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献礼丨当老师图什么?这些老师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

教师节献礼丨当老师图什么?这些老师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

本文约4000字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教师节献礼丨当老师图什么?这些老师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

第34个教师节如约而至,我们向全国1500多万人民教师致敬,将最美的祝福献给你们——亲爱的老师!

今年教师节,我们走近了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乡村教师。他们,坚守一线,有的人不吝惜自己的青春,用“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兢兢业业上好每一堂课;有的人一辈子没有出过县城,却点亮了无数孩子对大千世界的向往和知识的渴望。

有人说,当老师辛苦且工资不高,还容易被家长误解,为什么还要当老师?这些老师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原因。只有走近他们,才能真正体察其苦;只有走近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其乐。

李 平

霞云岭中心校

李平老师今年正式退休,在教师岗位上度过了 35载 。 回首往昔岁月,李老师发出这样的感言:“三十五年,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与季节轮转的不仅是年轮,更有年轮深处那些深刻与痛苦交织、快乐与汗水挥洒的记忆。” 从青葱岁月就将自己献给教育事业的新手李老师,从懵懵懂懂的临时代课教师,一步步地成长为深受师生喜欢的“仁师”。

她是这届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父母的老师,甚至还是学生父母的父母的老师,可以说,她的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也献给了这片在70多年前诞生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北京房山霞云岭地区。

陈金旗

兰考焦庙小学

1968年出生,1984年以兰考县第三的成绩考入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1988年毕业回老家的小学任教至今,教龄30 年。以教语文为主,数学、英语、思品、体育、音乐、美术等只要开设的课程都教过。

2008年年初,陈金旗开始担任焦庙小学的校长。当时学校的状况是:破烂不堪的大门朝南,移动塔房建在学校大门西侧的环形公路拐弯处,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兰考县供电公司的一万伏高压线路和兰考县移动公司的光缆线路在学校校园的正中间呈“十”字交叉且共用一根破旧线杆; 围墙曾倒塌三次, 墙砖风化剥落严重, 整个墙体向外倾斜; 厕所用檩条顶着,夏天臭气熏天,雨季污水横流;南排教室地基洼陷,墙体倾斜;整个校园地势低洼,汛期积水严重;线路老化,露天线路多处裸露;全校连一个电扇都没有;教师、学生连水都喝不上;没有操场,开封市化工局捐献的高低杠因没地方安装斜放在教室东山上;远程教育设备因没有教室也无处安装;没有发展过少先队员;校园文化活动更无从谈起。

全校一共有 7个教班,正式教师有6人,返聘退休教师3人,加起来也只有9人。6 个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共需6人;每个数学老师担任两个班的教学, 共需3人; 1个学前班的课由8名老师轮流教,陈校长还得负责把全校的英语课承担起来。遇到有教师生病或外出学习、开会等特殊情况下,就全校包班。那时候的家长对学校不放心,学生在学校不开心,教师对未来发展也没信心。

在陈金旗校长的带领下,焦庙小学全体教师牺牲双休日和节假日,拿着自家的铁锨, 开着自家的车,拉自家地里的土,自己装,自己卸,自己平整;学校的厕所、地下排水管道,线路改造等基建项目都是全体教师靠“勤和俭”完成的。

陈卫星

黑龙江兰西一中

1994年黑龙江绥化师专政治系毕业,2008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毕业,现任黑龙江省兰西县第一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整整25年,四分之一个世纪,对于这样漫长的时间跨度,对个体生命而言,意味着无限丰富的可能。但对陈卫星老师来说,他也许多次转换身份,涉猎不同领域,取得多样成绩,却25年如一日,用朴实的行动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用一支粉笔,写两袖清风,奋斗于三尺讲台,走过四季晴雨。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到今天的两鬓斑白,他用自己坚实的脚步诠释了一个有信仰的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坚守和追求。

2010 年,班里的邹同学,平时少言寡语,课堂上也不活跃,有一次竟然因为别的同学走路踩了他的脚而大打出手,把那个学生打得鼻青脸肿,若不是陈老师闻讯赶到教室拉架,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事发突然,陈老师把他带到办公室,询问事情的经过和他的想法,哪知邹同学一言不发, 任凭教师说什么,他都是沉默不语。细心的陈老师感觉这个学生情况不简单,不能按惯例处理这次打架事件。

事后,他找到邹同学同宿舍的其他班学生和他以前的同学了解情况,才知道这个表面内向的学生以前有暴力倾向,遇事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 不容别人说话,对他来说,一点小事就是引爆他的火星。通过多方询问了解, 陈老师知道了他的这种个性和成长环境密不可分。性格暴躁的家人,让他在一个不和谐的环境中长大,进而形成一种错误认识:拳头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得知此种情况, 陈老师对他给予了更多关心,衣物冷暖饮食起居都会看似不经意地问问,每次考试结束后也会找他谈谈。慢慢地,邹同学开始回应教师的关心,从一两句到聊上8-10分钟,心灵的窗户逐渐被打开, 性情也在一点点改变。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内容)

唐令维

万源庙坡学校

庙坡学校位于万源市东北部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是一所有多数寄宿生和少数走读生的特殊学校,学生多是留守儿童。1998年 8月,唐令维从达县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这里工作。由于条件艰苦,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唐令维一直坚守。

从教 20年来,唐令维潜心教学,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听过他数学课的学生经常这样说:“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很难。但是,在唐老师的课堂上想不集中注意力,也很难。” 在教学过程中,唐令维始终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农村初中的教学方法,为乡村教育默默奉献着。

将简单的事情重复成千上万次,就是不简单。唐令维说,自己也是山里长大的孩子,山里人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尊重,让他感受到了教育的神圣和伟大。“如果都走了, 谁来用心教好这些山里的学生?” 唐令维曾有多次机会调到邻近县城或县城里的学校,但他都没有动过心,因为他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这所学校,并且这所学校的学生也需要他。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内容)

赵艳萍

玉龙黎明完小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山高林密, 交通不便,是有名的贫困县。扶贫先扶智,让学生去学校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才有可能改变这个地方世代贫困的面貌。赵艳萍深知,唯有深入村民家中,说到乡亲心坎上,教育扶贫,才有成效。 为此,她和同事不辞劳苦,利用周末和假期,不停地走访,送教入户。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任教,语言也是一个大障碍。赵艳萍是白族,但她的学生90%都是傈僳族。学生们一般在家讲傈僳话,在学校才说汉语,所以汉语基础不太牢,普通话的学习、汉字的书写,问题都比较多。班上有个孩子,写字很难看,常常是考试时写了满满一张纸, 赵艳萍却认不出几个字。许多学生家长不会讲汉语,跟家长沟通时,也是困难重重:学生家离学校很远,赵艳萍担心学生上下学的安全,嘱咐家长如果有什么意外情况,一定要及时跟教师联系; 但是,学生生病无法上学,家长却不会主动打电话通知教师,赵艳萍空紧张担心一场的状况,仍时有发生。

休息时间, 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持续敦促学生认真练字;充分利用家长会,不停地向家长传达家庭教育的理念;每一个假期,不论长短,都上山家访……这已成为赵艳萍工作生活的常态。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内容)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