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行業裝備製造職教集團在湘成立

機械行業裝備製造職教集團在湘成立

機械行業裝備製造職教集團在湘成立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教師在企業指導學生頂崗實習。 通訊員 王宇 記者 黃京 攝

9月27日,全國裝備製造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現場推進會在長沙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110所學校和30多家企業的350多名代表齊聚一堂,分享經驗、展示成果,共商產教融合大計、共推裝備製造業發展。現場,還揭牌成立了“機械行業先進裝備製造職業教育集團”。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陳昌智、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謝佑卿、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教育部職成司副司長周為、湖南省教育廳廳長蔣昌忠等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學校經驗:

產教融合培養“大國工匠”

技能大師、省勞動模範、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這些殊榮全部屬於一名“80後”——湖南工業職院畢業生龍衛國。他一直紮根中聯重科基層,先後攻克起重機“吊臂旁彎”“變幅抖動”“捲揚溜勾”等大噸位、超大噸位的行業技術難題,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和壁壘;他還先後擔任20餘項破全球紀錄新產品的調試第一負責人。龍衛國只是湖南工業職院培養的眾多“大國工匠”中的一員,該校另一位才畢業幾年的“90後”譚志明,26歲即成為湖南省最年輕的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在該校黨委書記劉建湘看來,之所以能誕生眾多“工匠大師”,得益於學校積極搭建政、校、行、企等各方共同參與的產教融合紐帶,形成了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教深度融合模式。

據悉,利用區位優勢和專業優勢,學校分別與長沙高新區、湘潭經開區、株洲高新區、衡陽高新區等國家級和省級園區簽訂了合作協議。學校與園區合作後,將不同企業的人才需求整合起來,開設園區訂單班,以園區整體需求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為園區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該校校長向羅生介紹,學校先後與園區重點企業中聯重科、鐵建重工、長豐集團、山河智能、楚天科技等200餘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係。僅2017-2018年,新增合作企業近百家,包括5家行業五百強企業,30餘家湖南裝備製造重點企業。與此同時,園區和企業也紛紛感受到了合作對接後帶來的紅利。

湖南舉措:

對接產業優化職業教育佈局

“全省高職高專院校已與1230餘家企業開展了訂單培養,與111家企業聯合開展了現代學徒制試點,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建立了技術研發中心119個,為區域內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會上,省教育廳副廳長應若平介紹了湖南職業教育主動對接產業需求,深化產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系列舉措。

近幾年來,湖南職業院校牽頭組建了省級職教集團36個,加盟合作企業1890家。針對職業院校學生成才成長規律,按照行業企業需求,十八大以來,我省開發了包括職業素養在內的專業教學標準48個,考核學生崗位綜合職業能力的專業技能抽查標準96個。

目前,我省國家示範(骨幹)高職院校所數、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示範專業點數、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數等核心指標均居全國前列。對此,省教育廳廳長蔣昌忠表示,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為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持。

探索實踐:

成立行業職教集團

為了促進先進裝備製造業職業院校與企業優勢互補,在更大範圍實現職業教育資源共享,今天會議現場,由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領導,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組建的全國“機械行業先進裝備製造職業教育集團”正式揭牌成立,目前已有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60家職業院校和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遠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業成為該職教集團首批成員單位。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陳昌智認為,職業教育必須創新,要縱向貫通,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橫向融通,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共同體;要對接產業,打造專業結構的升級版,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記者 黃京 通訊員 王宇 楊莎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