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首种大飞机运10下马究竟可惜吗?没当客机其实一点不可惜

自2007年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大飞机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年启动的072大型运输机工程孕育的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于2013年1月首飞,2016年7月装备部队,随后启动的纯国产干线客机——C919也在2017年5月完成首飞,目前已有两架原型机在试飞取证,而30多年前,中国也曾研制过一种划时代的大飞机——运-10,则引发广泛争议,它的下马究竟可不可惜?

国产首种大飞机运10下马究竟可惜吗?没当客机其实一点不可惜

运-10的技术特征,大家都很熟悉了,1980年9月完成首飞,基本上和早在60年代初就投入使用的波音707类似,都属于单通道中远程四发客机,这种客机在50到70年代比较流行,但随着70年代的双通道宽体客机,如波音747、麦道DC-10、空客A300等出现,这种客机载客量少、单位客座成本高的弱点就已经暴露无遗。

国产首种大飞机运10下马究竟可惜吗?没当客机其实一点不可惜

运-10是1970年上马的,直到1980年才完成首飞,1982年后研制陷入停顿,1986年完全停止了研制。由于涡扇8发动机研制困难,实际上运-10研制进度是一拖再拖的,如果国家继续投钱来发展它进入民航服役,最保守的时间,也要在80年代末才能投入使用,这还是当时国内民航飞机适航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且支持“国货”的特例,按照现在ARJ21新支线客机如此严格的执行民航局的适航标准,运-10试飞取证的周期会更加长。

国产首种大飞机运10下马究竟可惜吗?没当客机其实一点不可惜

而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民航已经大批引入西方制造的客机。中远程国际航行上已有和运-10类似,但成熟度远超运-10的波音707-320系列,短程国内航线已有波音737-200型,而到了运-10下马后一年的1987年,全新的单通道中远程双发客机波音757已经引入民航,而在此之前,双通道双发远程客机空客A310也已经引入中国。

国产首种大飞机运10下马究竟可惜吗?没当客机其实一点不可惜

图片:1987年交付中国的波音757

和以上机型相比,不论从舒适性、经济性还是安全性,运-10都处于下风,但运-10试飞后不久,上飞公司就在1982年开始研制运-10特种机型,作为军用用途,比如作为国产预警机、加油机平台,毕竟和运-10参考的蓝本——波音707,就有军版的C-135平台,衍生出的KC-135加油机、E-3“望楼”预警机、RC-135系列侦察机,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国产首种大飞机运10下马究竟可惜吗?没当客机其实一点不可惜

运-10具备8300公里的最大航程,相比运-8改进而来的特种机,它的航程、舒适性都占据很大的优势,尤其是运-10特种机当年优先考虑的是改成预警机使用,是很有先见之明的,毕竟中国的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因为伊尔-76平台欠缺,只造了4架,只能等运-20成熟了,运-9平台衍生的空警500虽好,但属于“小平台、大预警(雷达)”的无奈之作,平台显然还不如运-10。

国产首种大飞机运10下马究竟可惜吗?没当客机其实一点不可惜

图片:大运平台不够,空警2000只造了4架

所以说,运-10当年没有作为军用特种飞机平台坚持下来,是真正可惜的地方。但考虑到80年代正处于“军队要忍耐”的特殊时期,中国空军的装备,更多的还需要现代化的歼击机,国产三代机歼-10项目都几次差点下马,所以运-10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即使是军用用途,也很难坚持下去。

国产首种大飞机运10下马究竟可惜吗?没当客机其实一点不可惜

当然,现在讨论运-10作为军用特种飞机下马可惜这件事,也纯属马后炮了,一切还要向前看,虽然运-20的出现,能够一定程度解决空中加油机、大型预警机等平台,但电战机、反潜机却依然要靠运-8衍生而来的运-9平台支撑下去,国产宽体客机CR929虽然有了老师傅俄国人帮忙和全球化子系统供应链,却远水难解近渴。

国产初代大飞机下马固然可惜,运-20和C919横空出世固然可喜,但中国的大飞机梦依然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