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痛苦,做“寓言的鸵鸟”还是“真实的鸵鸟”?(黑白先生)

阿拉伯有个寓言,说有一只鸵鸟见到狮子等猛兽来追杀,就会将头埋进沙土里,它认定只要眼睛看不见猛兽就是安全的,完全不管暴露在外硕大的屁股。

“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 很多人常常固步自封于自己仅有的水平和本领,失去锻炼自己,挑战生活的机会。久而久之不可避免地沦落成了弱者,成了思想消极,精神空虚的自卑自弃者。

然而人生就如逆水行舟,没有那么轻松,当你觉得轻松的时候,那你一定是在后退。撞见再大的事情,似乎也能不痛不痒,这并不意味着事情不存在,而是以一种近乎于鸵鸟的方式去躲避了。

记得上学时候,学过一个寓言叫黔驴技穷。说的是一个老虎面对一个陌生的庞然大物——驴的故事,最开始它的心理反应是恐惧,生理反应是立即逃避。但老虎的内心里,有一种直面的态度和勇气,它尝试一步一步去接近它的恐惧对象,一点一点去熟悉它,让自己内心的恐惧也不断消减,直到克服心理恐惧...。直面是一种成熟的选择、成长的途径。

所以,痛苦无论大小,你都逃不掉。只能勇敢面对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与之和解。真正抵达健康的方法只有一个——直面痛苦。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而不是做眼不见为净的鸵鸟。

但是鸵鸟真的有寓言写的那么傻吗?今天我就要在文章里为它正名,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将头埋在沙子中的说法,其实是人类的一种误解。鸵鸟生活在炎热的沙漠地带,那里阳光照射强烈,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同低空的冷空气相交,由于散射而出现闪闪发光的薄雾。平时鸵鸟总是伸长脖子透过薄雾去查看,而一旦受惊或发现敌情,它就干脆将潜望镜似的脖子平贴在地面,这样可以听到远处的声音,有利于及早避开危险或者做攻击的准备。

事实上,并没有人真正看到过鸵鸟将头埋进沙子里去的情景,如果那样,沙子会把鸵鸟闷死的。

另外,真实的鸵鸟并不胆小,而是性格猛烈,受到威胁时除非是比较大的猛兽,一般会选择反击,鸵鸟的反击也非常可怕,由于它们的腿长而壮,就算是一个成年人,被奋力踢上一脚也可能致命。我想说的是,面对侵害,我们不要选择寓言中的鸵鸟而是选择现实中勇敢的鸵鸟。就像面对宝马男的于海明。如果他当初选择逃避,倒霉的可能就不是对方了。所以我们看到,只要心怀正义的人们都支持于海明。

因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社会就如一艘风雨飘渺中的大船,人人生活其上,随时都会经历风霜雪雨,困难凶险,所以应同舟共济,面对不公面对恶,决不可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因为任何人都不敢保证自己不会是受害者,或下一个倒霉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