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园》不适合孩子减压!受伤的心灵究竟如何疗愈?

多懂一些心灵疗愈的规律,才能养育好孩子。否则家长以为自己在帮助、激励孩子,实际上这个行为无异于强行把一个病床上正在输液的孩子拉下来,让他带伤承压,这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比如,新闻中常见的一些极端案例,孩子受了很重的伤,家长却毫无知觉,孩子在最需要休息和疗愈的时候,却被父母逼着承受学业的压力,最后出现精神分裂和抑郁的症状。

《秘密花园》不适合孩子减压!受伤的心灵究竟如何疗愈?

当疗愈进入修复的阶段,很多孩子会画一些温暖、温馨、有爱、有支持的画面,这是在为自己补充心理能量、精神营养。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中大白的形象就是一个典型的提供安全感、爱、支持、包容、力量的疗愈工具,因此得到很多孩子的喜爱,也成为很多修复期孩子喜欢画的形象。

当孩子已经可以自我补充营养和力量时,就是快要痊愈并进入升华阶段了。

很多孩子经过几个阶段的疗愈,修复了创伤,补充了能量,会呈现一种更好的生命状态。绘画激活了大脑中的更多资源,灵感和生命的活力都会以全新的形式出现。此刻是他们创作的黄金期,会比之前更有激情,更有创造力。此时的画面往往色彩丰富,情绪热烈,也有能力画复杂的细节,很多孩子甚至迷恋画复杂的结构、密密麻麻的头发。

《秘密花园》不适合孩子减压!受伤的心灵究竟如何疗愈?

在弗洛伊德时期,心理医生还把出现心理、精神问题的人当作病人,以治疗他们的症状为目的。而到了荣格的时期,他提出这样的人并非病人,而是一些精神需要成长的人,当他们自己忽略了精神上的这个要求,心理机制就会制造出各种症状提示他去成长。疗愈的过程,就是精神得到成长的过程。荣格这一说法成为今天艺术疗愈最核心的指导理念。

孩子的绘画疗愈,看起来是疗伤的过程,但实质上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天赋实现心灵成长、精神升华的过程。

很多孩子在生活中看到了不能理解的现象,遭遇了不公的对待,自然会产生创痛和困惑。这份疼痛会帮助他们开启深刻的思考。荣格曾说过,精神成长的最高阶段是升华。在痛苦的求索中,有的孩子找到了人生的偶像,学习他们的努力和坚持,让偶像身上的闪光点转化为自己的品质。

还有一些孩子在创痛中开启了哲学的思考,去追求精神的更高境界。也有一些孩子在弱小的时候被欺负,长大后则能够用一份感同身受的心加入保护动物的公益组织,成为非常有奉献精神的对社会有益的人。荣格曾经说:如果没有悲伤与之平衡,“快乐”这个词将失去意义。

《秘密花园》不适合孩子减压!受伤的心灵究竟如何疗愈?

当孩子受创,必然会感受到痛苦,但是这份痛苦也极具积极意义。很多童年有坎坷遭遇的人,后来都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军事家、科学家,那是因为痛苦帮助他们开启了思考,开启了应对机制,也开启了思维漏洞的修复。而且,极端的痛苦还可能激活一些只有在逃命、濒死时才会启动的备用潜能,让人爆发出可以绝地重生的超能力。这也是很多经历过生死劫难的人都有特殊能力的缘故。

创伤有着巨大的智慧,它会启动一个人最优势的天赋疗愈自己。有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结果在遭遇创伤的时候,用天赋自我疗愈从而实现了自我。

梵高就是这样的人,27岁之前他一直狂热于宗教,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个牧师,但是他不仅没有考上神学院,去当时最偏远落后的矿区做见习牧师还被开除。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开始用画画为自己疗伤,从27岁开始画画到他37岁去世的十年间,他创作了2000多幅素描,800多幅油画,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印象派大师。

《秘密花园》不适合孩子减压!受伤的心灵究竟如何疗愈?

所以,我们不能剥夺孩子受创伤的权利,因为创伤是一份无比珍贵的成长礼物。生命的每一处转角都有变故和不测,孩子避免不了遭遇创伤,足够智慧的父母会帮助孩子在创伤的疼痛中找到那份积极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