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补气血中药,大家可以根据体质煲汤泡茶选用

糖尿病人时间久后,特别是长期使用胰岛素,容易气血两虚,用中药加入调养,有助健康,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常用中药,可以在煲汤、泡茶参考。 请大家多多关注我们交流,多多点赞、转发、回帖支持+++

一、补气中药

1、白术

白术又名冬术、于术、於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并含有维生素A。

常用补气血中药,大家可以根据体质煲汤泡茶选用

【功效】 补脾健胃,养生抗衰,固表止汗,燥湿利水。

【药理作用】 ①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②降低血糖,保护肝脏的作用;③抗凝血作用;④有强壮作用;⑤抗菌作用;⑥对肠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⑦白术挥发油在体外对食管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脾胃气弱、风寒湿痹、破消宿食。

(1)用于脾虚泄泻:常见于慢性消化不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配木香、砂仁、枳实等。

(2)用于脾虚水肿:如肾性水肿、营养性水肿以及妊娠水肿等,配以利水渗湿药同用。

(3)用于脾虚自汗:特别是小儿病后食欲不振、体弱自汗时,白术常不可少,可与淮山药、糯稻根、芡实等配伍。

(4)用于关节风湿痛。

【用量】 4.5~9克。

【注意】 阴湿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2、花粉

花粉味甘,性平,入心、脾、肺、肾经。含蛋白质,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20种氨基酸,14种维生素,18种天然活性酶及脂肪、激素、芳香类物质等。

常用补气血中药,大家可以根据体质煲汤泡茶选用

【功效】 补养气血,益肾填精,美容抗衰。

【药理作用】

(1)增强免疫力功能:花粉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等能被机体吸收利用,产生良好的营养效果,对正常动物及营养不良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具有显著的免疫促进和调整作用。对正常幼年和成年小鼠能提高血清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含量,并增加脾脏空斑形成细胞。除对正常动物有兴奋体液免疫作用外,还有对抗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保护环磷酰胺和氢化可的松引起的胸腺和脾重减轻。

(2)抗衰老:目前认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及脂褐质含量与机体衰老密切相关。体内自由基异常可导致过氧化脂质和脂褐质形成,加速细胞衰老和死亡,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随机体衰老而减弱。花粉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并降低过氧化脂质及脂褐质的含量,故可延缓衰老。

(3)能降低高血脂动物的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改善主动脉内脂质沉着。

(4)改善消化功能:花粉一次灌胃对实验性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多次给药对实验性溃疡有显著的促愈合作用。可促进肠道运动,有利于便秘的缓解。

(5)能抑制前列腺的增生,使增生的腺体逆转近似正常。

(6)可兴奋造血功能: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增加,亦能增加贫血大鼠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具有明显的抗贫血效应。

(7)促生长和强壮作用:能促进幼年大、小鼠的生长,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耐高温、耐疲劳的能力。

(8)可扩张冠状动脉。

(9)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

(1)诸虚证:花粉是全营养保健药物,能健脑益智、消除疲劳、增强耐力、恢复肝功能、杀菌、增强免疫功能,可用于治疗病后虚弱、贫血、营养不良、年老体衰、神经衰弱、肠胃功能紊乱、糖尿病、月经不调等症,如中国花粉口服液、云南花粉田七口服液等成药。

(2)养生抗衰、美容:花粉中含有丰富的核苷酸和维生素,可促进细胞再生,防止人体的老化;含有大量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性功能,强精益肾,用于养生保健、抗衰延年,单服花粉或配人参、西洋参、三七等用;含有女性美容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和皮肤细胞的新旧交替,保持皮肤滋润,如花粉配白蜜、茯苓等做成面脂外用。

(3)防治多种老年常见病:如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

【用量】 5~25克。

【注意】 少量长期服用为宜。

3、太子参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味甘、苦,性微温,入心、脾、肺经。含果糖、皂苷、淀粉、精氨酸等。

