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早侏羅世的古獸,僅有拇指般大小,名爲巨顱獸

巨顱獸,主要化石產地在中國,生存在早侏羅世,是肉食動物,名字的釋義為:大頭的獸類。

生活在早侏羅世的古獸,僅有拇指般大小,名為巨顱獸

早侏羅世的雲南對我們來說完完全全是一個陌生的世界。那時還沒有今天常見的花花草草,而是費爾幹杉、銀杏、蘆木、桫欏、蘇鐵這些粗壯高大的裸子植物,地面則覆蓋著低矮的蕨類。空氣中傳來的不是嘰嘰喳喳的鳥鳴,而是粗重沉厚的恐龍吼叫。

炎熱的白天很快過去,夜晚再次降臨。森林裡充滿了奇怪的聲音,一隻毛茸茸的小動物從銀杏下面鑽出來,它的整個身體只有一顆粉筆頭那麼大,腦袋卻佔了1/3以上,酷似一個滑稽的大頭娃娃,怪不得被命名為“巨顱獸”。

它的樣子有點兒像家鼠,但鼻子略長些、嘴巴也尖一點。前方有一隻甲蟲幼蟲正在蠕動,它白胖的身軀對這隻巨顱獸而言就是一頓美味佳餚。巨顱獸跑上前去,輕輕一躍,尖利的牙齒頓時埋入幼蟲背部,開始準備狼吞虎嚥。

幼蟲還活著,卻無法逃脫厄運。雖然幼蟲比巨顱獸小不了多少,但這可不是巨顱獸今天唯一的一餐,如果食物豐富,巨顱獸一天能吃下相當於自己體重3倍的食物,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肚漢”。

1985年,當時還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生的吳先生在雲南祿豐盆地發現了一件化石標本。因為實在太小,覆蓋著沉積物的化石很久都不能暴露出來,研究人員也推測它不過是一塊骨頭碎片的化石。

1992年,一些中外學者開始重新研究這件化石,並請哈佛大學的技師對其進行修理。到了1994年,人們終於知道這件頭骨化石代表這一種新的哺乳動物,此後又用幾年時間對其進行詳細的研究。

2001年,研究小組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將這種動物命名為吳氏巨顱獸。

生活在早侏羅世的古獸,僅有拇指般大小,名為巨顱獸

巨顱獸頭骨化石

巨顱獸的體重只有兩克,從頭到尾僅長32毫米,其中腦袋就佔了12毫米。它纖小的身軀顯示它可能以捕食非常小的昆蟲來維持生命,而異常大的腦部和纖小的身軀暗示它的新陳代謝非常迅速,必須不斷進食。

生活在早侏羅世的古獸,僅有拇指般大小,名為巨顱獸

人手與巨顱獸對比

巨顱獸長得像一隻具有長口鼻的小老鼠,生活習性類似今天的地鼠,但卻小得多。為了躲避恐龍的襲擊,巨顱獸有著比恐龍好得多的視力,而且很可能是晝伏夜出。

生活在早侏羅世的古獸,僅有拇指般大小,名為巨顱獸

巨顱獸和別針對比

與同時期的其它中生代哺乳類相比,巨顱獸在身體結構上更接近現代的哺乳動物,其中最突出的是具有現代哺乳類才擁有的中耳。現代哺乳類的中耳有3塊聽小骨,使哺乳動物的聽覺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在發現巨顱獸之前,中耳具有3塊聽小骨的哺乳動物只發現於大約1.5億年前的上侏羅統地層中,而這項發現使這類哺乳動物的歷史向前推進到更早4500萬年的早侏羅世。從而改寫了哺乳動物的早期歷史。

生活在早侏羅世的古獸,僅有拇指般大小,名為巨顱獸

巨顱獸生活習性類似今天的地鼠

巨顱獸在哺乳動物進化樹上佔據了一個非常有趣、非常關鍵的位置。現代哺乳動物分3大類:單孔類、有袋類和有胎盤類(真獸類),巨顱獸卻不屬於這3類中的任何一類,它很可能是現代哺乳動物的姊妹類群。

作為現代哺乳動物確認無誤的最近的親戚,巨顱獸為科學家瞭解哺乳動物的初期階段進化過程提供了獨特的信息。不過,要完全解決以前知之甚少的哺乳動物早期演化史的問題,只能寄希望於新化石材料的發現和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