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到处求人就差下跪,如今带领公司日赚三亿?

商业人物

几天前,平安发布了半年报业绩,净利润580.95亿元,日赚高达3.2亿元。

「正文

平安的老总是个传奇人物,网络上流传着“三马”这样的说法,即马云、马化腾和马明哲。

和前两个人相比,马明哲显得低调很多。而在金融保险的圈子里,他是一个瞩目的存在,保险业内说他“不是人,是神”,金融界则称他为“将来时”。

碧桂园的董事长杨国强曾向马明哲请教,问:“你管理平安万亿资产,有什么秘方?”

他曾到处求人就差下跪,如今带领公司日赚三亿?

马明哲答:“我能有什么秘方,就是用优秀的人。我这有很多年薪千万的人。”

谁曾料到这一问一答,杨国强回去后就照着依样画葫芦,竟然让碧桂园成为了宇宙第一大房企!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管理着平安万亿资产的集团缔造者,也曾经历过到处求人,就差下跪的时刻。

01

“司机”逆袭成蛇口创业第一代

马明哲生于1955年,父亲早逝,由母亲抚养长大,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出来工作。

民间有不少马明哲逆袭翻身的故事,其中“在蛇口工业区给当时的总经理做袁庚做司机,后被破格任命为‘平安保险’的总经理,从此咸鱼翻身、平步青云”最为人所津津乐道。

对于“司机”的说法,马明哲在纪念袁庚的悼念文章中予以了否认,他说“坊间一直有传说,我曾是袁董的司机,可惜我无此荣幸”,不过马明哲的成功还是与袁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把袁庚奉为了自己终身的恩师!

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来蛇口,必须在中国购买保险。再加上蛇口的工人经常发生工伤事故,而工伤保险又属于商业险,还需要成立新公司。马明哲根据这种情况,建议当时蛇口工业区的负责人袁庚组建新的保险公司,所以也才有了平安保险的前身——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中心。

初创时的平安,和当下苦哈哈的创业公司一样,员工寥寥无几,算上马明哲,也才13个人。

他曾到处求人就差下跪,如今带领公司日赚三亿?

两年年后,在袁庚的大力支持下,平安保险获得央行的批文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险公司。年仅32岁,仅有初中学历的马明哲出任董事总经理,成为蛇口创业的第一代人。

不同之处在于,有国资控股的光环加持,初生的平安业务蒸蒸日上。平安第一年就有418万元营收,190万元利润。“背靠大树好乘凉”,但事物往往有利有弊。事项需要层层审批,遵从上级安排。

缓慢的发展速度明显满足不了马明哲的野心。

1992年,马明哲毅然决然推动员工集体持股,成立平安职工合股,实现了从总经理到董事长身份的转换。同年,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入股,平安成为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企业。这一次,平安走向了国际化。

02

从差点下跪求人到金融界的“将来时”

按理说,得到了投资,平安可以更游刃有余地开展保险业务,马明哲可以不用像之前一样疲于奔命了。

然而常言道:变则通,通则久。马明哲深谙此中道理。

当公司还是国资控股时,他就常外出考察,并且很快就将所学习到的经验投入到工作中。一次考察,他看到了人寿险的巨大空间。很快平安就马上开展个人寿险业务,范围从地区扩大到全国,以破竹之势占领全国市场。

也是在考察期间,他发现原来银行还可以代销证券、保险。这一次,他萌发了做综合金融的想法。1998年,成立了十年的平安集团正式启动“综合金融”。

“综合金融”对当时的平安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在筹备还是启动阶段,平安都不可避免地体验了新生的阵痛。

第一个阻碍来自于公司员工。员工认为,综合金融的操作难度太大,应当专注做发展态势正好的保险业务。

马明哲则说,综合金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平安只能顺应客户需要,顺应市场变化。员工们这才被说服。

第二个阻碍来自于上面的规定。国务院发布了一项决定,规定银行、证券、保险业分业经营和管理。监管部门向平安提出:不分业就不审批新产品新机构。

03

这一次马明哲遇到了大难题。

马明哲还曾被监管领导点名批评。一次,当着几百个参会人员的面,一位监管领导说:“有些人要搞什么综合金融?不是时候!”

在外部压力地不停冲击下,公司管理团队也开始有成员动摇。有时候,来自内部的压力比外部的打击更大。

尽管是面对这样内外交困的情况,马明哲也没有妥协。他的办法就是——“不作为”。没有正式文件下来,就不撤退业务。

尽管当时已经压力山大,马明哲还在想变通的方法。

在批准没下来之前,马明哲常常去找监管部门的领导,而对方总是避而不见。本来打算长聊的马明哲转换了策略,说:请问能不能和您聊聊,只耽误您5分钟时间。这样诚恳的询问也没有换来回应。

有好几次他才开口说了一句话,就被人轰了出来。但不管对方态度如何差,马明哲还是不灰心,不管晴天雨天,在门外一直等,经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半夜才回家。

见马明哲每次都吃闭门羹,手下的人忿忿不平:你每天在外面磕头作揖,只为说上半句话,在街上站到深夜,值不值?他答复:“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我情愿给人家下跪”,听罢,众多员工无一不动容。

谁能想到马明哲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早期的马明哲并不像现在的他这么内敛沉稳。

坊间还流传这么个故事。

某次场合,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说自己42岁就当上了行长并反问:你们呢?当时多位国企老总都在,场面一度尴尬。

马明哲站出来,答:“我28岁(平安筹备期)就当上了全国第二大保险公司的总经理,你王雪冰42岁当行长,也真不容易”,没有给对方保留面子。

为了公司,到处求人,到了情愿下跪的地步。虽然最终并没有跪下来,但这段经历不得不说是 “忍辱负重”。

再内敛隐忍的人,吃了这么多次闭门羹,仍能坚持到底的并不多。如果马明哲当时放弃了,那今天的平安将会是什么样呢?

但事实证明,马明哲的“拖”是正确的。2002年,平安成为国务院批准试点综合金融的集团之一。

平安迎来了新曙光。也就是这件事,让马明哲得到了金融圈“将来时”的称号。

04

结语

平安的“金融综合”也是有着无限生机的。据报道,截止2017年底,平安拥有4.4亿用户,1.6亿金融客户。

哈佛大学还将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作为商学院研究案例。平安真正地诠释了无限风光在险峰。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为了梦想屡战屡败,不屈不挠。而马明哲的故事则是现代企业家刻苦创业的好例子。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当今创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许多创业者都不可避免面对困难、失败,有时需要一点马明哲创业时的果断决绝,有时也需要一点他在遇到困境时的坚持和固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