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老和尚带着他们往水井里一看,竟然都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

惊奇,老和尚带着他们往水井里一看,竟然都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

有个孤苦无依的孤儿,靠给财主当长工养活自己,他每天做牛做马卖命工作,但吃的却是喂猪喂狗的食物,受尽财主的剥削。

合约为三年,说好的三年期满一次性结清工钱。

三年时间到了,贪婪而狠心的财主见他为人老实,找了各种理由克扣,结果是一个铜板也没给他,只给了他一小桶豆油,算是三年的工钱了。

小长工提着这一小桶豆油,离开了财主家。他很茫然,身无分文,也不知这点油能做什么。

这时,他想起小时候,在寺院里看到别人用豆油点佛前灯,心里想:我靠这点油也活不了命,干脆送到法云寺去供佛吧。

于是他就打算拿去给寺院供灯。

再说法云寺的老方丈,晚上做了一个梦,第二天早上,他召集了全寺的所有僧众,大开山门,两序排列恭迎,他告诉僧人们:“今天将有一位大施主光临。”

惊奇,老和尚带着他们往水井里一看,竟然都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当一身衣着褴褛的小长工提着小桶油来到寺院时,老方丈身披大红祖衣,亲自迎接,将小长工所带的豆油,庄严地添加进大雄宝殿的一盏盏灯池中。

老方丈还亲自主持了法会,为小长工诵经念佛回向。

僧众们见迎了半天,所谓大施主竟是一个如此寒酸可怜的小长工,布施的也不过是一桶油,心里发笑,但看老方丈如此慎重,也不敢有半点怠慢。

法会结束后,老方丈带着受宠若惊的小长工到了后院,那里有一个小井,老方丈让他朝井里看。

小长工一看,井里一片光明,光明中显出一栋富丽堂皇的宫殿来,美不胜收。

小长工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光景,便问:“这是什么地方?”

老方丈告诉他:“这是你下一世住的地方,因为你今天布施了灯油。”

小长工施油的事,就被传开了,也传到那个剥削小长工的财主耳中。

财主心想:他施舍一小桶油就有这么大的福报,我去多施舍一些东西,不就有更大的福报了吗?

于是,他就装了满满一大车大米、白面、锦缎、布匹,送到了法云寺。

惊奇,老和尚带着他们往水井里一看,竟然都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惊奇,老和尚带着他们往水井里一看,竟然都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

但让财主失望的是:他并没有得到小长工的那种隆重接待,尽管也为他举办了法会,老方丈却没有参加。

法会结束后,那财主就急着要见方长,要求也看看那井,想知道他的后世能得到什么福报。

然而老方丈却说:“不看也罢。”

财主不死心,苦苦请求,老方丈只好带他看了那井。

财主往井中一看,没有宫殿,也没有他想看到的情景,只见一头毛驴在拼命的拉磨转圈。

财主疑惑地问老方丈:“这是怎么回事?”

老方丈说:“这头毛驴就是施主你的下辈子。”

财主急了,说:“不可能!小长工布施一桶油就可以大富大贵,我布施了这么多东西,怎么会变成小毛驴了?”

惊奇,老和尚带着他们往水井里一看,竟然都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老方丈告诉他:“你没法和小长工比,小长工的一桶油是他三年苦力的全部收入,是他的全部家产,而且他布施时没有任何希求,这样的布施功德福报很大;

而你只是拿出自己财产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财产用来布施,这些财产还是剥削压榨穷人的血汗得来的,你布施的目的是想求大福报,发心不清净,哪里会有大功德?

本来你下一世是要下地狱的,现在能够转生做毛驴,偿还业债,已经不错了,该知足啦!”

感言:

因果定律告诉我们,想要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在我们的付出中,以无所求的心去付出,所得到的福报最大。但难就难在,很难有人能无所求地去行善布施。

那我们该不该去布施去行善呢?

惊奇,老和尚带着他们往水井里一看,竟然都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

有人觉得,有所求的心去布施不好,想要等到发出无所求的心时再去布施行善,但这一等,有可能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都难发出无所求的心来。

而另外的一种人,开始是有所求有目的地去布施去行善,布施多了,行善多了,布施和行善就成为了行为习惯,

慢慢的,他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去布施行善,只是习惯这么做,慈悲心也在一次次的行善布施中增加,最后习惯成自然,别无所求,只管去做,无所求的布施也就出来了。

所以,无所求的清净心虽是最好的布施方式,但我们不妨以有所求的心开始入门。

有些朋友问过木叶,很穷,想改变财务状况,又没有钱去布施怎么办?

100拿不出,1元钱拿得出来吧?1元钱没有,1毛总该有吧?实在是没有,出点力总该可以吧?

并非钱越多功德越大,你愿意付出的多少,才是关键。一个只有1块钱的人,布施一块钱的功德,比一个有100块的人布施10块的功德,要大很多的。

等到有钱再布施,那就本末倒置,想要钱,要先付出钱财,你不曾付出,永远都不可能有钱。

想改善自己的钱财状况,最好的方式还是财布施,从自己每个月的收入里拿出一定比例的钱财去做布施,救济贫困危急,坚持下去,你付出的,迟早会成倍成倍回来的

惊奇,老和尚带着他们往水井里一看,竟然都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