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

郁達夫(1896-1945),浙江富陽人,原名鬱文,字達夫,幼名阿鳳,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也是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

郁達夫: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

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郁達夫在文壇名聲很響,文化界內熟知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李白,不僅是因為他文采斐然,更因為他對飲酒的狂熱。

率性而為,行如赤子

在沉悶的時候,酒往往就成了良藥,能起到短暫的治癒效果,對文人來說,更是這樣。

1921年,郁達夫與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創辦文學刊物《創造》,不過刊物銷售情況不太理想,加之經費不足。在那段時間裡,創始人們的日常大概就是寫稿和喝酒了。

一日,郁達夫和郭沫若二人去喝酒。他倆先是到了一家麵館,要了兩壺酒,喝光再要時,半天沒動靜,才知道店家有喪事在家,於是郁達夫嫌晦氣,就拉著郭沫若又去了別的酒館,一直喝到深夜。

郁達夫: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

郁達夫和郭沫若兩人用黃酒澆胸中塊壘,起初還妙語連珠,到後來便語無倫次了。喝到最後,郭沫若還有幾分清醒,郁達夫則徹底醉了。於是郭沫若扶著一路晃著、罵著的郁達夫,將其送回家。

回家路上有一輛小轎車迎面駛來,郁達夫突然甩開郭沫若,歪歪扭扭地站在路的中央,以手作手槍樣子攔住小轎車破口大罵起來,說在小轎車裡坐著資本家剝削了自己,是一些壞蛋。嚇得郭沫若趕緊走上前去,將郁達夫拖至路邊,小轎車乘機逃跑。

郁達夫的情感過於纖敏,以至於顯得柔弱,但也讓他顯得率真,再加上酒的催化,讓他本就率真的性格更加率真了。

嗜酒不節,錯失真愛

郁達夫愛喝酒,然而卻沒有控制力。

有一次,朋友相聚,郁達夫的夫人王映霞事先叮囑別人,不許郁達夫飲酒。但對郁達夫來說,美酒當前,其餘種種都得靠邊站,結果當然是郁達夫再一次地喝得不省人事。

那天晚上,王映霞又是等到半夜,還不見郁達夫回來。到了第二天早上,郁達夫才被清潔工送回來,因為是在馬路邊的雪地裡“撿”到的。

郁達夫: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

再後來,王映霞與郁達夫“約法三章”:凡請郁達夫吃飯喝酒之人,須負責安全送到家門,否則免談。起初,這一約定尚有幾分效果,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紙空文——走時答應得好,等到了酒桌上,幾杯酒下肚後,便失去了自控能力,讓朋友有心送他,也無力招架。於是,他在喝酒前的信誓旦旦,就被酒精消除得一乾二淨了。

後來,王映霞與郁達夫的分手,就與郁達夫嗜酒不節直接相關。

以酒為禮,饋贈文友

“郁達夫嗜酒,在現代文壇上是人所皆知的。他不僅於寓所獨飲,與朋友同飲,甚至在途中(如坐火車)也飲,有時以酒為禮饋贈文友。”

郁達夫: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

郁達夫喝過的酒不少,吃過的美食不少,同樣地,他交友也很廣泛,常和朋友們一起吃吃喝喝,這些飯局在許多知名作家的文章與日記裡都有記載。例如說魯迅在日記裡寫有:“達夫來,並贈楊梅酒一瓶。”

後來,郁達夫在蘇門答臘島被日本憲兵殺害的消息傳回國內,胡適這樣評價郁達夫的一生:郁達夫生於醇酒美人,死於愛國烈士,可謂終成正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