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是否爬过绵延起伏的群山,见过满山遍野的牛羊、花草,才能体会你的豪迈与沉思;是否披上羊毛织的查尔瓦,吃过荞麦做的馍,才能感受你的冷暖与甘苦;是否走过蜿蜒崎岖的山路,淌过山间石上流过的水,才能明白你的心路历程。

凉山,每一次走进你,都是为了更懂你。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这里聚集着我国绝大多数的彝族同胞。重重的高山深谷之中,分布着彝族的一个个村寨。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2018年9月初,易捷人来到凉山州昭觉县的支尔莫乡中心小学校和龙沟乡中心小学校,这是易捷人第二次来到这里。2018年4月,易捷金融曾第一次访问这两所小学,了解这两所小学所在的乡属于深度贫困乡,且地理位置偏远,大部分学生家庭贫苦。扶贫先扶志,易捷金融的联合创始人以个人名义为这两所学校设立了“扶贫扶志专项奖学金”,每学期会为各年级的优秀学生颁发奖金及奖品,以激励同学们重视学业。

此次在九月开学季来到这两所学校,首次为各年级获奖学生颁发奖项,是以肯定其上学期努力学习的成绩,更为鼓励所有学生在新的学期里奋勇争先。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事实上,学习成绩的高低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我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想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学生想要获得奖学金,需要努力学习,需要给自己设置目标并努力去达到它,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必胜的决心,这些优秀品质和内在驱动力以及最后形成的优异成绩会使其在未来受益匪浅,这才是易捷人设置奖学金的意义所在。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另外,此次再一次进入凉山州,我们也对这里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全面扶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今年6月,四川省出台《关于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从12个方面采取34条政策措施精准支持凉山脱贫攻坚。7月28日-29日,凉山州委召开八届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贯彻落实该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将用好用足各项支撑政策措施,聚焦聚力难点精准施策、综合治理,确保2020年全州11个深度贫困县摘帽、1118个贫困村退出、4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施方案共计13个方面43条具体内容,从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和就业扶贫、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切实增强脱贫攻坚力量等方面对接省上意见,细化工作方案。”

这些政策没有束之高阁,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到了实处。凉山的全面扶贫正在有序推进,并且成效逐渐显现。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从成都经西昌再到昭觉县,凉山区域内,沿途有很多新修的蓝瓦白墙的彝族特色的住房,很多村民已经就近搬迁,住进了新房子。我们驱车一路进入凉山州腹地,到达支尔莫乡和龙沟乡,这里虽然偏远,道路总体还算通畅,车辆都能直接到达。主干道大多是沥青硬化路,部分路段是砂石路,人烟较少的地方会有泥土路段。这里的公路大多是在高山溪谷峡谷之间,常有掉落的山石和泥土,一路上会经常看到工作人员开着挖掘机进行道路修复。

学校的教师宿舍都已修建完毕,老师也都入住了,新的综合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都还在修建之中,只是村民住房还没有搬迁,住在原有土坯房内。

经过了解,今年计划退出的500个贫困村中,268个村建立了集体经济,437个村已通硬化路,357个村卫生室主体工程已完工。

在支尔莫乡中心小学旁边的乡政府,我们遇到了来自成都邛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乔老师,她将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三年,为该地区提供综合卫生服务,包括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生育等,尤其要给大家普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她需要去实地家访,有的住户住在山顶,公路不能到达,她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沿着山路爬上去,只为一家一户地把工作做到位。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在学生们放学后,支尔莫乡中心校的马校长带着各位老师分别到各自帮扶的家庭中,摸底调查各家庭的人口、土地、农作物、家禽家畜等的详细情况,以便制定具体的帮扶策略。9月开学之前,我提前联系过马校长,才发现他一个暑假都没有休假,一直在农民夜校给周边农民做培训。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得知该校一个本应上三年级的女孩因患有过敏性紫癜而辍学,目前在吃西药控制,据说一停药就复发,疼痛到无法步行到几百米外的学校读书。公益人林其老师作为成都守望家园文化交流中心的执行主任正积极在为这个女孩寻找治愈方法并为其筹款,目前已经联系到了两位有相关经验的中医,希望能为她治愈疾病,重回校园。

