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期:在家過中秋(生活紀事)

這兩年,我都能回家和妻子在一起過箇中秋節。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在桂林,離家近了,開車也就那麼二三個小時就到家。

離開深圳已有些年頭了,其中輾轉到海南島、廣州、浙江的多個大中小城去打工,回到桂林也就這兩年的事。在這之前,我一直沒能在家過箇中秋節。早先,在我的家鄉,中秋節並不是很隆重,一般的人家過不過節都很無所謂,而且那時過中秋,想吃上月餅都很難,大多人家家裡過節吃的都是用糯米打出來的糯粑。如今中秋節不嘗上一二盒月餅,彷彿就是一件天大遺憾的事。當然,殺雞殺鴨過中秋節是無可避免的了。

第160期:在家過中秋(生活紀事)

在我的記憶裡,感覺最深刻的一箇中秋節,是我一個人在浙江玉環市過的。那年,我供職於玉環市(那時叫縣)供電局,中秋節每人發200元錢,還發兩大盒月餅和幾個沙田柚,這是我打工以來從來沒享受到的待遇。在玉環,我時有小文章發在《玉環報》上。值得一提的是,那個中秋節《玉環報》的副刊編輯還特意向我約寫一篇有關中秋節的文章,於是我寫了篇《平平淡淡過中秋》在中秋節那天的報紙上發了。至今,都過去了十多年,我仍然記憶深刻和念念不忘!


附記:

平平淡淡過中秋

在我的家鄉,中秋節這一天不是吃月餅的。吃月餅那都是城裡人。鄉下人吃的都是自己家打出來的糯米粑。這糯米粑軟而白,吃起來可口,那滋味不亞於清爽的口香糖。有這樣“口福”的日子平時極少有,一年中除社日和八月十五,其次就是春節了。

來玉環之前,我在深圳一家信息社當編輯。那時,每年的中秋節我們都能得到一盒大大的月餅和幾十塊錢。這對我們打工仔來說,的確是一種奢侈。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然而我和妻子並沒因父母和孩子不在身邊而使節日的氣氛少了一點什麼,相反我們平平淡淡過得非常的充實和快樂。夜裡,夫妻倆總是帶著節日的氣氛踏著銀白色的月光,相依著走進“靈芝公園”去賞月。那時間,天上的月亮如一位美麗的少女,總是笑盈盈地望著我們。夫妻倆常在這種甜蜜的氛圍裡,幸福地度過每一箇中秋節。

第160期:在家過中秋(生活紀事)

如今,在我的家鄉,過中秋節已不再時興糯粑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鄉下人的風俗也大多隨著城裡的意志而轉移。去年,我有幸在老家過了一箇中秋節,昔日糯粑的清香再也不復存在了,村子裡處處都瀰漫著中秋月餅的味兒。眼下,玉環的大街小巷早已注入了節日濃濃的氣息,可我不知咋的,竟然連一點動靜也沒有。一日,朋友問我,這個中秋節你有什麼特別的打算?我凝視著朋友,什麼也沒說,良久,只向朋友淺淺地笑了笑,以示回答。

現在,我和妻子相隔千里,想中秋節在一起度過那幸福快樂的時光顯然是不可能的了。但我認為這個中秋節卻有著一種非常特別的意義,因為我可以託明月清風把浙江中秋節的氣氛送給在深圳打工的妻子,而妻子也可以託明月清風把深圳特區中秋節的氣氛送給在浙江打工的我。

—— 浙江《玉環報》(2000年中秋節)


這一個中秋節又能給我帶來新的希望嗎?我想,除了和妻子在一起,身邊還多了個孫女和孫子相伴,因為兒子兒媳他們遠在天涯,想和他們一同過箇中秋節那顯然是不可能的了,唯一能做到的,那就是希望大家各自給自己的親人送上一份深深的祝福!

中秋節,祝願大家都快樂!

第160期:在家過中秋(生活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