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架(牛永超)

我小的时候,隔壁家的一对婆媳整日里矛盾重重,隔三差五地吵嘴。刚开始,左邻右舍还前去劝架。然而,清官难断家务事。时间久了,大家发现吵架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也就充耳不闻了。

那时,农村的生活很单调,因而不少人爱看个热闹。如果哪家人大吵大闹,不光大人们站在家门口观望,小孩子更如过节一般,挤着头跑上前围观。

有一天傍晚时分,邻居家又传来激烈的吵架声。我抱着弟弟跑去瞅热闹。婆媳两人一个坐在堂屋门口,一个在侧房门前站着。儿媳妇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吃奶的孩子。两人相互指责,诉说着对方的不是。婆婆的嗓门亮,儿媳妇的声音就更高。

在围观的孩童中,我大约是年龄最大的一个。那媳妇就对着我说:“你来给我评评理。”她用一根食指指着她的婆婆:“她骂我长得是‘猪不啃南瓜样’。你说说,我是不是就长得像‘猪不啃南瓜’?”说着,她开始嚎啕大哭起来。

她一边哭一边数落婆婆:“嫌我长得不好!当初也是你们家托媒人上门去提的亲。那时你咋就看上我啦?呜呜呜……”看她伤心不已的样子,又想到她婆婆的辈分,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劝她,只得说些她“长得不丑”的话,快速地走掉了。


劝架(牛永超)


在我们老家,说人长得“猪不啃南瓜样”,是指责对方的长相太丑,带有某种“人身攻击”的味道。不过,我倒真不懂这句话的“杀伤力”何在。难道是因为猪不啃南瓜,人们硬逼它吃而难受的样子很难看吗?

后来,趁奶奶不注意,我专门拿了一个小南瓜丢在我家的猪食槽里,看猪是否吃它。结果,我家的两头猪毫不拒绝,很快就吞了下去,没有任何痛苦的样子。这让我颇感到疑惑:“猪不啃南瓜样”这句话究竟从何说起呢?


劝架(牛永超)


02

顺爷爷的脾气不好,偏偏养了个“犟筋”儿子。因而,爷俩经常为了一丁点儿小事而吵嘴。很多时候,由于儿子的执拗和不肯服软,顺爷被气得双手发抖,拿起一根棍子就追着儿子打。

有一次,爷俩给家里的牲口铡草。顺爷往刀下放草,他儿子负责摁铡刀。顺爷埋怨儿子摁刀太快,他还没放好就摁下去了,差点儿伤到自己的手。他儿子呢,不肯承认自己冒失,反而嫌老爹动作太慢。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指责。看到儿子丝毫不认错,顺爷越发生气,冲着儿子破口大骂起来。

顺奶奶在厨房里听见爷俩的吵架声,赶紧跑了过去。看到老伴儿生气的样子,她就劝儿子说:“你就不能顺着你爹的意思?多大啦还犟?往后,他说煤是白的,你就说是白的不就完啦?”

顺爷一听,更是火冒三丈:“放屁!我啥时候说‘煤是白的’啦?”顺奶奶一愣,气得对老伴儿说:“我看你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你咋逮住谁就咬谁嘞?”她扭身气呼呼地走出了牲口棚。

03

邻村的老张为人憨厚,平时爱管个闲事,遇到谁家的夫妻或父子闹矛盾,他总爱上前去当和事佬,因而办了不少好事。然而,有一次的劝架却让他倍感尴尬。

那天,老张经过村西头,碰到村里的老王两口子正在拌嘴。男的站在院门外,女的手里端着一碗饭立在大门口,冲男的喊道:“有能耐你过来打我呀!”男的朝前走了两步,把手掌举起来,做出要动手的样子:“你想着我不敢打你?”

老张一看,老王这是准备打媳妇,就一把从身后抱住了他。老王急得扭动着身子:“你松手。你抱着我,我才吃亏嘞。”老张一听,以为老王坚持要去打媳妇,就不肯松手。


劝架(牛永超)


老王不能动弹,他媳妇就骂着来到他跟前。看到媳妇过来,老王用力去掰老张的手,并抬起一条腿朝前空踢着。老张担心老王会冲上去打他媳妇,抱得就更紧了。

就在两人撕扯的空档里,只听“啪”地一声,老王媳妇把手里的一碗饭狠命地扣在了他的头上。瓷碗随即就破了,饭菜和鲜血一起顺着老王的脸颊往下流。

老张一下子愣住了,他呆呆地看着老王两口子。老王说:“这下你满意啦?我叫你松手,你就不松手。看看她把我打成啥样?”

听了老王的话,再看看他脸上的血迹,老张张口结舌,不知该说什么好。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好心反而帮了倒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