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者瓜分完地球,还要美其名曰“文明的秩序”

地理大发现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终于完成了人类对于地球海陆分布的全面认识,尤其是发现了美洲,因而震惊世界。但是,地理大发现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其丰富的关联性后果,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的历史发展。这是古代任何其他航海成就所无法比拟的。


文明论

就文明论的问题来看,地理大发现其实就是一场“文明”大发现,更准确一点说,是欧洲人自身文明的大发现。欧洲人在世界各地发现大量落后的国族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种新的人文世界的想象。萨义德(Edward Said)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对“想象的地理和历史”(它们常常体现在殖民探险者讲述的故事和小说家们的作品中)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些想象会通过把本土和遥远地区之间的差异加以夸张而强化对自身的感觉。欧洲人虽然在波涛汹涌的大洋上历尽艰辛,但这些“发现”的成就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于人类世界的新的想象,令他们对自身鹤立鸡群的感觉是何等之好。反之,“它也成为殖民地人民用来确认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存在的方式”。殖民地的人民,在威武强大的欧洲船舰面前,确认了自己的野蛮与落后。于是,一部新的世界历史被掀开,一类新的民族国家关系被建立。

虽然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并不是一个新的观念意识,在古代中国、古代罗马都曾流行“华夷之辨”、“文野之辨”之类的观念。然而,此时的文明—野蛮分野与古典的文野之辨有着十分不同的内涵和结论。古典的文野之辨,文明一方对于野蛮一方,除了要“怀柔远人”、“边境晏安”之外,基本别无所求,更恨不得以长城永久隔限其往来。而此时的文明一方对于野蛮一方,却要侵入、统治、剥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经济的角度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长城、征服这些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狼吞虎咽的殖民

瓜分,是文明强国对世界的再分配,地理大发现证明了海洋的重要性,在对世界进行瓜分的时候,首先是从海洋强国开始的。

托尔德西拉斯,是距今天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西北150公里的一个小镇。1494年6月7日,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在这里签署了著名的《托尔德西拉斯条约》。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佛得角以西的西经46度到47度之间,从南极到北极划出一条分界线。“线以东的土地,葡萄牙有无可争辩的权利;线以西属西班牙。这个条约给葡萄牙在印度洋有放手处理一切的权力,使哥伦布在大西洋以西所发现的陆地随便行事。”但两国都不得占领已经归属基督教统治者所有的任何领土。在世界历史上,这是第一个由两个国家瓜分世界的条约。

殖民者瓜分完地球,还要美其名曰“文明的秩序”

15—16世纪地球版图子午线示意图:1494年《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子午线,见左线。

资料来源:G. Francalanci and T. Scovacci, eds. Lines in the Sea(《海洋上的界线》),Dordrecht: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94。


地缘政治与国界

欧洲人确立了地缘政治的文明形式,它首先是在欧洲国家之间建立的。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案例,强调了谈判—签署这一形式的重要性、权威性,无论和约的内容如何,一经签署,便具有法律效益,任何人不得违背。因为是平等的谈判仪式,无论内容怎样,都被理解为平等条约。显然,形式重于事实。

以形式的平等认可事实的不平等,这是一个关键。当形式平等成为法律依据的时候,事实的不平等在法律面前就没有了地位,也就很难翻案了。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影响下,在后来的国际事务中,各类条约的外在形式是大体一致的,但条约背后的准备程序是复杂的,在条约的前奏程序中,并没有消除战争,条约其实是一种最终的妥协形式。

殖民者瓜分完地球,还要美其名曰“文明的秩序”


粗暴的不平等条约

文明国家在处理野蛮地区的边界问题时是简单粗略甚至粗暴的。而对于一些古老的国家(所谓半开化国家)的边界问题,事情要复杂得多,因为,这类国家原本拥有不能否定的基本的国家疆界,但是同样,这些国家的边界也不容许阻止文明国家利益的进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文明国家采用了另外的方式来解决。中国是这类国家的一个代表。

文明时代的条约令中国人吃尽了苦头,提出文明时代的条约可能并非平等,是中国人的一大贡献。“不平等条约”后来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成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特别记录。

殖民者瓜分完地球,还要美其名曰“文明的秩序”


实力至上

在思想理论上,可能会将文明价值摆在国家之上,但是现实中,国家利益常常反超文明价值。

莱布尼兹指出了国家主权在实践上的表现,它包括三项内容:领土、权威、能力。主权国家要具备一定范围的领土,其统治者须拥有获得人民臣服的权威,这个国家要有对领土实施实际控制的军事能力。莱布尼兹具有较少的学理色彩,却有更多的现实关切。

基辛格说过:“在一个推崇国家利益至上而又以实力为基础的国际社会,国家往往不会去考虑什么是应该做的,接受的是只要国家足够强大,做什么事情都会得到别国的认可。”

本文选自三联书店出版,刘禾教授主编的《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文集,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唐晓峰发表在活字文化(微信号mtype-cn)《地理大发现、文明论、国家疆域 | 南海仲裁案的历史地理学解释》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