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爲何要殺義父董卓?

寂寞的紅酒


董卓之死,是大勢所趨,眾人合計。前有王允連環計挑撥董卓呂布關係,後有呂布往董卓咽喉刺上致命一戟,而將事事小心,時時防備的董卓,引誘出重兵把守的郿塢,並親手割下董卓頭顱的人,則是李肅。

  李肅此人,嘴巴忒厲害了。當初就是他哄勸得呂布殺死丁原,投靠董卓。可惜董卓重用呂布,卻忘記了當初的掘井人,李肅依然是原地踏步,當他的虎賁中郎將。李肅此人,並非什麼君子,當初主動請纓,就是希望能謀得董卓信任,進而高官厚祿,享受榮華,董卓如此,讓李肅心中頗為怨恨。於是當呂布邀請李肅,希望李肅協同殺死董卓時,李肅立刻表示,早就想殺死董卓了,只是沒有遇上志同道合的人啊。

  做一個說客,最重要的素質,就是了解人心,瞭解對方心中最隱秘的需求,然後借力打力,達成自己的目的。李肅當初勸說呂布,就是抓住呂布看重名利,愛惜寶馬,於是以功名動其心,以名馬堅其志,呂布當晚就主動殺死丁原。

  董卓和呂布不同。此時的董卓擊退了關東聯軍,威勢更勝往昔,朝中大臣沒有一個人可以和董卓抗衡。董卓仿效姜子牙,逼迫獻帝稱其為“尚父”,進出朝廷用天子的儀仗,大肆加封自己的親疏心腹擔任各種要職,董卓一門,不分老幼,全部都被封為侯,而京城禁軍,更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司空張溫有勾結袁術的嫌疑,董卓立刻將張溫誅殺,百官心驚肉跳,卻又無可奈何。然後在長安城二百五十里的地方,修建郿塢,城郭堅固,一如長安。郿塢裡有二十年的存糧,有少年美女八百名供自己享樂,金銀財寶更是數不勝數。

  世人所追求的名利、權勢、富貴、美女等等,董卓都已經擁有,貌似董卓已經什麼也不缺了。可是要殺死董卓,就必須將董卓從重兵把守的郿塢中引誘出來,牽引到王允、呂布的勢力範圍中。

  李肅瞭解董卓,董卓權傾天下不假,可心中一直渴望再前進一步,由權臣而帝王,是董卓長期的願望。利用董卓的稱帝之心,就可以引誘董卓,但要董卓完全信任自己,跟隨自己離開郿塢,走進埋伏圈,依舊是一件很費腦子的事。

  李肅來到郿塢,告訴看門人,天子有詔書。董卓心中哪裡有什麼天子,依然高坐,等待李肅進入。董卓問:“天子有什麼詔書?”李肅說:“天子生病剛剛好轉,想要在未央殿召集文武大臣,商議禪位給太師,所以才特意下了這道詔命。”董卓雖然不懼漢獻帝,可是對獻帝也始終懷著戒備之心,一聽是想禪位給自己,很高興,心中的防備就鬆弛下來。此時董卓已經死了一成。

  不過漢獻帝好糊弄,朝廷還有其他重臣,於是董卓問:“王允有什麼意見嗎?”李肅說:“王司徒已經命人準備建造受禪臺了,只等著主公到來呢。”董卓一聽大喜。王允此人,德高望重,在朝臣中擁有很高的人氣,只要王允也表示支持,董卓受禪的事情就八九不離十了。而王允很少公開反對董卓,不久前還親自獻上自己府中的歌姬貂蟬,獲得了董卓一定程度的信任,董卓估計在想,王允不也是希望得到更大的富貴嗎,等我當了皇帝,給他加官晉爵。此時董卓已經死了二成。

  董卓命令心腹將領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領飛熊軍三千,把守郿塢。董卓前呼後擁,車馬眾多,前往長安接受禪讓。此時的董卓隨時可以回頭。當走到三十里的時候,一隻車輪忽然折斷,董卓只得下馬,又走不到十里,馬忽然咆哮,掙斷轡頭。董卓心中驚疑,李肅說:“是太師即將接受漢帝禪讓,將要乘坐玉輦金鞍的預兆啊。”董卓很高興。這一天就走了四十里,行程緩慢。第二天再次上路,忽然又狂風大作,大霧彌天,董卓又問李肅為什麼。李肅說:“這是主公即將登上龍位,當然有紅光紫霧,來壯大主公的聲威。”董卓大喜。於是一口氣走了兩百一十里,來到長安城外。此時的董卓已經死了三四成。

