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与小僧尼生下孩子,惹怒村民要火烧庵堂,老僧尼手提菜刀阻挡

北宋宣和年间,秋末的一个深夜,有位读书人从宁波城匆匆往乡下赶路,行至一座小石桥上,他突然被眼前美丽的夜色吸引住了:皓月当空,广袤的田野中一条蜿蜒的小石径连着一座小石桥,平静如镜的河水浮着明月。他的身影刚好与皓月依依相伴。夜沉寂无声,那幅“观月图”是那样清净。

秀才与小僧尼生下孩子,惹怒村民要火烧庵堂,老僧尼手提菜刀阻挡

秀才久久不愿离去,索性在小石桥上坐了下来观月。秀才这一举动刚好被不远处小庵中一僧尼看在眼中。僧尼以为这过路人可能是碰到什么烦心事,一时想不开,要在此投河寻短见。于是她急忙奔出庵堂来救人。

“这位相公,人生在世终有不顺心的事,请你切莫太在意,家中父母还等着你,现在夜深天寒,还请你到小庵暂歇后,再回家吧。”因救人心切,僧尼来到这秀才身旁又拉又劝。

秀才与小僧尼生下孩子,惹怒村民要火烧庵堂,老僧尼手提菜刀阻挡

“错矣,错矣,谢谢你的好心,此时此刻我岂能离去。”秀才的心早被美景迷住,他头也不回连连摆手说。“错了就错了吧,谁人没有受到过挫折,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今夜你一定要听我的,赶紧去庵堂暂歇。”僧尼平日里常听师父说出家人应以慈悲为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今晚无论如何她一定要救下他,于是管不得他愿意不愿意,拼尽全力边劝边将他强拉进了小庵。

僧尼给他倒茶端椅甚为热情,又是好言相劝。秀才这才明白她误会了他,见僧尼心地善良又那样热情,他深深被感动了。在后来的接触中,秀才发现僧尼不但年轻美貌而且聪明贤惠,不觉爱上了僧尼。

秀才与小僧尼生下孩子,惹怒村民要火烧庵堂,老僧尼手提菜刀阻挡

庵中还有一位当家师太,她倒也开明,见秀才与小僧尼卿卿我我,有相爱之心,真情难得,何况小

僧尼还年轻,还俗改嫁也是情理之中。于是她宽容支持他俩,并对外守口如瓶。就这样,秀才与僧尼在小庵中秘密恩爱地生活了一年。

第二年,僧尼生下个儿子,这下如纸包火,再也瞒不了周围的民众。特别是小庵堂旁的村中老族长,他震怒了,庵堂本是清净的佛门之地,岂能坏了清规戒律。于是他带了村民前来兴师问罪,说是要将秀才与小僧尼一同送官府法办。

师太老僧尼出庵堂求来人能宽恕放过他俩,老族长与村民不但坚决不答应,而且放出狠话,说是若不赶快交出秀才与小僧尼来,他们就要入庵堂搜查,如若老尼胆敢再窝藏此二人,他们就一把火烧了庵堂。

秀才与小僧尼生下孩子,惹怒村民要火烧庵堂,老僧尼手提菜刀阻挡

老僧尼被逼无奈,只得手提菜刀横在小庵堂门前以自杀阻拦他们入内。就在双方僵持之时,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夹着冰雹瓢泼而下,大雨浇灭了村人手中的火把,冰雹砸得他们头破血流四散逃奔。

事后,村人心有余悸地回忆道:“这可能是天意。天意不可违,我们以后千万别再去惊扰那僧尼了。”有的更将此事说得活灵活现:“那天我隐约看见天空云彩中坐着一尊观音菩萨,她怒目相视,拂尘一挥便是大雨冰雹泼向我们,这是观音菩萨显灵在护佑那僧尼。”

秀才与小僧尼生下孩子,惹怒村民要火烧庵堂,老僧尼手提菜刀阻挡

经过这场风波,小庵堂周边渐渐平静下来。

几年后,秀才考中了举人要到外地做事,老师太准许小僧尼还俗,随他而去。因观月促成了这一美满婚姻,离别时秀才挥笔为小庵堂题写了“观月庵”三个大字。后来秀才在外地发了迹,回来重修了观月庵与这座小石桥,并将小石桥更名为观月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