事实上,这里很多居民虽然住着土坯房、家里也没什么家具,但院落还是收拾的整洁干净,家里摆设也归置有序,卫生习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教育扶贫,阻断贫穷代际传递

家庭教育,特别是父亲的思维意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在家访途中遇到一位学生父亲,听同行的老师说“他家两个孩子都获得了您们提供的扶贫扶志专项奖学金”。通过与这位父亲交流了解到,他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他说,“自己虽然是种地的,但一定会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们上大学”。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马校长告诉我们,“以前都是学校去'乞求'家长送孩子来读书,现在是家长主动送来学校'求'老师培养,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更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上个世纪,大小凉山彝区“一步越千年”,从刀耕火种的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老百姓学前教育意识淡薄,往往是“羊放到哪儿,娃娃就带到哪儿”。没有良好的学前教育,学生便难过通用语言“第一关”,继而严重影响小学、初中学习。

为了帮助该地区幼儿过好国家通用语言关,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5年10月,凉山先行在彝区10县启动“一村一幼”计划试点,随后在全州17个县市推开。目前,我省支持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园468所、学位5.5万个。改造升级“一村一幼”幼教点,对现有6000余名“一村一幼”双语辅导员进行全员轮训,提升普通话及保教水平。规范“一村一幼”辅导员管理,督促州、县(市)落实辅导员基本保障。指导凉山州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试点,帮助幼儿学好普通话,促进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机衔接。

我们今年4月到龙沟乡中心小学访问的时候,了解到在这所小学里有一个学前班,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这个班里孩子在这里上学和寄宿都是免费的。学校不愿这些孩子失去学前教育的机会,一直扛着在资金、宿舍资源、管理方面的压力。当我们同年9月再一次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果基伍哈校长告诉我们,这些孩子已经回村里的幼儿园上学了。“一村一幼”的政策使学前儿童能够就近上学,不用寄宿,每天能与家人多在一起,这更有利于低龄学童成长,也为当地的中心小学减了住宿等方面的压力。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之后,学生们又该何去何从?会不会终止学业,成为廉价劳动力?在目前教育政策下,加上家庭贫困,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如愿去读高中、大学。要阻断贫穷代际传递,需要增加学生接受深度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凉山州深入实施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每年组织一批大小凉山彝区13个县(区)(凉山州10县,乐山市3县区)的初中毕业生到内地优质中职学校就读。对这些中职生,四川省给予免除学费、补助生活费和杂费的资助。

除免费政策外,政府特别重视彝区“9+3”学生就业促进工作。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前介入、提前谋划,制定大小凉山彝区“9+3”学生就业促进指导意见并组织实施。通过畅通就业渠道、强化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提升就业服务等措施,积极促进彝区“9+3”学生实现就业。为了这近万名学生上好学,凉山还派出了“9+3”驻成都联络组和各校驻校干部84名,帮助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做好“9+3”毕业生升学和就业工作等。

师资队伍,是教育扶贫的关键

凉山州的目标不止于人人有学上,而是人人上好学。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教育成功的法宝,也是教育扶贫的关键。

然而,贫困地区办教育,最难的是留住教师。我们访问了凉山州的好几个学校,“稳定师资”是各校最为关注的事情。

西昌市金新小学和西昌市金成学校都是两所民办平民学校,金新小学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首先保障教师的工资发放,防止教师流失。金成学校更是大幅度提升教师的月工资来吸引优秀教师,强大的师资力量加上灵活的教学方法,使金成学校成为西昌市民办学校中的一张名牌,教育质量得到一致好评。我们这次走访金成学校时,恰好碰到许多学生和家长正在排队报名缴学费,凉山州人对孩子教育的渴望和支持提升了许多。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支尔莫乡中心小学校和龙沟乡中心小学校是公办小学,教师队伍目前由全职教师和支教老师组成,两校的教师总数分别为12位和15位。每个老师每天的课表几乎都是排满的,有的老师还需要教多门功课,教师负担过重,影响教学质量;另外,支教老师支教时间短,流动性大,使学生需要频繁适应新的老师和新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这些因素会使整体教学质量下降,进而造成学生流失、生源减少,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