  百官出城迎接,唯獨李儒抱病在家。不久之前,李儒勸說董卓將貂蟬賜予呂布,惹怒董卓,翁婿關係鬧僵了。少了李儒這個指路明燈,董卓的死亡幾率又大了一成。

  董卓進入相府,呂布來賀。董卓高興的說:“我登上九五之位,必定讓你總督天下兵馬。”董卓還是有幾分擔心呂布,於是先許個大大的願,讓呂布為自己賣命。他怎麼知道此時呂布為了女人,為了自己的未來,已經和董卓勢不兩立。當晚,呂布就在帳外休息。有呂布守衛,董卓的心寬了很多。此時的董卓已經死了六成。

  晚上,有十來個小孩在外面唱歌:“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上,不得生!”這歌一聽就知道是說董卓必死。董卓當然不是白痴,於是問:“童謠主何兇吉?”這謊也太難圓了,連李肅也覺得尷尬,於是只好敷衍,說:“不過也是說劉氏應當滅亡,董氏必將興起的意思。”此時的董卓已經幾乎迷醉,幾乎喪失了辨析能力,聽的李肅如此解釋,也就欣然接受。董卓此時已經死了七成。

  早上出門,準備上朝了,又看到有一個道士,手上拿著長長的竹竿,上面綁著三米多的布條,兩端寫了一個“口”字。這很明顯是說“呂布”啦,董卓看不明白,問李肅何意。李肅說:“這個人有毛病,不用計較。”李肅讓兵士把這個道士趕走。此時董卓已經死了八成。

  當來到朝堂,群臣都在兩旁迎接,李肅手拿寶劍,跟隨董卓車駕前行,董卓還以為李肅為自己護駕呢。當來到北掖門,李肅讓所有軍士全部都留下,只帶了二十來個人進入。董卓對李肅已經是絕對信任,完全沒有多想。此時的董卓已經死了九成。

  來到大殿,董卓看到王允等人拿著劍在等自己,大驚失色,問李肅:“他們拿著劍,是什麼意思?”李肅此時已經懶得解釋。董卓已經死定了,還浪費那個口舌幹嘛呢?王允揮劍讓一百多武士衝上去。董卓穿了鎧甲,戟都刺不進去。董卓胳膊受傷了,掉下了馬車。董卓高呼:“吾兒奉先何在?”呂布從車後厲聲說:“有詔討賊!”董卓此時已經死了十成。

  董卓之死,首功自然是李肅。可是李肅的下場也不怎麼樣。

  李傕、郭汜在董卓被殺之後,急忙逃回陝西,向朝廷上表請求赦免,但朝廷不許,於是興兵攻打長安。呂布和李肅受命迎戰。李肅和牛輔第一仗大勝。可在晚上牛輔竟然來偷襲,李肅戰敗。呂布大怒,說李肅挫了自己軍隊的銳氣,不由分說把李肅殺人,人頭掛在軍門前示眾。

  勝敗不過是兵家常事,可是現在的呂布每晚面對貂蟬,都會想起當初李肅是如何勸說自己。不是因為李肅,自己怎麼會被張飛罵做“三姓家奴”,貂蟬怎麼會被老不死糟蹋?這樣的人竟然和自己並肩作戰,以後說不準還會靠那一張利嘴,到處忽悠。今天不殺李肅,搞不好哪天自己就被繞進去了,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李肅再怎麼能說,到遇上一個塞上耳朵,只論拳頭,一心置自己於死地的呂布,也只有伸長脖子等待砍頭的份了。


葉之秋


東漢末年,董卓亂政。司徒王允聯合呂布利用董卓鬆懈之機,一舉殺掉董卓。


呂布和董卓“誓為父子”,在董卓的一手栽培下已經成為中郎將、都亭侯,仕途可謂一帆風順。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會聽從王允的擺佈而放棄大好的前程嗎?

難道真的是因為董卓“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及“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這麼兩件事情就和董卓反目成仇進而把董卓殺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應當從三個方面來考慮:

1.呂布投靠了董卓以後,和董卓的關係如何?

2.自己個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幷州官兵的發展情況怎樣?