常用补气血中药,大家可以根据体质煲汤泡茶选用

【功效】 滋养强壮,补气益血,健脾生津。

【临床应用】 ①体质虚弱而属阴虚者较适用,尤其适用肺气不足、伤津口渴、阴虚咳嗽的病人;②改善消化吸收功能;③小儿病后体虚无力、自汗,配以浮小麦。

【用量】 15~30克。因药效较缓,故用量宜稍大。

【注意】 习惯上不与藜芦配伍。

4、西洋参

西洋参又名泽参、西参、花旗参、西洋人参。味甘、微苦,性凉,入心、肺、肾经。含苷类,主要是人参皂苷;又含挥发油、树脂等。

常用补气血中药,大家可以根据体质煲汤泡茶选用

【功效】 补益肺阴,生津止渴,消暑解酒,养生抗衰。

【药理作用】 ①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与人参相近,而抑制中枢神经作用则较突出;②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延长缺氧环境下的生存时间,提高游泳的耐力;③可增加小鼠脾重,增加小鼠抗体量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免疫功能;④西洋参皂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亦可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⑤可缩短出血时间,有一定止血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其性凉而补,又滋阴降火。凡阴虚火旺、劳嗽之人,每用西洋参,则气平火敛,咳嗽渐平。西洋参性较清润而不燥热,不同于人参之温燥,故一些欲用人参又不受人参温补者,皆可用西洋参代之。但西洋参清养之功有余,而补养之力不足,因此,失血或感染中毒性休克、虚脱的病人,用朝鲜参、吉林参,而不用西洋参。

【用量】 2.5~9克,炖服。

【注意】 ①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②可用石柱参代,或大剂量沙参代之。

5、刺五加

刺五加又名刺通、白刺、茨五加、刺拐棒。味辛、微苦,性温,入肝、肾经。含多种糖苷(五加苷A、五加苷B、五加苷C、五加苷D、五加苷E、五加苷F、五加苷G)、左旋芝麻素、多糖等。

常用补气血中药,大家可以根据体质煲汤泡茶选用

【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具有抗疲劳作用,其提取物的兴奋作用较人参弱。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还能调整血压,兴奋性腺、肾上腺,加速体内糖原形成。有明显的抗紧张(应激)作用,抗放射线损伤、抗实验性肿瘤作用。

(1)刺五加具有较人参更好的“适应原”样作用,在增强机体抵抗力方面作用相当广泛,能增强机体对寒冷、灼热、放射线、过度运动、缺氧、四氯化碳、细菌毒素等有害刺激的抵抗力;又能延迟肿瘤的发生,阻止肿瘤转移。

(2)强壮、抗衰老作用:能调节蛋白质、脂肪代谢,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增强体质,增加机体的体力和耐力。有抗氧化基作用,可延缓生命的衰老过程。

(3)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刺五加可促进小鼠脾和胸腺增生,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和补体的产生,并能提高骨髓的造血功能。

(4)对中枢神经有双重作用,既可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又能加强其抑制过程,从而使神经系统这两个过程处于平衡状态,提高人的智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

(5)调节心血管功能:刺五加可调节血压,使高血压、低血压恢复正常,并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

(6)调节肾上腺、甲状腺功能和血糖代谢,使之处于正常状态,并有促性腺作用。

(7)有抗菌、消炎、止咳、祛痰作用。

【临床应用】 ①治疗各种类型神经衰弱;②增进体力与智力,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体质虚弱;③治疗冠心病,对胸闷、气短、头昏、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④还能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白细胞减少症、贫血、糖尿病等。

【用量】 9~15克,水煎服。

【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用。

6、黄芪

黄芪又名百本、王孙、独根、口芪、北芪、棉芪、箭芪、二人抬口芪。味甘,性微温,入肺、脾经。含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生物碱、多种氨基酸、胆碱、叶酸、熊竹素以及微量元素硒(Se)。

【功效】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补中益气,温养脾胃。

【药理作用】 ①有强壮作用,可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原下降;②利尿作用较显著,持续时间较长,连续给药7天亦不产生耐药性;③对实验性肾炎有一定对抗作用,尤其在去尿蛋白方面作用更为显著;④抗菌作用;⑤抗癌作用;⑥延缓衰老作用,可提高机体抗氧化酶;⑦强心降压作用;⑧止汗作用;⑨类性激素作用,延长小鼠发情期;⑩能增强脑力和体力;对消化性溃疡有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 ①用于慢性衰弱者,表现为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语言低微、脉象濡缓,久服黄芪有较好疗效;②用于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等;③治疗一切痹病,如周围神经麻痹、半身不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④治疗表虚自汗证,急、慢性肾炎;⑤用于治疗消渴,常与山药、生地黄、天花粉、五味子等配伍。

