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妙招|金英華 宋倩:如何解決語文專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名师妙招|金英华 宋倩:如何解决语文专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約5000字 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名师妙招|金英华 宋倩:如何解决语文专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8年1月,教育部頒佈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關注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變革”“加強實踐性,促進語文學習的轉變”。可見,語文新課標對信息技術作用的重視,呼應了數字化時代對學習方式變革的要求。

日益豐富的數字化課程資源和學習平臺,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數字化環境,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數字化學習工具和豐富的數字化學習資源,解決了高中語文專題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問題。

高中語文專題學習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1

語文專題學習存在的問題

2012年筆者開始實施專題學習,在專題實施過程中遇到了以下問題。

第一,文字印刷量大,學習成本高。語文專題學習很重要的一點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閱讀助讀資料,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在閱讀思考中形成自我建構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印刷很多閱讀材料,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第二,師生、生生互動不足,並且難以及時有效反饋形成互促學習場。學生在閱讀大量學習材料後,會產生疑問、思考和表達慾望。傳統課堂由於課時限制,缺乏充分的表達平臺,交流反饋滯後,更無法將學習全過程記錄留痕。

第三,材料形式單一,實踐性和情境性不足。專題學習除了文字材料以外,還有很多圖片、視頻、音頻等材料。這些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難以實現,需要藉助網絡平臺完成專題學習任務。

2

數字化環境下語文專題學習的優勢

其一,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中,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大都是由教師決定的,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在信息化環境下,教師可以圍繞一個問題提供多種學習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教師重點關注每個學生是否發生了真實的學習,並不強調學生一定要按照教師的方式學習,給學生提供了自主空間,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其二,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混合式”學習。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如果課程內容較多隻能留待下一節課,時間間隔較長,學生對學習內容多有遺忘。在信息化環境下,可以在網絡環境中隨時發生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可以高效獲得學習資源,學習的時間和地點更加自由,也能夠及時看到同伴的觀點並進行互動,促進自己的思考。學生在及時的互動中,提高了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

其三,探索基於數字化環境下的高中語文專題學習的基本流程。專題學習是以問題、話題、課題、主題為教學單位,學生通過研讀藉助專題而聚類的一組閱讀材料,建構自己的話語體系並運用個性化的言語表達,發展和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形成審美鑑賞和創造的能力,做到文化傳承和理解。專題學習所需時間較長,所讀文章較多,所需互動較頻繁,如何確定專題目標,何時補充拓展資源,需要補充哪類資源,如何調整專題進度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探索基於數字化環境下的高中語文專題學習的基本流程,才能保證專題學習的效果。

數字化環境下高中語文專題學習實踐案例

新課標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加強課程實施的整合,通過主題閱讀、比較閱讀、專題學習、項目學習等方式,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基於學習任務群的專題學習,圍繞語言和文化、經典作家作品、科學論著等,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研討交流活動,鼓勵學生以各種形式相互協作,展示與交流學習成果。也就是說專題學習是實施新課改的重要途徑和方法。而專題學習就是“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構建一個人人得讀、人人得寫、人人得發表、人人受關注的語文學習環境” 。由此看來,採用專題學習可以實現新課標中提出的基於數字化環境的語文教學模式。

我校一直致力於基於數字化環境的高中語文專題學習的實踐探索。目前為止,實施過的專題至少有二十個,比如“《邊城》與沈從文專題”“語輕情濃蘊百味專題”“笑對命運史鐵生”“科普文專題”“詩仙之氣”“緣景明情”“《紅樓夢》專題學習”等。

在實施專題學習時,我們充分考慮學校已有網絡硬件和學生的具體學情,探索出了基於數字化環境的高中語文專題實施方法。

(一)專題起始階段:利用大數據,摸學情,定方案

在開展專題學習之前,教師首先在問卷星上設計與本專題有關的問題,然後發放到學生的微信群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填寫。

名师妙招|金英华 宋倩:如何解决语文专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軟件可以迅速回收問卷,並進行數據統計。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對數據進行篩選,瞭解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掌握情況,以便確定專題學習的起點。學生也可以通過問卷中的問題,初步瞭解本專題將要學習的內容以及自己對這一專題的認知情況。可以說,問卷調研在專題起始階段起到了重要作用。散文專題是高三備考複習的重點,在高三“散文專題複習”開展之前,筆者曾對高三學生進行了“散文學習情況調查”(見表1)。

