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三分鐘看盡潮州城市規劃發展歷程


從古到今!三分鐘看盡潮州城市規劃發展歷程


圖/溫億中

從古到今!三分鐘看盡潮州城市規劃發展歷程

什麼是城市總體規劃

城市總體規劃是對一定時期內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發展規模、土地利用、空間佈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實施措施。經過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總體規劃文件,是編制近期建設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和實施城市規劃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據。各類涉及城鄉發展和建設的行業發展規劃,都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

城市總體規劃涉及城市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等各個方面,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綜合性、戰略性的工作,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城市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古代

古代潮州府城的建城史

《周禮·考工記》所載王城規劃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古代的建城規制對潮州古城的發展建設影響深遠。


從古到今!三分鐘看盡潮州城市規劃發展歷程


宋代潮州古城圖(明《永樂大典》)

宋代以前潮州有子城,但現無從考證。大規模的築城始於宋代,宋紹興十四年,濠流舊址(即在原有舊城基礎上)開始築城;到紹定端平年間知軍州事王元應等繼續築城,有十一座城門。到了明代,潮州城日臻完善,明洪武三年明將俞長輔把原有的土築城牆西南段改為石築,並減城門為七座。清代潮州城變化不大,主要是在葫蘆山修腰城。宋代築城至近代,潮州城的位置、規模變化不大。


從古到今!三分鐘看盡潮州城市規劃發展歷程


清代潮州古城圖

改革開放初期

總體規劃編制前的城市概況


從古到今!三分鐘看盡潮州城市規劃發展歷程


1979年潮州市中心城區現狀圖

改革開放初期的潮州城區是以潮州古城為主,環城西路以西區域、南春路沿線區域為輔(西湖公園、韓江還是城市的發展邊界);潮州工業企業主要分佈在城西郊區(新橋路沿線)、韓江東岸沿岸區域,其餘大部分在古城區與居住區混雜佈局,城區建設用地約3.3平方公里。

1980年

80版總體規劃


從古到今!三分鐘看盡潮州城市規劃發展歷程


第一版:《潮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80-2000)》

【發展方向】—— 以古城為中心主要向西南發展

  • 建國後,潮州市正式編制的第一版城市總體規劃。
  • 規劃城市建設區以古城為中心主要向西、適度向北發展蔓延,並首次提出城區跨江向橋東發展新區。舊城要保持歷史文化古城的特色。
  • 重大基礎設施:現在金山大橋、韓江大橋的選線就在當時規劃設計;並規劃潮州火車站選址以及鐵路線選線。

【城市性質】

以輕工業為主,發展傳統產品,發揮優勢,加強經濟聯合,開闢輕型產業,把潮州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風尚良好,住宅和公用服務設施配套、環境整潔、具有粵東地方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城市規模】

2000年規劃人口應控制在20萬人左右,建設用地約15平方公里。

1988年

88版總體規劃


從古到今!三分鐘看盡潮州城市規劃發展歷程


第二版:《潮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88-2000)》

【發展方向】——城市規模翻倍,進一步向四周擴展

  • 城市整體框架進一步拉大,規劃鐵路線和站點都向西遷移,城市西岸的總體框架基本確立;規劃城市進一步跨江發展,主要發展橋東、意溪。
  • 規劃多個工業園區,並將古城的眾多中小企業外遷。

【城市性質】

以發展輕工、工藝品、旅遊業為主的歷史文化名城。

【城市規模】

2000年規劃人口規模為40萬人,建設用地約32平方公里。

1993年

93版總體規劃


從古到今!三分鐘看盡潮州城市規劃發展歷程


第三版:《潮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93-2015)》

【發展方向】——保護古城,發展新城

  • 1991年,潮州升格為地級市,並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後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
  • 潮州市提出了全力以赴建設10平方公里新區,保護2.33平方公里古城區的方針,推進了城市新區的建設和總體規劃的落實。
  • 城市西岸的總體框架正式確立,尤其是潮州大道、潮汕路、綠榕路、火車站及鐵路線路的確定。