【用量】 9~15克;治肾炎和痹病可用30~60克。

【注意】 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二、补血中药

1、生地黄

生地黄又名地髓、干地黄、生地。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地黄块根主要含β-谷甾醇与甘露醇,以及少量的豆甾醇、微量的菜油甾醇,还含有地黄素、生物碱、脂肪酸、梓醇、葡萄糖与维生素A类物质。

常用补气血中药,大家可以根据体质煲汤泡茶选用

【功效】 滋阴养血,养阴生津。

【药理作用】 ①止血,实验证明,生地黄的提取物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②强心、利尿,对衰弱的心脏,其强心作用较显著,主要作用于心肌;③降血糖作用显著,能抑制实验性高血糖。

【临床应用】 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①治疗温热性疾病,有舌绛、口渴、便秘、睡眠不安证候者,可配玄参、麦冬等以清热;②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出血,治吐血、衄血可配以白茅根、芦根,治尿血配木通、车前子,痔疮出血可配地榆、槐角;③用于治疗阴虚内热所致的咳嗽、大便干结、习惯性便秘;④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皮癣等;⑤用于治疗糖尿病,配以天冬、枸杞子等;⑥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

【用量】 9~30克。

【注意】 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2、白茅根

白茅根又名甜草根、毛毛根、茅草根。味甘,性寒,入肺、胃、小肠经。含多量钾盐、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又含淀粉。另有报道,从白茅根中分离出白头翁素。

常用补气血中药,大家可以根据体质煲汤泡茶选用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药理作用】 ①利尿作用,可能与白茅根中含丰富钾盐有关;②止血作用,茅花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③抗菌作用,对宋内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吐血、衄血、小便不利、水肿:①用于治疗咯血、鼻出血、尿血而属热证者,需配以生地黄、黑栀子、藕节等;②用于治疗急性肾炎,取其有利尿消肿作用,配以车前草、玉米须等;③用于治疗温热病烦渴(配芦根)、恶心呕吐(配葛根)。此外,以白茅根、赤小豆共煎汤,对治疗黄疸水肿有一定作用;单用茅根煎汤代茶可清热利尿。

【用量】 煎汤9~15克,鲜白茅根30~60克,鲜者效著。

【注意】 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3、藕节

藕节又名光菜、莲藕、莲菜。味甘、涩,性平,入心、胃、肝经。含鞣质、天门冬素、淀粉、维生素C、过氧化物酸等。

【功效】 健脾开胃,益气生肌,止血散瘀。鲜藕清热凉血,煅炭消瘀止血、收敛作用较强,实验证明能缩短出血时间。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止血:①常用于肺胃燥热出血、鼻出血,但需配其他止血药和清热凉血药同用,如肺热咯血,配茜草炭、生地黄、阿胶、川贝母、杏仁等;②在慢性出血性疾病中,可在滋养强壮药中加入藕节、仙鹤草等,以加强止血作用。

【用量】 干品9~30克,鲜品30~60克。

4、酸枣仁

酸枣仁又名酸枣核、枣仁、山枣仁、棘刺实。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肝、胆经。含多量脂肪酸和蛋白质,并有两种甾醇,又含皂苷(为白桦脂酸、白桦脂醇)、多量维生素C、有机酸等。

【功效】 养肝,安神,宁心,敛汗。

【药理作用】 ①镇静、催眠作用,生用药效较好,久炒则失去镇静效能;②降压作用,可引起血压持续下降;③对子宫有兴奋作用;④有镇痛降温作用;⑤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抗体溶血素的生成,加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⑥对动物实验性烫伤有减轻局部水肿作用。

【临床应用】 主治虚烦不眠、惊悸:①治疗失眠,适用于血虚所致的心烦、不眠,对于兼有心悸不安、虚汗者尤为适用,例如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常配茯苓、龙眼肉和补益气血之品;②治疗体弱多汗,配以五味子、白芍、党参等。

