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法治深圳如何接招?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鮮明特色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2018年5月7日,中共中央印發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即是在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把握和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基礎上,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鮮明特色的一次偉大創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法治深圳如何接招?

5月7日中國法治論壇(2018)在深舉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國各族人民在價值觀念上的“最大公約數”,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靈魂,直接關乎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事業。具體而言,《規劃》謀劃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總的方略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同時《規劃》提出六個方面主要任務。這是對今後一個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工作進行的重大安排部署,既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切實發揮法治的引領、規範和保障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的必然要求,將在全國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而過去的深圳可謂,“改革與法治同頻共振,深圳成績喜人”,如今它正在擦亮“法治中國示範市”這張閃亮名片,於此又該如何作為與擔當呢?

  首先,發展靠經濟,要繼續發揮深圳市在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等方面的法治優勢。這是落實《規劃》中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具體任務要求。為此,深圳市必須進一步完善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時刻牢記自己是經濟的護航者身份,在法治制度具體創新建設上繼續頻頻發力。如,完善與深化落實《深圳市商事主體行政審批權責清單》及審批事項的後續監管辦法;持續推進深圳市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續簽《法律合作安排》落實工作,繼續深化兩地政府在粵港澳大灣區不同法律背景下的法律合作。不斷創新多元化的解紛機制,擴展深圳國際仲裁院海外庭審中心,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邁出了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紮實步伐。

  其次,育人先育德,要著重提高深圳市民文明素養和培育法律信仰。這是落實《規劃》關於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的任務要求。對於市民文明素養而言,目前深圳市已出臺《深圳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綱要(2017-2020年)》,應進一步細化實踐,加強它的可操作性,力求明確市民在六大素養方面所要達到的目標狀態和行為標準。實踐中,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以結合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協調指導各區推進“一區一街道一特色”。龍崗區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行動部署”,設立了核心價值觀體驗館;南山區進一步推動核心價值觀宣傳“十百千萬工程”的開展;寶安區著力打造主題公園建設、戶外宣傳、示範點打造提升、歷史人文資源發掘提升等七大亮點。在全市掀起了一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潮,傳遞著深圳公共文明正能量。

  而對於培育法律信仰而言,深圳市應繼續全力推進法治文化的實踐。已有的實踐,如深圳“‘12·4’法制大觀園活動”、“公民法律大講堂”、“校園法律文化節”等一系列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深圳衛視《深視新聞》、都市頻道《法觀天下》欄目和深圳電臺新聞頻率FM89.8、《深圳特區報》等媒體上開展了一系列的法制公益廣告宣傳;深圳稅收歷史文化展館(行業類)、龍崗區青少年法制教育館(青少年類)、南山區法院法律文化博物館(綜合類)和法律圖書館、蛇口法制文化廣場(社區類)等法治文化示範基地。都是深圳全力推進法治文化的有力探索,卓有成效,也更需砥礪前行。

  最後,民生連民心,必須著眼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也是落實《規劃》關於加快完善民生法律制度的任務要求。古人云,“天下大勢,常系民心。”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駕馭主體,始終把民生作為施政之要。而作為外來人口之都的深圳更需牢記這一使命。在日前深圳市出臺的《法治中國示範城市建設實施綱要(2017—2020年)》中,已明確提出:“加快城市治理立法,制定或完善城市更新、社會綜合治理、安全生產、社會誠信、社會組織以及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法規規章。加快民生幸福城市立法,制定或完善教育、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生態環境保護、慈善救助、家庭權益保障等方面的法規規章。”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立法,因此藍圖已經繪製,剩下貴在政行。

  當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系統工程,法治深圳如何作為與擔當遠非一紙短文所能涵蓋。但作為時代的弄潮兒和佼佼者總能彰顯創新中國的“深圳範”,敢闖敢幹、勇立潮頭的深圳,將繼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領跑者。(鄧達奇,法學博士,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政法研究所副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