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改:房住不炒,民生優先

深圳房改:房住不炒,民生優先

近日,深圳市政府發佈《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標誌著深圳新一輪住房制度改革拉開序幕。

當前,深圳房價高企、住房供需不平衡、結構不合理、保障不充分等問題日益突出,現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已難以滿足廣大市民對改善住房條件的新需求,難以滿足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新需要,難以滿足建設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的新要求。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98房改”20週年。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深圳是住房市場化、貨幣化改革最先開始的城市,全國第一家房地產公司、第一筆按揭貸款、第一家物業公司都是在深圳誕生的。率先啟動“二次房改”,彰顯深圳的魄力與擔當,說明深圳改革的勇氣和勁頭絲毫不減當年。這既是深圳破解自身發展困境的現實需要,也是為全國住房制度改革探路的應有作為。

房住不炒、民生優先,是此次深圳房改的根本導向。此次深圳“住房新政”的最大亮點,是住房供給結構的重大調整,保障性住房(政策性支持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與市場商品住房的比例設定為6:4,雖未達到新加坡8:2的水平,但已超過香港5:5的比例。保障性住房佔比達6成,突出了住房的居住屬性和民生屬性,有利於落實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政策精神,構建多層次、差異化、全覆蓋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體現了政府對住房公共產品屬性的認知,以及對保障全體市民住有所居社會責任的鐵肩擔當。

同時,此次深圳“住房新政”對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重點面向的對象、租售的面積、租售的價格都有明確規定,並且進一步擴大了保障的覆蓋面,將公交司機、地鐵司機、環衛工人等為社會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從業人員和先進製造業藍領產業工人等群體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範圍,有利於通過房改對純市場化模式進行糾偏,從而更好地解決高房價帶來的社會問題。當然,這對地方財政和政府管理治理能力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與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對純市場化模式進行糾偏,並不是放棄市場化方向,也不是重回福利分房時代。“98房改”的市場化方向沒錯,只不過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在房價野蠻生長的情況下,政府的調控措施和兜底保障顯得尤為必要。此次深圳的房改方案,是力爭在市場運作與政府保障之間尋求平衡,找到一個最佳結合。比如,政策性支持住房(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實行一定年限內的封閉流轉,年限達到後進入市場流轉的,要向政府繳納一定比例的增值收益,既防止政策套利,也為市場化流轉預留了一定空間。同時,對於市場商品住房將繼續嚴格實施調控政策,引導社會投資關注實體經濟發展,從而更好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心安處是吾鄉。正確處理住房經濟屬性和民生屬性的關係,把民生屬性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增加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改革方向是對的,只是還有不少問題待解。比如,城中村是深圳承載租住需求主要載體,也是此次改革的一個重點難點,如何解決城中村的消防治安隱患和居住環境問題,落實好“租購同權”問題,很多人在關注。探索城際合作住房供給時,如何打通城市間快速軌道交通的通勤連接,實現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高效互聯,也是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作者 姚龍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