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看一篇文章的時候,你若當真了,你就輸了

當你在看一篇文章的時候,你若當真了,你就輸了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說咪蒙曾經寫過《致賤人:我憑什麼幫你》的文章,後來咪蒙卻因為自己兒子擇校的問題寫了另一篇文章,求粉絲幫忙。

他們評價咪蒙說她寫的一會文章是這樣的觀點,一會另一篇文章的觀點卻是相反的,無疑是自己打自己臉

其實,我看到之後,我覺得我很能理解這種事情的發生,因為:

大家都以為自己看到的那些微信訂閱號文章凡是以“我”開頭的都是寫作者自己的故事,以為那些文字都代表了作者本人的觀點,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一點,寫文字的人ta寫出來的文章觀點往往很多時候並不代表他本人就是這樣的觀點,其實更多的時候,很多人是為了寫而去寫。

比如舉個例子,我今天寫了一篇我的觀點是:我認為因為年輕,所以曾經犯的錯都可以被原諒。

過了沒幾天或者過了一兩個月,我又發了一篇文章的觀點是:不要因為年輕,就可以為所欲為地犯錯。

你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這個作者一會是正面的觀點,一會又是反面的觀點。

你忘了,作者就是作者,是寫文字的人,他寫的文字,並不一定就非得是他本人的觀點。

所以那些人說咪蒙的那個情況我十分理解。

比如你 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的觀點很偏激,你以為這就是一個很偏激的作者,其實也不一定就說的這個作者就是偏激的人,因為你不知道這篇文章是不是真的百分百是這個作者寫的,就算這個作者說是自己寫的,你真的知道真相嗎?

至於閱讀那些文章的讀者們,粉絲們,卻以為那些都是代表了作者的想法,其實他們被騙了,被表面的現象給矇蔽了。

包括我們平時在書店買到的書,在手機電腦電視上看到的新聞,所有這些信息,都是經過了一層層的過濾,經過別人的加工、潤色甚至有的是扭曲,才到達我們的眼球前面。

你所看到的,只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那部分。

我們能口口聲聲地鐵定,我們看到的、閱讀到的就是真的百分百是對方真實的那面嗎?

所以,當你在看一篇文章的時候,你若當真了,你也就輸了。而寫這些文章的作者呢,說不定在暗中偷偷地發笑呢!因為他們並非出自真實想法寫出來的文字,竟被你們當真了。

誰當真誰就輸了。

畢竟,現在是自媒體時代。

當你在看一篇文章的時候,你若當真了,你就輸了


當你在看一篇文章的時候,你若當真了,你就輸了


比如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些對話,其實並沒有發生過。都是作者自己想象出來的兩人對話,想象然後杜撰出來的文字。

不知情的人,看了下面的對話文字,以為真的是兩個人在對話的聊天記錄。

但其實,這一切,真的都是虛構,都是杜撰,都是想象,都是完全沒有發生過的。

所以說,你看到什麼,並不代表就是真的。



A某人:你在朋友圈發的長文字我剛剛看了,誰欺負你啦?誰說你發文章發畫到朋友圈是為了炫耀的壞話啦?
B:沒有啊!
某人:······
B:真沒有!什麼事都沒有發生!沒有人說我炫耀!也沒有人在我面前說我壞話!
A某人:那你發的長篇文字是什麼回事?
B:其實那是我為了要寫出一篇文章,把自己想象成被別人說壞話的人會怎麼回應,怎麼反應。根據那樣的角度立場來寫的。
A某人:你是有被害妄想症嗎?!想象自己假如會被別人說什麼壞話,根據想象被人說懷話,站在受害者角度才寫出來的那長篇文字???

B:哈哈哈!是啊!不然咧,你以為我微信公眾號那些詩歌啊、日記啊什麼的都是怎麼寫出來的啊,難不成我是抄的啊,其實都是虛構加一點 點真實的東西寫出來的。大部分都是我想象虛構的,也確實是原創的虛構。
A某人:······[汗]你心理思想活動真多!!
B:哈哈,沒錯,我是心裡戲多的人!再說,所以我才能寫出那麼多原創詩歌啊!那些文字確實是我原創寫的,我很努力地把自己想像成一個酒杯,把自己想象成煙花,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古代女子,然後站在酒杯的 立場、煙花的立場、古代女子等事物的角度去寫出來的詩歌文字。
A某人:······[牛]那既然其實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也沒有人說過你什麼炫耀之類的壞話,你在朋友圈寫出的這篇長文字,目的是為了什麼 ?把閱讀這篇文字的所有人當猴耍?!還是另有目的??你知不知道你的朋友看了這篇文字會以為你受到了誰的言語中傷,會擔心你。作為你朋 友之一的我,看了你的文字後也擔心你怎麼了?你現在卻告訴我其實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都是你為了要寫出一篇文字故意這樣子做的?為了寫文 字而寫文字???
B:這就跟你讀一本小說書籍一樣啊,有的書籍作者暗中策劃好一切,等著閱讀文字的人入坑。