3.為什麼呂布最後把董卓殺了?現在就讓我們來進行逐一分析。

一.呂布和董卓的關係

首先是呂布和董卓的關係問題。在這一點上,正史、野史上倒是非常一致:關係密切。



《三國志•呂布傳》說:“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後漢書•呂布傳》說:“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由此觀之,好象確實不錯。

不過,在史料記載中還有一段記載容易被忽略。《三國志•呂布傳》、《後漢書•呂布傳》和《資治通鑑》等正史都同時都記載: 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一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另外,在《太平御覽》卷五五注引《典略》更加提到“董卓雖親愛呂布,然時醉則罵,以刀劍擊之,不中而後止。”



這個記載很容易讓人理解為:董卓有誤在前、呂布懷恨在後,純屬個人恩怨。

但恰恰是這個資料的事實證明:呂布和董卓的關係存在著一個重大的轉變,不象平時理解的那麼密切,董卓此舉有一定的目的,不應該單純地理解為董卓“性剛而褊”。

呂布在後來投靠袁紹寄人籬下的時候還會發生“將士鈔掠”的情況,說明呂布對部下的管制不嚴,極有可能此時已經發生過類似事件,引起了董卓的不滿,加之其他的矛盾,導致董卓“拔手戟擲布”,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此推測之一。

呂布在董卓手下做過什麼,史料不詳。但有兩條很明顯:

卓自以遇人無禮,恐人謀己,行止常以布自衛。


卓常使布守中合,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自不安。這說明呂布已經從“飛將”變成了董卓的保鏢。而此時的呂布顯然手下還有眾多幷州兵馬,馳騁疆場才是呂布的特長,董卓的行為是什麼意圖呢?

這是董卓加強對呂布控制的一種手段。實際上變相的削弱了呂布和自己部下的聯繫,以便直接加強對幷州兵士的控制。

把呂布限制在自己的身邊,就等於把整個幷州軍隊牢牢的抓在手裡。此推測二。

從以上的兩個推測分析,呂布和董卓的關係其實屬於相互利用,在這種前提的影響下,兩人的關係隨時會因為一些外來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改變,也就註定這種關係是非常的不穩固的。

二.呂布及手下的個人發展



呂布個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幷州官兵的發展情況的瞭解,更加清楚地進行判斷。從史料分析,呂布和其手下的幷州官兵在董卓的陣營中是非常受排擠的,而且矛盾比較激烈

呂布對董卓的暗中不滿,以及內心的“益不自安”,對並、涼兩支軍事力量之間的矛盾來說,更起了直接激化的作用。

董卓手下同呂布的矛盾和敵視情緒,雖然不能直接歸咎於董卓的指使,但其手下的態度會直接影響了呂布及其一干幷州兵士對董卓的態度,雙方的矛盾也會不斷加劇

另外從《三國志•董卓傳》中“初,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典兵別屯陝,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略陳留、潁川諸縣”的記載分析,董卓對呂布是不怎麼放心的,所以把呂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身邊,根本不讓呂布有在外獨立屯兵的機會

三.呂布和董卓的較量

那麼,既然矛盾和敵視都存在,董卓為什麼還要繼續使用呂布呢?



造成董卓判斷失誤的主要原因不是董卓對呂布這個武夫不瞭解,在他看來,呂布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賜予的,呂布乃一介武夫,政治頭腦又差,就算對自己有什麼不滿,都不會鬧到刀兵相間的地步。

但是沒有想到自己信任的司徒王允一直對自己心懷不滿(見拙作“《煮酒侃三國》之掩卷而泣嘆王允)。司徒王允的出現,使得這個原本就已經是一觸即發的矛盾愈演愈烈,終於釀成了最後呂布聯合王允殺掉了董卓的結果,這才是董卓最大的失策

從後來董卓死時《後漢書•董卓傳》中可以看出:這一次殺董卓也的確是造福於民,有功於社稷,值得大書一筆,呂布立了大功,雖然他沒有那麼高的政治覺悟,也總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飛反


呂布殺董卓,一般的看法認為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 一是王允施展連環計,用貂蟬挑撥呂布與董卓之間的關係,而呂布中招,被貂蟬所吸引,呂在布痛恨董卓霸佔貂蟬,於是“衝冠一怒為紅顏”,殺了董卓。


  • 二是呂布因為小事與董卓之間產生了不快,董卓曾用手戟差點兒殺了呂布,呂布還與董卓的侍婢私通,這都讓呂布心中不安,於是殺了董卓。

上面兩個原因,“發怒說”來自《三國演義》,從史實的角度看不足為憑;“不安說”來自《三國志》和《後漢書》的記載,

從史實的角度看倒是可信的,但以此分析呂布殺董卓的原因又顯得理由不充分。

要知道,當時的長安是涼州軍的天下,先不說殺董卓在過程上充滿了極大風險,失敗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就說謀刺成功,能不能抵擋住涼州軍的反撲也充滿未知數。

