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期:在家过中秋(生活纪事)

这两年,我都能回家和妻子在一起过个中秋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在桂林,离家近了,开车也就那么二三个小时就到家。

离开深圳已有些年头了,其中辗转到海南岛、广州、浙江的多个大中小城去打工,回到桂林也就这两年的事。在这之前,我一直没能在家过个中秋节。早先,在我的家乡,中秋节并不是很隆重,一般的人家过不过节都很无所谓,而且那时过中秋,想吃上月饼都很难,大多人家家里过节吃的都是用糯米打出来的糯粑。如今中秋节不尝上一二盒月饼,仿佛就是一件天大遗憾的事。当然,杀鸡杀鸭过中秋节是无可避免的了。

第160期:在家过中秋(生活纪事)

在我的记忆里,感觉最深刻的一个中秋节,是我一个人在浙江玉环市过的。那年,我供职于玉环市(那时叫县)供电局,中秋节每人发200元钱,还发两大盒月饼和几个沙田柚,这是我打工以来从来没享受到的待遇。在玉环,我时有小文章发在《玉环报》上。值得一提的是,那个中秋节《玉环报》的副刊编辑还特意向我约写一篇有关中秋节的文章,于是我写了篇《平平淡淡过中秋》在中秋节那天的报纸上发了。至今,都过去了十多年,我仍然记忆深刻和念念不忘!


附记:

平平淡淡过中秋

在我的家乡,中秋节这一天不是吃月饼的。吃月饼那都是城里人。乡下人吃的都是自己家打出来的糯米粑。这糯米粑软而白,吃起来可口,那滋味不亚于清爽的口香糖。有这样“口福”的日子平时极少有,一年中除社日和八月十五,其次就是春节了。

来玉环之前,我在深圳一家信息社当编辑。那时,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能得到一盒大大的月饼和几十块钱。这对我们打工仔来说,的确是一种奢侈。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然而我和妻子并没因父母和孩子不在身边而使节日的气氛少了一点什么,相反我们平平淡淡过得非常的充实和快乐。夜里,夫妻俩总是带着节日的气氛踏着银白色的月光,相依着走进“灵芝公园”去赏月。那时间,天上的月亮如一位美丽的少女,总是笑盈盈地望着我们。夫妻俩常在这种甜蜜的氛围里,幸福地度过每一个中秋节。

第160期:在家过中秋(生活纪事)

如今,在我的家乡,过中秋节已不再时兴糯粑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下人的风俗也大多随着城里的意志而转移。去年,我有幸在老家过了一个中秋节,昔日糯粑的清香再也不复存在了,村子里处处都弥漫着中秋月饼的味儿。眼下,玉环的大街小巷早已注入了节日浓浓的气息,可我不知咋的,竟然连一点动静也没有。一日,朋友问我,这个中秋节你有什么特别的打算?我凝视着朋友,什么也没说,良久,只向朋友浅浅地笑了笑,以示回答。

现在,我和妻子相隔千里,想中秋节在一起度过那幸福快乐的时光显然是不可能的了。但我认为这个中秋节却有着一种非常特别的意义,因为我可以托明月清风把浙江中秋节的气氛送给在深圳打工的妻子,而妻子也可以托明月清风把深圳特区中秋节的气氛送给在浙江打工的我。

—— 浙江《玉环报》(2000年中秋节)


这一个中秋节又能给我带来新的希望吗?我想,除了和妻子在一起,身边还多了个孙女和孙子相伴,因为儿子儿媳他们远在天涯,想和他们一同过个中秋节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唯一能做到的,那就是希望大家各自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深深的祝福!

中秋节,祝愿大家都快乐!

第160期:在家过中秋(生活纪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