B:其實我有好幾個目的,寫虛構加一點點真實的文字,然後測試,看看閱讀的人的反應,看看誰會點贊,看看誰是真的關心我的,誰是真朋 友,誰是假朋友,然後順便看看有誰在看了我在朋友圈發的這篇文字後會自己發朋友圈說些什麼話出來,然後我就又有很多東西可以寫成文字了 。就像之前我發到朋友圈的那些圖片和文字都是故意發出來的。很多都是故意為之的行徑。我之所以故意這樣做,還有就是因為想把這些我故意 做出的行為像調查問卷,像市場調查一樣,看瀏覽人的反應,然後結果總結起來,然後作為素材,以後寫進小說裡或甚至濃縮到詩歌裡。我構思 過好幾個小說故事,其中就是有涉及到關於朋友圈的眾生百態。我確實為了寫文章而寫文字。正如我的公眾號ID裡我設置的英文單詞fact- fiction一樣,我所寫的文字就是虛構+真實。我要想寫眾生百態可不容易,得多做市場調查。我曾經試過為了寫一篇短篇小說,故意去做了一天 的壞人,不過也不是真的做壞人啦,只是稍微有一點點壞的壞人而已拉,哈哈哈!!
A某人:服你!你要寫虛構,你要不斷每天有文章寫出來,你去閱讀別人的文章,多看小說,多看電視劇已經足夠可以啦!還特意去扮一天的壞人 !!?哪天你該不會故意製造車禍現場吧??
B:啊哈哈哈,書本里的文字遠遠比不上生活的精彩。我看再多的小說,那也是別人虛構出來的小說。我確實想寫小說出來,無奈我一方面文 字水平還不夠好,另一方面生活閱歷尚淺,為了真切地體會不同角色的各種行為心理感受,我經常去讓別人給我講講別人的故事,才會有更多的 靈感,還有我得多多親自去在生活裡製造一些事情,然後看不同人的反應,才能深刻地體會不同人的角度,有了真切的體會將來才能寫成真正屬於我自己的小說。

A某人:······
B:哈哈哈!!
B:你看我發朋友圈的長文字,朋友看了都以為哪個人欺負我啦?朋友都關心我不是因為有人說我壞話所以才寫出來這麼一篇文章。真的就什 麼事都沒有發生。我只不過是fact—fiction罷了。故意那樣子寫,現在大家不都以為真的嗎?那說明我的虛構文字已經可以做到以假亂真了。我其實 真的沒有喜歡畫畫到骨子裡的程度,那篇文字不過為了寫出一篇文字而加一點點虛構又真實的話語來寫罷了。假如我真的喜歡畫畫到骨子裡的話 ,早就不是今天這個水平了。是為了要寫文章才故意那麼寫的。以後我要寫小說,那就得十分清楚我筆下每個人的心理活動、行為反應等,我現在算提前練習。
A某人:…你說的都是真的?…你就不怕被自己作死?…
菲月:你以為呢?哈哈!寫文字的人不作一點怎麼有那麼多東西可寫?你看別人寫的小說,或你看別人微信公眾號裡的那些文章,比如咪蒙寫的那些事例加雞湯文,你會覺得是真的發生那樣的事情嗎?
A某人:······我分不清真還是假的······
菲月:文字的魅力之一就在於你分不清它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
菲月:有時候,文字是有魔法的,它會蠱惑人心,會讓人受它影響,會讓人進了它的圈套。假如哪天我分享給你看我寫的一些故事性文章,你點 也分不清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時候,即使我用很平凡通俗易懂口語化沒有什麼文采的文字寫出來,你也相信了。那說明我的虛構文字已經比較成功了。

A某人:······
B:作為吃瓜群眾,或作為讀者,或閱讀文字的人,很多文字嘛,看看就好!別太過當真!誰當真誰就輸了!
A某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