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1927年,苏军使用运输机在中亚细亚地区空投部队,一举歼灭了巴土马赤匪徒等叛乱分子,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降战。1930年,苏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正规伞兵部队。从此,世界个强国纷纷组建、训练伞兵部队。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艾森豪威尔将军和101空降师官兵在一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兵部队被大规模的用于突击作战,涌现了很多赫赫有名的空降部队,比如美军第82、101空降师,德军“绿色魔鬼”第一伞兵师,波兰伞兵等等。

其实,中国在抗战后期也曾组建过一支空降兵部队,并参加了最后的抗战。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1942午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驻缅甸的英军,同时为了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的安全,共10多万人的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同英国盟军一起抗击日军。但是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缺乏训练、战斗力弱且自私的英缅军仓惶撤退,致使我远征军侧翼暴露给日军,远征军在蒙受重大损失之下开始突围撤退。而日军将一小分队伞兵空降至伊洛瓦底江右岸的渡口,在中国远征军从曼德勒向缅北和缅西撤退的路上插了一刀,给远征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最终,中国远征军以伤亡伤亡56480人的代价,穿越了野人山等环境极其险恶的地区,分两路分别撤回国内和印度。

时任远征军第5军军长的杜聿明深刻认识到了空降兵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他痛定思痛,决心建立一支空降兵部队。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杜聿明将军和第五集团军士兵

1943年1月,国民革命军第五集团军在昆明成立,杜聿明任总司令。第五集团军组建不到一年,同年12月杜聿明就从第5集团军内选调的年轻精干、富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军士,以及从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招收的青年学生组建了伞兵第一团,下设三个步兵营,共计一千余人,团长李汉萍少将、副团长简立上校。这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支伞兵部队。部队驻地设在昆明北郊岗头村。后来这支伞兵部队扩充至4000人。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伞兵团由于没有空降技术器材,因此只能按步兵编制开展步兵战术、体能、射击等基本科目训练。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美国教官在培训中国伞兵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1945年3月,中印战区总参谋长魏德迈将军,派出以柯克斯中校为首的“伞兵慰问团”来华,送来了中国伞兵部队急需的伞兵装备,并且以中美伞兵学校的名义,组织中国伞兵训练。然而,柯克斯中校却发现一个重大的装备缺失——中国的伞兵部队没有运输机。于是,不得不租用陈纳德名下的“民用”航空公司CAT的运输机开展训练。

1945年4月8日,根据魏德迈将军的建议,伞兵团改编为“陆军突击总队”,直属陆军总司令部,仍归第5集团军领导,总队司令仍为李汉萍少将,8月改由马师恭少将接任。突击总队下辖4个伞兵大队。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经过两个月的刻苦地面训练,1945年6月9日,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乘坐在CAT航空公司的两架C-47运输机,从云南昆明的巫家坝机场起飞,开始了中国伞兵的第一次实跳训练——中国空降兵的第一朵伞花在空中绽放。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中国伞兵部队是全美式装备,配备有勃朗宁M1918A2式自动步枪,勃明宁M2HB重机枪,60毫米迫击炮,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M2A1-7式喷火器,伞兵用的轻武器主要是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汤姆森M1A1冲锋枪、M1卡兵枪、柯尔特M1911A1式自动手枪、M3刺刀和手榴弹等。使用的美制空降器材有T-5伞兵伞及备份伞,佩戴美式M1G钢盔。可以说是国军中最好的装备,也

优于当时日军装备水平。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第一次实跳训练后仅仅一个多月,中国伞兵就迎来了组建以来第一次实战机会,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1945年7月12日,中国伞兵第一突击队180余人乘坐C-46式运输机,在美第14航空队的掩护下,从昆明呈贡机场起飞,于上午8时许,在广东开平县苍城镇空降着陆。由于着陆地点没有日军,伞兵很快完成集结并进入苍城镇潜伏。日军在得知身后有伞兵空降后、大为吃惊,立即派出驻开平地区的日军进行追剿。伞兵避实就虚,迅速转移,在敌占区展开了游击战,直至8月中旬日本政府宣布投降,而第一伞兵队距广州最近,遂成为中国军队进入广州接受日军投降的先头部队。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中国伞兵总队徽章

7月18日,中国伞兵部队出动200余人,乘C-46和C-47型运输机由昆明起飞,经柳州,突然在丹竹机场实施了机降。着陆后的伞兵一举歼灭了日军,占领了机场。8月3日拂晓,伞兵部队在广西平南县地面部队的协同配合下开始向丹竹守敌发起了攻击,夺取了丹竹的日军补给基地。

7月27日9时许,108名中国伞兵乘运输机抵达湖南衡阳地区,随后隐蔽于山区的一座古庙内。寻找机会袭击日军。几天后,伞兵在衡宝公路上伏击了一个日军运粮车队。8月初,袭击衡阳以北20多千米处的台源寺镇的一个日军据点。此役有6名伞兵牺牲,10余人负伤、随同参战的2名美军顾问阵亡。两周后日本投降,伞兵遂作为先遣队参加了中国第四受降区在长沙的对日受降仪式。

虽然三次空降作战规模不大,但开创了中国空降作战的先河,战果有限,意义重大。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在抗战胜利时,部分国军伞兵部队曾作为警卫部队参加了在南京、广州和长沙的对日受降仪式。这支在抗日战争中有过上乘表现的伞兵部队成为了军中骄子,被蒋介石视为“掌上明珠”,主要负责蒋的警卫。1946年8月第二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后,伞兵总队也不可避免的投入到手足相残的内战中。蒋介石曾计划使用伞兵空降突袭延安和山东战区,但因计划暴露而作罢。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内战中的国民党伞兵

1948年7月,伞兵第1、2团(当时称第3快速纵队,隶属黄百韬兵团指挥),在豫东睢杞战役中,遭到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重创。2个团长,1死1伤,6个营长,2俘1伤,连、排长大部分伤亡,司令张绪滋侥幸逃生,司令部一位姓罗的副参谋长在突围中也下落不明。

1948年9月,伞兵部队被调回南京,按编制装备齐全,重新进行整训。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1949年陆续由上海撤往厦门,4月13日伞兵第3团2500余人在团长中共地下党员刘农唆说服下,乘一艘中字“102”号坦克登陆舰在转移途中投诚。这

1949年6月,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伞兵训练总队,并确定归华东军大领导。同年10月,部队调到南京,改编为华东军大伞兵训练总队(第7总队)。

1950年8月,一部分随刘农畯,李贵田等去空军陆战第一旅参加人民伞兵的创建工作;一部分调去第9兵团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斗;其余部分改编为了华东军区教导总队。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这支起义的伞兵部队就成为了种子,成长为了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伞兵部队。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请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也不要忘记关注我哟,爱你们

从天而降的鹰,抗日战场上的中国伞兵部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