责对管理者进行绩效考核;为了避免管理人员招聘庸才,可以设置人才考核项,管理者必须每年向上层输送各类人才,技术型、管理型等,作为管理人员绩效考核项之一;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管理制度。

总结

对于个人而言帕金森定律是时间管理中的一个概念;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对组织而言,帕金森定律是制约组织高效率发展的拦路虎,只有时刻警示自己,并作出有效改进措辞,才能避免帕金森定律的影响。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有一句管理名言:“即使将我的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多夺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员,4年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可见这位钢铁大王的公司的管理是多么的高效,是多么的重任人才和知人善任。

卡内基去世后,墓碑上镌刻着:“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将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他管理的机构中为他工作

。”这句话不仅是对卡内基一生的高度评价,更是给任何组织中管理者一个深刻的提示:想规避帕金森定律,必须懂得重用真正的人才。

帕金森定律 诺斯古德·帕金森

帕金森定律的启示 杨建军

获取50个思维模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模型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