目前,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四川省实施凉山州深度贫困县教师编制保障工程,统筹全省事业编制和设立临时机动编制,保障深度贫困县教师编制配备需求。全额满足凉山州“特岗计划”教师招聘需求,“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向凉山州倾斜。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和补充力度,安排高校为凉山州定向培养双语老师。加大“国培计划”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对深度贫困县的倾斜力度,对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实施“银龄计划”,遴选一批退休优秀教师支持凉山州教育发展。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和帮扶,实施本土人才培养计划,按照“单列计划、降分录取、定制培养、签约免费、本土就业”的思路。

5年来,全州公开招聘教师5千多人,各县市到高校考核聘用中小学教师3千多人。自实施特岗计划以来,累计招聘特岗教师近万人。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每年培训教师1万余人次。对11个民族聚居县农村教师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

人是最难把控的,只能引导;工作不会一步到位,需要时间。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的大力推进,“让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便不是一句空话。

“国企入凉”,产业扶贫是根本支撑

实现高质量脱贫的根本是发展产业、扩大就业。

自2016年实施“国企入凉”以来,省国资委与凉山州签订了“1+N”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累计无偿投入资金1.9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09个,惠及3000余户贫困户,帮助人均增收近1300元。截至2018年3月,四川省属企业在凉建设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2250亿元,已完成投资近50亿元,为凉山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

川投集团积极加入了“国企入凉”的队伍中。2018年1月13日,由川投集团与天友集团、漫悦酒店管理公司共同成立了昭觉悬崖村庄旅游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项目”。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的高山半山腰上,被称为“悬崖村”,因媒体报道而一夜闻名全国,紧邻的“古里大峡谷”是“古里拉达大峡谷”的简称,在彝语里,“古里”是“九头牛”的意思,“拉达”是“沟壑”的意思。“古里拉达”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拥有峡谷、溶洞、温泉、原始森林、高山牧场、毕摩文化等特色等多样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有荞麦粑粑 、坨坨肉、圆根酸菜汤、连渣菜、乌土豆等彝族特色美食,是绝佳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项目规划范围为包含竹核乡、庆恒乡、格吾乡、特布洛乡、日哈乡、特口甲谷乡、甘多洛古乡、且莫乡、龙沟乡、支尔莫乡、哈甘乡,规划面积约590平方公里。致力打造唯一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彝族风情高山峡谷农旅结合山地旅游度假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项目的建设能有效促进当地劳务开发,增加就业,在项目建成后,至少能为当地群众带来人均每年增收3000元、户均每年增收12000元的效果。

悬崖村属于昭觉县支尔莫乡,“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项目”的项目部就在支尔莫乡的山顶大平台。此次凉山之行,我们有幸再次住到悬崖村最高处--古里大峡谷景区一号营地,体验云海峡谷美景。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营地有办公区、员工宿舍、食堂、接待区等各功能区,设计、建设都非常美观大气、科学、环保。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接待非常热情,做事有条不紊,工作氛围很棒。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公益需要尊重先行,授人以渔

公益活动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条件下的产物,是全民参与精神的表现。公益所要传达的是凸显人性中的善念,展现催人向善、积极向上的力量。

然而,当下“苦穷惨”的悲情公益形式大行其道。贩卖大众情绪、消费苦难,只是为了迎合部分人的捐助偏好,以求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捐助。有些所谓的公益行为和组织甚至不惜牺牲受助人的隐私和尊严,违背初心,违反法律,偏离公益的本质,还有部分个人浑水摸鱼,假冒受助者。长此以往则过犹不及,爱心经不起被消费,公众会越来越难以被感动,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及时的帮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凉山扶贫来说,公益组织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来调查研究并因地制宜地策划公益扶贫项目,以原住民为主体参与进来,彼此身份平等、互相尊重、共同出力、共谋发展。

带你到山顶,了解凉山扶贫的真实面貌

易捷人在凉山的爱心公益活动始终坚持“以真心换真心”的原则,坚持实地探访,关注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尊重凉山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以对方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我们仍然坚持和相信,爱心公益不是施舍,不是赠予,而是爱和感恩去引路。 只有在真实、真诚、互爱和尊重的条件下,爱心公益才会产生相对好的结果和效果。

淳朴善良的彝族,热情好客的凉山人,祝你们永远孜莫格尼(吉祥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