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吸毒者」到「禁毒志願者」的蛻變:東莞全民參與斬斷毒根

有著20多年的吸毒史的虎門人阿軍

如今已成功變身為禁毒志願者

在他的幫助下

數十名吸毒人員重新找回了人生

跟阿軍一樣

僅今年上半年

東莞就有758人成為社區戒毒和康復的受益者

自部署開展“全民禁毒工程”以來,東莞推動禁毒工作重點向打防並舉和社會化轉變,在嚴打各類涉毒犯罪活動的同時,廣泛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和吸毒人員服務管理工作,全市33個鎮街(園區)全部建成戒毒康復服務中心並投入使用,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執行率達99.48%。尤其在幫扶康復人員就業方面,東莞虎門還設置相關補助資金,讓近六成的戒毒人員完成自主就業,成為全省典範。

重拳出擊,讓毒品無處遁形

東莞警方破獲的毒品大案不勝枚舉,但這些大案的主犯大多都不屬東莞轄區。對於東莞緝毒民警而言,守好本土的“一畝三分地”是工作重心。

2017年12月初,一名姓孫的男子進入到厚街緝毒民警的視線,這名男子流竄在厚街、南城等地販賣毒品冰毒、海洛因。厚街警方循線偵查,發現孫某還有兩個上家阮某、趙某在橫瀝、寮步販賣毒品。讓警方始料未及的是,上家阮某竟然是外籍人,並且是 “三非人員”,這給偵查員帶來一定的難度。

“一是語言不通,二是反偵查能力極強,三是跨越多個鎮街”辦案民警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起“三非人員”團伙販毒案,這些“三非人員”一般採取群居,不與陌生人交往,即便是販毒也是“圈內消化”。為了不打草驚蛇,厚街警方成立專案組,對阮某等人販毒線索進行深度經營,經過多日不眠不休的外圍摸查和研判分析,方才初步掌握此販毒網絡的團伙架構、人員情況、落腳點以及活動軌跡,一張大網隨即布控開來。

“這些外籍人都會講普通話,為了不暴露身份還裝作中國人,但手機上的文字全部都是外文,通訊軟件的語音也是外語”讓辦案民警頭疼的是,他們不懂該國語言,只得請翻譯幫忙,每小時的翻譯費就高達七八百元。審問過程中,這些外籍嫌犯怕被同夥打擊報復,都不肯洩露同夥的行蹤。警方只能翻看他們的通訊記錄取證,在翻譯的幫助下才成功。

鐵證如山,阮某對販毒事實供認不諱,專案組根據線索又鎖定其上家趙某。隨後,在寮步鎮下嶺貝永和一街,趙某被抓獲時,聽到其家鄉話當場愣住,想不到居然有會說家鄉話的中國警察。專案組利用這個優勢,很快突破了趙某的心理防線,趙供述了幫同鄉阿猛販賣毒品的犯罪事實。直到今年1月16日,專案組在高埗鎮抓獲阿猛。至此,一個以外籍阮某、趙某、阿猛為毒品上家的“三非”販毒團伙被摧毀。

从“吸毒者”到“禁毒志愿者”的蜕变:东莞全民参与斩断毒根

(抓獲現場)

“要考核某地的毒情,首先就要看某地毒品的價格”厚街禁毒中隊負責人陳旭華透露說,厚街當地的冰毒價格已經從300元漲到800元(克價),這一數據變化充分體現了當地警方緝毒的力度。

厚街對毒品的重拳出擊,僅僅是東莞全市的一個縮影。東莞市禁毒支隊副支隊長林建昌告訴記者,東莞禁毒工作重心已逐漸轉移到社會化治理和打防並舉,不斷提升全市毒品問題綜合治理水平。去年,全市共偵破毒品案件1585起,刑拘犯罪嫌疑人1814人,繳獲各類毒品726.6公斤。

从“吸毒者”到“禁毒志愿者”的蜕变:东莞全民参与斩断毒根

(繳獲的毒資)

今年以來,全市偵破毒品案件數同比上升29.4%,偵破千克以上毒品案件13起,偵破省級以上目標案件10起。從今年4月開始,東莞主動開展製毒物品管控專項行動,累計核查涉化工類企業7754家,發現異常企業4247家,破獲非法買賣製毒物品案件68起,抓獲嫌疑人35名,查獲非法儲存易製毒化學品場所25處,其他非法儲存化學品場所39處,繳獲易製毒化學品314噸。

