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父母,從不敷衍孩子,說到一定做到,這樣的孩子才能成材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經做過一個關於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現狀與期望的調查,結果顯示,他們對父母最不滿意的行為就是“

父母說話不算數”,這一選項以43.6%的比例高居榜首。

優秀的父母,從不敷衍孩子,說到一定做到,這樣的孩子才能成材

而對父母最滿意的行為中,排名最靠前的是“信任我”和“說話算話”。由此可見,孩子是多麼討厭父母不遵守承諾,又是多麼渴望父母能說話算話呀。

央視紀錄片《鏡子》中,高一學生家明一心想去做流浪歌手、做揹包客,被父母阻攔後,輟學在家,不願意跟父母溝通,脾氣變得暴躁易怒。

優秀的父母,從不敷衍孩子,說到一定做到,這樣的孩子才能成材

當不能理解的父母質問其他家長“如果你們的孩子想去四川做揹包客,你們會同意嗎”的時候,卻不知,家明所有的要求都來自他曾經的承諾,而家明所有的憤怒都來自他的說話不算話。

短片中,家明哭訴:

“他們說考完試,我可以想幹嘛就幹嘛,可是考完試以後,他們說等他們有時間請假再帶我去,他們說話不算話,就跟逗小孩一樣。”

家明不願跟父母溝通,是因為早就對他們失去了信任。

後來,父母努力去滿足他的一個個小願望,給他買了小狗,允許他現在武漢體驗做一次揹包客……家明和父母的關係才慢慢地緩和,開始重新建立對父母的信任。

社會學家林·扎克曾說過:父母是子女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父母許下的每一個承諾里,都承載著孩子滿滿的信任。

父母不遵守承諾,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就會一點點崩塌。

我們總是習慣隨口給孩子一個承諾,然後又隨口一句“下次……”“等爸爸有時間了……”,一點點讓孩子的期待幻滅,也一點點把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打碎。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觀察這個世界,他們是天生的觀察家,在觀察和模仿別人的行為中獲得成長。

而父母是他們最初的觀察和模仿對象。

如果父母總是說話不算數,那麼無形中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壞的榜樣,讓孩子也慢慢成為一個不遵守承諾、說話不算數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勝過世間一切說教。

優秀的父母,從不敷衍孩子,說到一定做到,這樣的孩子才能成材

父母說話算話,有助於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增強孩子對父母的信任,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也會引導孩子成為一個信守承諾的人。

在做出承諾的時候,要慎重。

不要隨隨便便的許諾,更不要把每一次的承諾當成玩笑話,孩子會把它當真的。

一旦許下諾言,就要盡力去履行諾言。如果不能遵守諾言,跟孩子道歉並說明原因。

滿足孩子的一個個小期待和小願望,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讓孩子無條件的信任你,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陪伴。

而父母做到說話算話,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成為一個信守承諾的人,則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饋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