【用量】 9~18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

【注意】 凡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泻症者慎服。

5、丹参

丹参又名赤参、红根、山参根、大红袍、奔马草、活血根。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根含呋喃并菲醌类色素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异隐丹参酮、丹参新酮、丹参醇Ⅰ和Ⅱ,此外尚含维生素E。

常用补气血中药,大家可以根据体质煲汤泡茶选用

【功效】 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

【药理作用】 ①扩张血管和降压,并能缩短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②抗菌,抑制结核杆菌、某些致病性真菌及霍乱弧菌的生长;③降血糖;④可使骨折局部瘀血减轻,促进骨折愈合;⑤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⑥提高免疫调节能力。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心绞痛、瘀血腹痛、惊悸不眠:①用于治疗心脉阻滞所致的心绞痛,取其有疏通瘀塞、扩张血管的作用;②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困难、痛经、产后恶露、瘀滞作痛,可单味碾末冲服;③用于治疗心血不足所致的神经衰弱,有心悸、失眠、烦躁不安者,可用丹参12克,水煎,分早、晚服用;④用于治疗肝郁胁痛,适宜于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有肝脾大、肝功能差者,取其有祛痰之力,常用丹参30克,配糯稻根30克,红糖30克,煎煮成500毫升左右,分2次或3次温服,对降低谷丙转氨酶有一定帮助;⑤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配当归、玄参、鸡血藤等;⑥用于治疗高血压,取其有降压和镇静作用。

【用量】 祛瘀活血一般用6~15克,大剂量用15~30克,脉管炎重用30~60克。但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用大剂量。

【注意】 无瘀血者慎服。

6、龙眼肉

龙眼肉又名桂圆肉、龙眼干、元肉、益智、蜜脾。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含葡萄糖、蔗糖、维生素A、维生素B、蛋白质、脂肪、鞣质及无机元素等。

【药理作用】 ①对与衰老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黄素蛋白———脑B型单胺氧化酶(MAO-B)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提示龙眼肉可延缓衰老;②可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它和蛤蚧的复合提取液对小鼠遭受高温、低温、缺氧刺激时有明显保护作用,还能增加正常小鼠的体重,对利舍平化小鼠体重下降有非常显著的对抗作用;③龙眼肉和蛤蚧的提取液可增加小鼠脾重,提高小鼠对静脉注射碳粒的廓清指数,表明能增加网状内皮系统活性;④有一定的抗癌、抑菌活性;⑤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血脂。

【临床应用】 ①心脾虚损的失眠、惊悸、怔忡,与酸枣仁、远志、白术、茯苓、当归同用;②气血不足、体虚力弱,单味熬膏,或与黄芪、党参等同用;③失眠、健忘,与酸枣仁、茯苓、远志同用。

【用量】 9~15克,水煎服。

【注意】 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顿者忌用。

7、三七

三七又名田七、参三七、金不换、滇七、人参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大肠经。含三七皂苷、黄酮苷等。

常用补气血中药,大家可以根据体质煲汤泡茶选用

【功效】 祛瘀止血,消肿止痛,养生抗衰。

【药理作用】 ①止血,缩短凝血时间,并有收缩血管作用;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三七黄酮明显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同时使心肌耗氧量减少;③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升高空腹血糖,并能使葡萄糖性高血糖降低,有双向调节作用;④有镇痛抗炎作用;⑤减轻肝损伤。

【临床应用】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等出血症:①用于治疗有血瘀肿痛的跌打内伤或外伤出血,使瘀祛血止,肿消痛止;②治吐血、肺胃出血,常配白及、藕汁、白茅根之类,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顽固疼痛有止痛和预防出血作用;③治疗崩漏、月经过多、血出紫黑成块者。此外,内服三七末对治疗冠心病也有一定帮助。

【用量】 粉剂1.5~3克;入煎剂3~9克。

【注意】 血虚所致的吐血、衄血不宜用。

8、当归

当归又名川当归、云当归。味甘、辛,性温,入心、肝、脾经。根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有亚丁基苯酞、邻羧苯正戊酮、以及2,4-二氢酞酐。另含多量蔗糖、维生素B12、维生素A类物质。

