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的悲壯失敗,爲英軍換得北非戰場的勝利

1941年。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失利敗退,日本的先頭部隊已經佔領緬甸南部,直接威脅仰光和滇緬公路(當時中國和外部世界的唯一公路通道)。為保障盟國援華的租借法案物資順利抵達中國,中國政府決定派出遠征軍出兵緬甸,以此挽救緬甸岌岌可危的局勢。

1942年3月,戴安瀾將軍率領第200師首先與日軍在緬甸同古打響中國遠征軍出征第一槍,可是中國遠征軍沒有判明敵情,以四個半師的兵力部署陣勢欲圍殲日軍第55師團,錯誤的把日軍三個精銳師團(日軍第55、56師團及第18師團)當成一個師團來打。不久,日軍奪取了英軍控制的仁安羌,中國遠征軍右翼完全暴露在日軍面前,遠征軍被迫後退,4月29日,中國軍隊與後方聯繫的要地臘戍被日軍佔領。8月4日,中國遠征軍全線崩潰,被迫撤出緬甸。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的悲壯失敗,為英軍換得北非戰場的勝利

中國遠征軍除第38師和第22師撤到印度整訓外,其餘部隊在杜聿明將軍率領突破日軍封鎖線,被迫穿越無人區“野人山”返回祖國,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一路上戰士們克服著難以描述的困難,失蹤、疾病死亡以及被日軍狙擊、追殺的死傷者比戰場上死傷的多出幾倍——“官兵死亡累累,前赴後繼,沿途屍骨遍野,慘絕人寰”。出征前10萬餘眾的中國遠征軍回到祖國境內僅存4萬。

中國遠征軍這次悲壯慘烈的緬甸征戰,從根本上講,就是沒有制空權,戰場上的制空權完全掌握在日軍手裡,德軍著名將領隆美爾曾說:“假使敵人握有完全的制空權,那麼我方儘管擁有極現代化的的武器和戰鬥意志,也還是無法與其作戰的,就好像野蠻人碰到了近代的精兵,其結果是不問可知的”。中國遠征軍出征前,英、美曾承諾給予空中掩護的,直到緬甸戰場中國遠征軍全面崩潰時,遠征軍的將士們苦苦支撐望眼欲穿等待空中支援,直到迫走“野人山”都沒有見到飛機的蹤影。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的悲壯失敗,為英軍換得北非戰場的勝利

出征前的中國遠征軍將士樂觀認為緬甸作戰一場中國軍隊在英國絕對制空權支援下的對日作戰。早在1941年5月20日,英國遠東軍總司令波普漢託就答應中國政府,將一百架“霍克”戰機分配給中國。可是,後來英方食言,並把這批飛機全部用在了北非戰場。遠征軍第200師與日軍同古激戰的第四天(1942年3月15日),英軍印緬戰區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再次承諾中國政府,幾個星期後將有324架飛機投入到緬甸戰場,這完全在許空頭支票。其實,從3月份開始,由於非洲戰場的需要,英國早就無意將空軍用於緬甸戰場。

所有英、美空中支援的作戰計劃改變,都源於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先歐後亞”的戰略。1942年6月。德軍北非戰區司今隆美爾元帥率部,突破加查拉一線進逼託布魯克。集結在印度實力強大的美國第十航空隊(原定支援中國遠征軍緬甸作戰),也緊急向地中海轉移。而中國遠征軍各部將士在日軍投入戰場400多架飛機的轟炸下,付出著慘痛的代價。踏著鮮血逐步後撤回國。宋美齡也曾致電美國總統行政助理居禮交涉,但毫無結果。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的悲壯失敗,為英軍換得北非戰場的勝利

中國遠征軍男兒用鋼鐵般的作戰意志,寧死不屈的中華志氣苦苦支撐著緬甸的戰局,悲哉呀!戰場必須承認一個基本的事實,制空權是決定戰場常規作戰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中國遠征軍在完全喪失制空權的情況下,儘管土兵們打的如此悲壯,但失敗是不可抗拒的。英、美兩國先後把原定於用於緬甸戰場的飛機全部調往北非。北非戰場盟軍的制空權是用放棄中國遠征軍緬甸戰場的制空權換取的。中國遠征軍以自己慘痛悲壯的失敗換得了英軍在北非戰場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