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馬太效應來襲,誰家最先黯然離場?

長安用一元買了長安鈴木日本方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讓鈴木在中國經營了25年後退出中國市場。鈴木汽車省油,工藝技術也不錯,這樣一個優秀的企業就這樣了難免讓人感到惋惜。

汽車行業馬太效應來襲,誰家最先黯然離場?

雖然鈴木在技術積累上確實有很多優勢,但鈴木在產品研發上確是根據在日本汽車市場上的需求而打造,所以鈴木汽車總是一副小個子造型,對於喜歡大的中國消費者而言顯得格格不如,所以能有今天的結局或許是長安鈴木註定的下場。

汽車行業馬太效應來襲,誰家最先黯然離場?

鈴木就這樣徹底退出了中國市場,但鈴木給中國汽車市場的警示意義確不止於此。大家都知道任何行業都有一個週期性,我國的汽車行業容量逐漸飽和,汽車消費市場的增量紅利逐漸消失,接下來一批大汽車製造企業將退出市場,所以鈴木退出中國只是行業洗牌的開端。

汽車行業馬太效應來襲,誰家最先黯然離場?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消費大國,汽車產業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雖然近年來我國汽車工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甚至在某些領域也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但整體而言我國汽車工業依然是大而不強的狀態,在國際汽車市場的競爭與歐美等汽車強國相比依然差距明顯。

汽車行業馬太效應來襲,誰家最先黯然離場?

汽車行業馬太效應來襲,誰家最先黯然離場?

雖然接下來或許會有更多像鈴木這樣的企業在中國市場上折戟,但這也側面證實了中國的汽車工業正在由大向強轉變。未來的中國汽車行業會有更多的兼併重組,培育一些大的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能從這次行業轉型浪潮中存活的企業,在未來都將是巨無霸式的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企業。無疑這場市場變革只是剛剛揭開了序幕,可能還會有更多如鈴木一樣的企業將逐步退出中國市場,這是市場的需要,也是行業發展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