常用补气血中药,大家可以根据体质煲汤泡茶选用

【功效】 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药理作用】 ①对子宫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使子宫组织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含量增加,利用葡萄糖的效率增强;②对物质代谢及内分泌有影响,可增加肝组织的耗氧量,保护由四氯化碳引起中毒性肝炎的肝脏,防止肝糖原降低的作用,还有抗维生素E缺乏作用;③对循环系统有影响,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病理过程具有保护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④有抗菌、镇静、镇痛、利尿作用;⑤有抗恶性贫血作用;⑥降低血清胆固醇。

【临床应用】 当归为中医临床用得最多的中药之一。凡需养血通脉,无论属血证、虚证、表证和痈疡,都可用当归。

(1)用于妇科调经:取其有行血、镇痛作用。可能是加强子宫收缩而排瘀血,或弛缓子宫痉挛而镇痛,配以熟地黄、川芎、白芍(即四物汤)。

(2)用于养血:对心血虚之心悸、健忘、失眠、心神不宁等,用当归养血以安神。

(3)用于治疗肢体瘀血:在跌打方剂和治闭塞性脉管炎的方剂中常用当归。

(4)用于治疗腹痛:对气血瘀滞而兼虚寒的腹痛较适宜。

【用量】 9~12克。用于表证时小量即可,3~9克;用于补血,改善血循环、便秘,宜稍大量,可用至30克。

【注意】 久服、多服当归会造成虚火上炎,出现咽喉痛、鼻孔灼热等,因此,方中宜酌加清热凉血之品,如金银花、生地黄之类以调节之。当归通便,故凡脾胃阳虚而大便滑泻者不宜使用。

9、白芍

白芍又名杭白芍、大白芍、金芍药。味苦、酸,性凉,入肝、脾经。根含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

【功效】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药理作用】 ①镇静解痉,芍药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②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③抗溃疡;④止汗;⑤利尿。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柔肝止痛,养血补阴:①治疗腹痛,能解痉而缓和肝气之“刚悍”,使之“柔和”而不引起疼痛,配柴胡清肝解郁,镇痛效果更好;②治疗痛经,取其有养血和镇痛作用,配当归、熟地黄等;③治疗由血虚引起的四肢肌肉痉挛抽搐,尤其小腿腓肠肌痉挛,能解痉而镇痛,常配甘草同用,有协同作用;④治疗肝阴不足引起的眩晕、耳鸣等,为养肝阴之主药;⑤用于热病后阴液耗损、小便不利,取其养阴、利尿作用。

【用量】 9~12克,利尿需重用。大剂量用30~45克。但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注意】 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10、牡丹皮

牡丹皮又名丹根、粉丹皮、牡丹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含丹皮酚、苯甲酸、植物甾醇、鞣质等。

【功效】 清热,凉血,和血,消瘀,养生。

【药理作用】 ①对右旋糖酐、醋酸和鹿角菜胶所致的大鼠脚肿胀有抑制作用,亦能抑制醋酸或5-羟色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的抗炎效应;②对实验性的原发和肾型高血压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③抑制大鼠的胃液分泌,防止应激所致的实验性胃溃疡;④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⑤所含的丹皮酚有镇静、催眠、镇痛、解热、降温、对抗药物或电刺激所致惊厥的作用;⑥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⑦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热入血分,消仆损瘀血:①用于治疗肝郁火旺而致的发热、盗汗或自汗、头痛目涩、颊赤口干、月经不调,常配栀子、柴胡等;②用于治疗肠痈,取其有泻热消炎的作用;③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致的肝郁积热症状者,包括眼底动脉硬化、血管痉挛、眼底出血等;④用于治疗阴虚发热,可配地黄、山茱萸等;⑤用于治疗热证出血,牡丹皮煅炭,止血作用更好;⑥用于跌打瘀血,配以赤芍以凉血去瘀。

【用量】 6~9克。

【注意】 脾胃虚寒而有泄泻者,以及月经过多者,都不宜用。

11、墨旱莲

墨旱莲又名旱莲草、墨菜、猪牙草、墨斗草。味甘、酸,性凉;入肝、肾经。全草含皂苷、烟碱、鞣质、维生素A、鳢肠素、多种噻吩化合物,叶内有蟛蜞菊内酯、去甲基蟛蜞菊内酯、去甲基蟛蜞菊内酯-7-葡萄糖苷。

