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兵从不负君,川军从未负国

明朝开国的部队主要以江淮地区的人民为主,建国后设立了卫所制,成为了明朝的主要兵制。但从明朝中期开始,卫所兵战斗力急剧下降,可以说只是战时的耕作农民,大部分已经无法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职责。于是,地方部队开始成长,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以浙江义乌地区为主体的戚家军。从抗倭开始,浙兵一战成名,开始站上了历史的舞蹈。

浙兵从不负君,川军从未负国

浙兵开始脱胎换骨,一改以往滑头滑脑的油兵形象,开始以纪律严明、作战英勇闻名于世。在抗倭战争中,这支浙兵大放异彩。自成军起,与倭寇的战斗中十三战十三捷,结合史料,浙兵在浙江、福建全境和广东部分地区剿灭的真倭、假倭和海盗无数,最低估算也在五万以上,最耀眼的是伤亡比例,基本上是1:500以上,更有创下0伤亡的辉煌战绩,这是历朝历代的其他威武之师无法做到的。

浙兵英勇杀敌、保境安民,且极低的伤亡率开始成为大明王朝极为依赖的王牌部队,开始走向神州大地。隆庆元年,朝廷调戚继光任职蓟辽,三千浙兵从富饶的江南一同调往苦寒的北方边境,与长城边军一起训练、一起守卫帝国的屏障。其中还有诸多的浙兵教官一起北调,协助戚大帅训练北方新兵。

浙兵从不负君,川军从未负国

浙兵作为帝国的战斗主力,继续出征万历朝鲜之役,浙兵又担任啃硬骨头的角色,攻打易守难攻的牡丹峰,也是第一批登上平壤城,立下头功。游击吴惟忠在攻打牡丹峰时胸口中弹,依然督战,率部攻克峰顶。参将骆尚志攻平壤城,胸部被铅子击中,依然奋勇杀敌。将猛兵勇,何愁打战不胜。

直到天启年间,川浙两军携手由辽阳北援沈阳。川军由秦邦屏率领,即万历年间平播战役而威名远播的白杆兵。川军先渡过浑河,这是川军白杆兵首次援辽,面对数倍于己的满洲人,川军毫不畏惧,痛击鞑子军,打退八旗骑兵的数次冲锋,杀伤骑兵数千人。如果不是沈阳城中的汉奸用大炮猛轰川军,这场战役极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步兵击败骑兵的经典战役。可惜最终被大炮轰开了队形,导致失败,余部退回北岸与浙兵合兵一处。但是人数还是少于鞑子,被重重包围。浙兵先是用大炮火器轰鞑子,等到火器用完,便开始了白刃战,一直战到黄昏,全部壮烈牺牲,无一投降,悲壮落幕。

浙兵从不负君,川军从未负国

而川军白杆兵作为大明王朝的新生战斗力量,依旧为国家浴血奋战。崇祯三年,皇太极从内蒙绕过山海关防线,入侵大明,直逼北京城下。白杆兵统帅秦良玉,日夜兼程,进京勤王。其部队与鞑子在北京外围相遇,年近五十的女将秦良玉率领白杆兵浴血奋战,接连收复了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

浙兵从不负君,川军从未负国

此后,白杆兵一直作为四川平叛的主力,一心为国,与四川境内的反贼连年作战,保境安民。可惜最后被不知兵的邵捷春败光三万多"白杆兵",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

浙兵从不负君,川军从未负国

总的来说,明朝中后期,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前仆后继的投入到保家卫国的事业中,而其中浙兵与川军是投入的最多部队之一。所以,世人才会说“浙兵从不负君,川军从未负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