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吸存难吗?

年年都说吸存难,年年存款业绩好;年年都说存款紧,年年存款都不少。看看M2连年增长的轨迹,有哪一年银行的存款下降了?从来没有,年年存款在上升,增量都不少。

1.货币政策出现了微调的信号

形势在变政策也在变。年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到最近4.23中央政治局会议公报:“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提法上从管好总闸门到持续扩大内需,感受到了有所松动。

这与当前出现中美贸易战的严峻形势,以及经济增长压力的大背景有关,货币政策适度微调成为大概率事件,二季度将逐渐明朗。原本一季度都是存款增长期,今年贷款规模的快速投放和增加,央行却早早地释放存款准备金,这些动向都是信号,表明央行已在着力应对,以缓解市场资金紧张、资金成本提升的局面。

2.2018年会延续存款增加的大势

理由是充分的:

(1)从近20年来的历史数据看,依据M2与GDP的相关性,一般GDP增长6%~7%,则M2存款必须增长10%以上,才能保障经济的稳定运行。在新经济刚刚启动之刻就遭遇中美贸易战的危机,表明市场是严峻的。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因而不会急于改弦易辙去减少货币供应量,否则风险很大。

(2)2017年M2为167.7万亿元,在严控和整治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增速下降至8.2%,只增加12.7万亿元,使得开年来资金很紧成本走高,对开局不利。按照以往规律推理,假设2018年M2增速为9%~10%,那么全年M2增量应达到15.3~16.8万亿元。另外,在2014~2016年间M2分别增长12.2%、13.3%、11.3%,假设按照这三年的平均增速12.3%计算,那么全年M2增量可达到20.6万亿元。前三年国家经济规模已大幅增加,2017年GDP为82.7万亿元,比2014年的63.6万亿元增长30%,因此,今年新增M2应该超过去年,16万亿元只是一个底数。

今年一般存款的增加定是大概率。前些年居民购买的非标理财类产品,随着总量的收缩会加速向存款回流,也是利好因素。

3.银行融资占社会融资七成多,主体地位丝毫不动

2017年社会存量中,直接融资只占14.3 %,靠银行挑重担。如今银行存贷比已达74%,假如存款少增,何以增加贷款支撑经济增长?两会之后全国展现一种撸起袖子大干的氛围和势头,银行掉链子还了得?

我不相信存款会减少,因为至今没有出现改变宏观金融模式的大动作,在现有金融体制下,尚未出现替代银行贷款主渠道的因素与机制,尤其在新经济启动转型期一般不会也不该大变。当前金融的首要任务是支持经济启动,增加直接融资只是一个渐进的量变过程,牵涉整个模式的重大转型,近几年难以形成气候。

4.未来五年中,中国经济仍要依赖间接融资

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的要求,确定了工作方向。但能否顺利地推进,还与股市的状态直接相关。从以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转换,是一个长期艰难的制度改革过程。经济没有耐心等待金融转型后再发展,况且这个改革将颠覆央行运行的基本模式,因而在三五年内绝不会以直接融资取代间接融资。

原因是在社会融资总额中,2017年的直接融资只占6.8%,反比前年的23.9%下降17.1个百分点,导致直接融资余额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2017年M2增速下降致使资金供给不足、成本上升,央行只能释放存款准备金渡过年关。假如2018年继续控紧M2,那么唯有再度释放存款准备金,当然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一两年的释放空间。但不管如何,只要央行释放都将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银行的总存款。

一般的规律是当银行投放了贷款,半年后会体现在经济增长上。因此,假如上半年信贷依然从紧,则下半年经济必受影响,若等到下半年再增加投放就晚了,届时又会督促银行加快放贷。如果三季度依旧管紧,那么在年内很难见效。但是只要贷款增加,货币乘数带来的存款会少吗?绝不会。

去年M2少了带来吸存难、存款紧、压力大,拼抢存款风起云涌,银行纷纷加大了对存款考核的力度。新经济需要更多贷款,存贷比又逼近了零界点,银行眼睛当然盯在增存上。表外及同业业务都受限收缩,诸多通道关闭了,银行回归到专注存贷款,不抓存贷款还能干什么呢?市场对存款争夺当然更加激烈。

今年吸存难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