不僅僅是專題起始階段,在專題每個課段都可以通過問卷設計好問題來了解學生原有認知、所得新知、存在困惑等。比如,我們做完“北師大燕化附中散文學習情況調查”後,瞭解到學生對散文讀得少,寫得少,普遍認為散文難,但喜歡散文的同學佔多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保有學生對散文積極態度的基礎上,進行散文專題設計。在散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輔助寫作練習,對同類散文進行總結歸納。

(二)專題閱讀過程:

利用微課和班級博客,換方式,促互動

網絡資源擴展了語文學習資源。教師可以藉助博客等網絡工具,開設專題學習網站,將專題學習資源置於網絡之上,學生不僅可以在學校的網絡教室進行學習,還可以在家中閱讀這些學習資料。

另外,不少教師有錄製微課的習慣,可以將自己錄製的微課放置在博客中,學生可以對重點內容進行反覆學習。在“《邊城》與沈從文專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錄製了一段關於《邊城》在現代文學中歷史地位的微課,學生在瞭解了這一問題之後,開始思考經典文學的價值和意義。在進行“《紅樓夢》專題學習”時,教師錄製了一段講解《寶玉捱打》的視頻,學生在觀看這段微課後,激發了對“寶玉捱打”這一內容的學習興趣。

另外,博客內的文章有分組功能,教師可以根據專題目標,將專題資料進行合理分組,學生通過閱讀已分組的文章,將文章建立某種關聯,進而建構自己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充分體現了學生自我建構知識的特點。學生在閱讀教師的專題文章時,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還可以同步利用網絡資源搜索查找,此時網絡也變成了學生的“虛擬老師”。

名师妙招|金英华 宋倩:如何解决语文专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圖1 學生討論截圖

博客下有評論功能,學生如果對某一學習資料有問題或者有想法,可以在這篇博客下進行評論,教師和其他學生可以回覆,由此加強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在“《邊城》和沈從文專題”實施的時候,因為博客內的文章觀點各有不同,甚至有相斥觀點的文章,學生閱讀後,激發了評論的興趣,每篇資料後面幾乎都有學生的評論(如圖1)。學生在相互評論的過程中,相互啟發,閱讀也不斷深入。

(三)專題討論過程:利用手機群組、博客等網絡工具,深討論,促思考

在專題實施過程中,學生漸漸地會對某一些問題感興趣,此時教師就需要提煉學生的問題,利用微信或 QQ 等聊天工具讓學生能夠充分討論。

比如,在“《邊城》和沈從文專題”實施過程中,不少同學提出“《邊城》是一本充滿了真善美的書,為什麼作者要寫到死亡”,班級的微信群內,學生對這一問題開始了激烈的討論。不少同學引用了教師博客內文章,相互討論質疑。剛開始學生在討論時,教師並沒有參與,而是閱讀學生的討論內容,將典型的討論進行截圖,併發布在班級博客中,由學生對這些評論進行第二輪討論。學生討論內容舉例如下。

名师妙招|金英华 宋倩:如何解决语文专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湘西是沈從文的故鄉,也是邊城的原型,可是湘西不全然是曾經邊城的樣子,作者寫的邊城都是現實中的不湊巧造成的悲劇,通過悲劇作者不滿意這樣的湘西,不滿意這樣的現實,大家希望找回真善美。

作者藉著翠翠的軀殼重回夢裡的湘西,青山綠水,民風樸素,愛情純潔精粹,然而這種種美好最終也難以抵禦世俗的侵略,歸為沉寂。

翠翠的家是邊城裡的邊城,沈從文的邊城是塵世彼岸的邊城,然而我們內心的那座人性與愛的城究竟在哪裡?內心的善又會不會消逝於凡塵和物慾之中呢?湘西已逝,作者已死,邊城又在何方?

在不斷的討論中,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最終,形成《〈邊城〉中的簡單愛》《愛的重新定義》等論文。

(四)專題寫作過程:圍繞選題,利用班級博客和教師微盤資料,拓思路,凝見解

名师妙招|金英华 宋倩:如何解决语文专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圖2 學生在網絡教室查閱資料

教師在微盤中上傳學生可能需要的資料,學生利用學校的網絡教室或自己的電腦、手機等進行閱讀(如圖2)。如果教師提供的資料不夠,學生也可以利用學校的“中國知網”庫,自己查找資料,以滿足寫作需求。

學生在寫作中,如有問題,可以隨時與教師交流,教師可提供必要協助,學生也可以在班級博客發帖尋求幫助,互相啟發。學生在開始寫作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此時教師應給予一對一個性化針對性的指導,學生也會在試錯、改錯的過程中主動積累、整合,形成個體言語經驗和認識看法。

(五)專題成果分享:利用班級博客、朋友圈,分享成果,形成新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