【城市規劃區範圍】

包括湘橋區老城區、意溪鎮、橋東和楓溪鎮,以及周圍的村莊、農田、山地和水域,面積約168平方公里。

【城市性質】

潮州市的行政、文化、經濟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輕型、高效、外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門類為重點,旅遊業發達的現代化城市。

【城市職能】

區域中心職能、旅遊服務中心職能、產業發展中心職能。

【城市規模】

2000年,城市人口規模 38萬人;城市建設用地 30平方公里。

2015年,城市人口規模 5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 44平方公里。

2000年

2000版總體規劃


從古到今!三分鐘看盡潮州城市規劃發展歷程


第四版:《潮州市城市總體規劃(調整)2000-2015》

【發展方向】——凸顯濱江城市的特色

突出潮州歷史文化名城和城市的旅遊功能,完善綠地系統和公共設施,突出濱江城市的特色。

【城市規劃區範圍】

包括湘橋區老城區、意溪鎮、橋東和楓溪鎮,以及周圍的村莊、農田、山地和水域,面積約168平方公里。

【城市性質】

潮州的行政、經濟、文化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旅遊業發達的以輕型、高效、外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門類為重點的現代化濱江城市。

【城市職能】

區域中心職能、旅遊服務中心職能、產業發展中心職能。

【城市規模】

2015年規劃城市常住人口為55萬人,流動與暫住人口為14萬人;城市建設用地應控制在44平方公里左右。

2008年

2008版總體規劃


從古到今!三分鐘看盡潮州城市規劃發展歷程


第五版:《潮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08-2020)》

【發展方向】——跨江發展、一江兩岸

確定了城市跨江發展、一江兩岸的戰略,以跨江交通幹道為發展主軸,帶動中心城區跨越韓江向東發展,營造一江兩岸的組團式城市空間佈局結構。

【城市規劃區範圍】

包括湘橋區、楓溪區、古巷鎮、鳳塘鎮、磷溪鎮、官塘鎮、鐵鋪鎮等鎮行政轄區,以及江東鎮、浮洋鎮轄區中潮揭高速公路以北的地區,總面積約480平方公里。

【城市性質】

粵東經濟次中心;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地方特色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的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市。

【城市職能】

區域中心職能、旅遊服務中心職能、產業發展中心職能。

【城市規模】

2013年,城市人口規模 6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 70平方公里。

2020年,城市人口規模 9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 90平方公里。

2015年

2015版總體規劃


從古到今!三分鐘看盡潮州城市規劃發展歷程


第六版:《潮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年)》

【發展方向】——潮安撤縣設區納入中心城區,城市規模翻倍增長

  • 應對行政區劃調整(2013年8月潮安撤縣設區)、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發展需求下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
  • 中心城區規模範圍極大擴展,形成了中心城區-鳳泉湖組團和潮安-高鐵組團。

【城市規劃區範圍】

覆蓋市轄區範圍(包括市管園區管委會的管理範圍),包括湘橋區、潮安區、楓溪區管委會以及饒平縣錢東鎮一部分,總面積1418平方公里。

【城市性質】

全球潮人精神家園,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粵東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基地,宜居宜業宜遊的綠色生態城市。

【城市職能】

區域新興產業中心、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區域文化中心、區域旅遊中心、區域教育中心。

【城市規模】

至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為13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117萬人。中心城區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為15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12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106平方米。

至2035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為17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163萬人。中心城區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為19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171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105平方米。

潮州城市總體規劃的特徵

潮州擁有1600多年輝煌的古代建城史,不易城址,形成2.33平方公里的潮州古城;現代城市建設依託古城向周邊蔓延發展、形成西岸城區,並逐步跨江發展,構建了一江兩岸的城市格局;到如今與潮安城區共同形成南北兩大城市組團。


從古到今!三分鐘看盡潮州城市規劃發展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