溫情守護,助戒毒人員重生

“以往我們只是注重打擊,但吸毒人員抓了之後,該怎麼辦?”在林建昌看來,禁毒工作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打擊,更重要的是防範和服務。幫扶吸毒人員重新走上人生正軌,才能徹底根治“毒流”。

5年前,虎門人阿軍最後一次走出強戒所,此前他已經有20多年的吸毒史。如今年逾四十的他,脫胎換骨,成為一名“志願者”,被毒害半生後方才實現重生。這一切,均得益於社工們的不離不棄。

从“吸毒者”到“禁毒志愿者”的蜕变:东莞全民参与斩断毒根

(社工與與戒毒人員進行心理訪談)

1993年,年僅15歲的阿軍因為好奇開始接觸毒品。2000年,他第一次進強制隔離戒毒所;至2013年,他先後被公安部門實施過3次強制隔離戒毒。在強戒期間,阿軍是虎門禁毒志願者書信小組的服務對象。走出強戒所的阿軍心理壓力巨大,一直將自己封閉起來,不願離開家門,每天都在家玩電腦。半年後,隔坑社區服務中心駐虎門禁毒辦社工王志明開始跟阿軍接觸。

在社工的鼓勵下,阿軍不久後找到一份當保安的工作,開始進入社會的第一步。成功融入社會後,回想起自己以前吸毒的經歷,阿軍覺得十分痛心。為了告誡大眾別重走自己的路,阿軍決定加入禁毒志願者隊伍。

成為志願者後,他開始給強戒所學員寫信。“盡力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障礙,讓他們多多反思、改過自新;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他們帶去鼓勵和希望。”目前,阿軍加入志願者隊伍已有5年。自從走上正途,家裡人的關係也變得融洽。不僅父母告別了往常的愁眉苦臉,孩子也接納了他。 像阿軍這樣的“過來人”變身禁毒志願者的,僅虎門就有20多位,他們在虎門社區禁毒服務中心的指導下,共同參與社區康復幫教及毒品預防教育宣傳工作。

“我們的工作就是幫助吸毒人員重新走回人生正軌”虎門社區禁毒服務中心,一塊小黑板上密密麻麻記錄了全鎮涉毒康復人員的相關信息,負責人許德安告訴記者,虎門已經建立一支18人的禁毒社工專職隊伍,並有1000多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共同協助,對鎮內的涉毒康復人員進行幫教服務。

在中心裡面設置了心理諮詢室、活動室、閱覽室、展覽室、康復訓練室等多個功能室,在全鎮29個社區還分別設立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以往重打擊、輕防治的工作模式變成將防治工作延伸至吸毒人員所在社區,幫助他重新融入社會,能更好地降低吸毒人員地復吸率。”

為鼓勵戒毒康復人員再就業,虎門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針對戒毒康復人員的就業補貼,截至目前已經有880人受益,發放補貼達到332400元。像上面這樣的戒毒康復服務中心,東莞33個鎮街(園區)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上半年全市社區戒毒社區康復戒毒康復應執行762人,已執行758人,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執行率達99.48%,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毒品管控需多部門合力

新型毒品犯罪層出不窮,對易製毒化學品的管控已經迫在眉睫。

今年,東莞、深圳以及茂名,被國家定為易製毒化學品管控的試點城市。但辦案民警在工作中發現:小型化工產品流通企業規避購買備案的現象普遍存在,“皮包公司”經營化學品問題突出,合法掩蓋非法,備案購入卻無備案銷售,甚至改變標籤和品名,在列管化學品中添加非列管化學品進行銷售。

而更為嚴重的是,大量生產企業為圖方便和逐利,規避監管非法買賣易製毒化學品,使鹽酸、硫酸等化學品大量流入小作坊和黑工廠,一些黑倉庫、黑工廠及流通環節成為易製毒化學品流失的主要渠道。

“從近期查處的案件來看,部分黑倉庫和黑工廠存在時間不短,但有關人員稱相關職能部門極少檢查,重購買備案,輕日常監管,沒有及時檢查臺賬和流向”相關辦案人員表示,即便有部門查處到不合規企業,最終懲處的力度也不大。

對易製毒化學品的監管,必須建立起一套從生產、運輸、存儲、交易及使用等各個環節全流程可跟蹤、可追溯、全閉環的監管制度,只有多部門齊抓共管方能形成合力。欣慰的是,東莞目前已經形成了打造全鏈條監管平臺的思路,努力為全國提供“東莞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