呂布對此不會不認真考慮,沒有更加充足的理由,他不會冒這麼大的險。

是什麼促成呂布再次“反水”呢?主要是形勢的變化。呂布到了長安,這裡更靠近涼州,完全是“涼州軍”的天下,呂布的屬“幷州軍”實力本來就弱,到了長安以後他們的作用和地位都進一步下降了。

“涼州軍”的許多將領實際上看不起呂布,胡軫甚至對外曾揚言要殺呂布,“涼州軍”內部實行的是“扁平化”管理,胡軫這樣的將領有一大把,他們只向董卓負責。

之前呂布之所以殺丁原投靠董卓,是因為董卓與他“誓為父子”,也就是說,不僅收呂布為義子,還進行了盟誓,董卓沒有兒子,意味著呂布今後可以繼承董卓的一切,包括政治遺產。

但現在的情況是,呂布根本不可能駕馭涼州軍將領,現在不能,將來更不能,呂布之前大概幻想過董卓幫助自己一步步樹立威信,但現在看來那隻能是空想,

呂布的理想破滅了,這是他下決心與董卓決裂的根源。

恰在這時一些反董力量也在悄悄拉攏呂布,雙方一拍即合,於是促成了呂布第二次向自己的頂頭上司反戈一擊。


南門太守


呂布殺害義父董卓,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董卓的脾氣不好,讓呂布心中產生了怨恨;二是呂布與董卓侍妾私通,怕被發現而被董卓殺死。

呂布殺死丁原後,投奔了董卓,董卓任命他為騎都尉,收其為義子。《三國志》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不多久又被提升為中郎將,封都亭侯,作為董卓的貼身保鏢。但是董卓也是不好伺候的主,脾氣急暴烈,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曾經有一件小事,呂布辦的不合他意,他隨手拔出手戟就投向呂布。呂布避開了手戟,並就這件事向董卓請罪,董卓的怒氣也就消了,但呂布心中對董卓產生了怨恨。《三國志呂布傳》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

董卓常派呂布守衛他的內宮,呂布也是好色之徒,一來二去和董卓的侍妾私通,給董卓戴了綠帽子。《三國志》卓常使布守中合,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他時刻擔心此事曝光,因此性命不保。於是,他拜訪了司徒王允,向王允訴說了他對董卓的不滿。王允是呂布以前的老相識,曾愛惜呂布的勇武對其刮目相看。王允此時正與僕射孫瑞密謀除掉董卓,趁機便讓呂布作內應,呂布同意了,並親手殺死了董卓。《三國志呂布傳》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為王允的義女,為拯救漢朝,由王允授意施行連環計,使董卓、呂布兩人反目成仇,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董卓,這是小說家之言,在正史《後漢書》、《三國志》均未有有關貂蟬的記載。


王孫阿狸


呂布那二貨,頭腦簡單武藝高強,在他眼裡沒有為什麼,出道以後,不是正在被人利用就是去被利用的路上!


求圖55


王允認為董卓殘暴,遲早會失去民心,而王允又恨董卓.所以他先請董卓來家裡,董卓一見貂禪就喜歡上了.王允又請呂布來家中,同樣呂布愛上了貂禪.之後王允對呂布說貂禪很快就要成為呂布的人了.呂布一聽很生氣,王允再煽風點火說:現在董卓暴政,很多人敢怨而不敢言,如果你殺了董卓,天下人會稱讚你是英雄,大義泯親,而且小女自會被將軍得到,將軍何樂而不為?"

呂布是中了 美人連環計,此計是王充所設計的,計中主角是 呂布、貂蟬和董卓。貂蟬是王充的養女,王充把她許給呂布,又獻給董卓,然後又讓貂蟬煽風點火,離間呂布和董卓父子。其實呂布和董卓雖然認為父子,其實親密度並不高,呂布本來就是一個誰給利就給誰辦事的人,當年就還殺了他的前任義父 丁原。呂布哪經得起貂蟬的離間,立馬把董卓殺了。對於王充,他可能是真正服務於 漢朝的,在此之前,他還約定曹操殺董卓,並把寶劍(七星寶刀)給了曹操,只是曹操沒有刺殺成功,才有了曹操逃亡起兵。

陳壽《三國志》說呂布曾被董卓用戟投刺,呂布暗恨董卓…… \n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卓自以遇人無禮,恐人謀己,行止常以布自韂。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n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壯健,厚接納之。後布詣允,陳卓幾見殺狀。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n而小說《三國演義》說道:主要是呂布和董卓爭奪貂蟬而殺董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