【功效】 补肾益肝,乌发益阴,养生抗衰,凉血止血。

【药理作用】 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福氏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③富含鞣质,故有收敛、止血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作收敛性强壮药用:①治疗肝肾阴虚、肝火亢盛的出血症,包括吐血、尿血、便血、血痢、子宫出血等,尤以治尿血较常用,配以车前草、冬葵子等;②对肝肾阴虚有腰痛、头晕、须发早白者,配以女贞子、冬葵子等。

【用量】 9~30克。

【注意】 脾肾虚寒者忌服。

12、桑椹

桑椹又名桑仁、桑果、桑枣、黑桑椹、文武实。味甘,性寒,入肝、肾经。含糖、鞣酸、苹果酸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黏液质、菊色素和桑椹油。

常用补气血中药,大家可以根据体质煲汤泡茶选用

【功效】 养血祛风,补益肝肾。

【药理作用】 ①桑椹有激发淋巴细胞化的作用,还能提高T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升高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吞噬细胞活性,促进免疫功能;②可刺激肠黏膜,使肠液分泌增多,增强肠蠕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耳鸣目暗:①治血虚,症见有头晕、耳鸣、消渴等(可见于贫血、神经衰弱、动脉硬化、糖尿病等);②治阴虚型高血压,配以生地黄、熟地黄、地骨皮等;③治老年性便秘,配何首乌、黑芝麻等。

【用量】 9~15克。

【注意】 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

13、槐花

槐花又名槐米、槐蕊。味苦,性微寒,入肝、大肠经。含芸香苷(芦丁)、槐花米甲素、槐花米乙素、槐花米丙素及鞣质等。

【功效】 养血止血,清肝泻热。

【药理作用】 ①对毛细血管的影响。槐花中的芸香苷及苷元槲皮质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的弹性。②抗炎作用。芸香苷及槲皮素对实验性浮肿有抑制作用。③解痉、抗溃疡作用。槲皮素能降低肠、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芸香苷能显著降低实验性胃溃汤的病灶数目。④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槲皮素可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循环,增加冠状血管的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槐花液、槐花酊剂对麻醉犬、猫有暂时显著的降低血压作用。⑤对血脂的影响。对实验性动脉硬化症有预防及治疗作用,能降低血中胆甾醇量,并增加胆甾醇-蛋白复合物的稳定性。⑥其他作用。有抗菌、抑制某些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 ①用于各种出血症。能泄血分热邪以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尤善治下部出血,多炒炭用。用于便血、痔血,多与地榆配伍;治咯血、衄血,多与白茅根、侧柏叶等同用;治热毒血痢,多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崩漏,多与生地黄、地榆等配伍。②用于头痛、目赤、眩晕等肝热证,多与菊花、决明子等配伍。近年临床常用于高血压病,并能预防中风。

【用量】 5~15克,煎服。本品炒炭后止血作用明显增强。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14、何首乌(不适合长期使用)

何首乌又名地精、首乌、马肝石。味苦、甘、涩,性微温,入脾、肺、肾三经。何首乌根和茎含蒽醌类和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此外,含淀粉、粗脂肪、卵磷脂等。

【功效】 滋阴强壮,补肝益肾,养血祛风。

【药理作用】 ①降低胆固醇,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之血清胆固醇;②强心,特别对疲劳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③有抗菌消炎、泻下通便、兴奋神经系统作用;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人的淋巴母细胞转化,使免疫球蛋白A显著上升;⑤延缓衰老。

【临床应用】 主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腰膝软弱。①治疗血虚体弱,尤其适用于虚不受补者,因何首乌补而不滞,不易引起胃肠积滞或激动肝火;②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常服有助于减轻和消除症状,改善健康状况;③治疗神经衰弱,适用于抑制型病人,与安神药同用,如配以磁石、丹参、五味子、酸枣仁则效果更好;④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皮肤风燥疾患,用生何首乌较好;⑤治疗疟不止、瘰疬延蔓、疖肿等。

【用量】 9~15克

【注意】 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不宜。

本文章健康参考,大家尽量使用药食两用的中药,使用前咨询中医,有疾病去中医院就诊使用。

请大家多多关注我们交流,多多点赞、转发、回帖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