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披露招股書:營收成倍數增長,盈利遙遙無期

“營收成倍數增長,盈利遙遙無期”,這是貓眼招股書給外界留下的印象。

貓眼披露招股書:營收成倍數增長,盈利遙遙無期


招股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貓眼收入18.95億元,同比增長103.5%。2015年、2016年、2017年營收分別為5.96億元、13.77億元、25.4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06.6%。

儘管在營收方面貓眼表現優異,但是在收益上,貓眼的虧損卻在擴大。

數據顯示,貓眼在2015年、2016年及2017年的虧損淨額分別為人民幣12.98億元、5.08億元及7610萬元。在營收持續增長的情況下,貓眼的虧損正在逐年縮減。2018年顯然成為貓眼業績的拐點。

2018年上半年,貓眼虧損2.31億元,虧損比例同比增長近1倍(2017年上半年虧損約1.18億),根據招股書數據,貓眼3年半僅營銷票補就高達50億,總共64億的營收明顯難以創造利潤。

票務分發收入佔比降低,貓眼打造新的增長點

自2015年起,票補成為票務分發平臺吸引用戶、擴大市場佔有率的常用手段。貓眼電影正是在2015年以其聯合出品的電影《心花路放》為契機,率先開拓電影預售模式,打響票補價格戰。

當時9.9元、19.9元一張的電影票在電影市場十分常見。

從貓眼的招股書可以看出,在在線票務發展最迅猛的2015年,貓眼的銷售與營銷開支為15.21億元,此後,貓眼此項開支從未低於10億元,直到2018年,該項支出迎來新的巔峰,僅上半年銷售與營銷開支就達到11.45億元,該項開支主要來源於春節檔期間對《捉妖記2》《熊出沒·變形記》等影片投入的票補,同期增長114%。

貓眼披露招股書:營收成倍數增長,盈利遙遙無期


三年半時間,貓眼在票補方面投入50億,在此期間,總營收僅64億,刨除營業成本等費用,貓眼出現虧損並不稀奇。

依靠補貼擊垮對手,達到獨佔市場份額的目的後,再慢慢提升到原來的市場價。這是很多企業“晉級”的發展路徑。貓眼也是這樣的戰略思維,由於貓眼的對手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票票,儘管有騰訊站臺,這場補貼戰依然尤為艱辛。

兩個巨頭的碰撞將會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單純做票務分發要補貼到什麼時候貓眼無法預測 ,可以肯定的是,為了搶佔市場,該業務在短時間只能一直虧損。從招股書可見,作為主營業務,近年來在線娛樂票務服務為貓眼帶來收入的比重正在逐年減少,提供娛樂內容服務的收入正在穩步提升。

貓眼披露招股書:營收成倍數增長,盈利遙遙無期


據艾瑞諮詢的數據,貓眼提供娛樂內容服務的電影約佔中國綜合票房的90%。招股書稱,貓眼為電影提供的服務包括有針對性的觀眾激勵、多樣化的宣傳活動、電影預售及試映。並且在一些電影中擔任出品方和發行方的角色。今年大熱的《我不是藥神》、《捉妖記2》都能看到貓眼的身影。

對於貓眼來說,這顯然還沒達到公司力圖打通上下游的發展目標。

貓眼披露招股書:營收成倍數增長,盈利遙遙無期


貓眼:心懷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發展的願望

從股權方面來看,貓眼接受光線控股一直不被外界理解。

對此,王興也曾向媒體解釋過,他認為當時的貓眼已經成為最大在線票務互聯網平臺,如果想進一步往前發展,只停留在票務層面遠遠不夠,必須要跟上游資源合作,當時的光線風頭正勁,與貓眼一拍即合。

這與淘票票的戰略相似,雖然處於電影產業鏈末端,但是卻離觀眾交易入口最近。補貼大戰難擔利潤增長的大任,貓眼和淘票票必須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向產業鏈上游業務延伸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貓眼的業務並沒有那麼垂直,官方也自詡其是一家“提供在線娛樂票務服務、娛樂內容服務、娛樂電商服務以及廣告服務及其他,為中國提供創新互聯網賦能娛樂服務的平臺。

在引入光線傳媒作為戰略投資人後,貓眼便開始擔任電影的主控發行方。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貓眼提供娛樂內容服務的電影約佔中國綜合票房的90%;按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18個月的綜合票房計,貓眼已經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國產電影主控發行方。

但在這條路上,貓眼走的並不順暢。今年5月份,《後來的我們》發生大規模的“退票”事件,並且集中在貓眼平臺,貓眼因此捲入輿論旋渦。貓眼雖然連發布兩則聲明,表示“被惡意刷票退票38萬張,涉及票房1300萬元”、“46%退票中,有部分疑似黃牛所為”等,但都沒能打消大眾的疑慮。

貓眼披露招股書:營收成倍數增長,盈利遙遙無期


儘管如此,貓眼還是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流量。

與騰訊、美團點評等組成戰略聯盟的貓眼可謂擁有了一個超豪華的股東陣容。

得騰訊者得流量,貓眼自2017年9月起與騰訊確立了為期五年的戰略合作關係,期間,貓眼是騰訊唯一的電影、現場表演及體育賽事入口。

2016年5月,貓眼同美團確立了為期五年的戰略合作關係,年期隨後延長至2022年9月。貓眼是美團及大眾點評APP上娛樂票務及服務的獨家業務合作伙伴。

如今,2018年上半年貓眼月度活躍用戶超過1.3億。 按2018年上半年電影票務總交易額統計,貓眼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電影票務服務平臺,市場份額達到60.9%。可以說,基於光線、美團和騰訊的推動下,貓眼才能獲得如此大的市場份額,如此快速的業績成長,但依舊避免不了錢後的挑戰。

貓眼披露招股書:營收成倍數增長,盈利遙遙無期


貓眼上一次融資消息是在2017年11月,當時貓眼獲得騰訊投資的10億人民幣,估值達到200億元。此次上市讓外界猜測貓眼是不是資金流匱乏,但從此前赴港上市的內地公司表現來看,貓眼會不會重蹈其他上市公司的覆轍,走向破發的老路還很難說。

但是就目前的狀況來看,貓眼不能停止燒錢,所以迫在眉睫的問題在於,貓眼如何自造血已經成為最大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