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典故 西觉市番薯认份

很久以前,在诏安西关西觉寺边有个市场,人称西觉市。开设这个市场主要方便西路一带与东西沈农民进城交易。

西觉市市场交易多以农副產品为主。每天清早,西路与溪东一带的农民便挑着粮食,时果等农作物来到集市,东西沈的农民随后也挑着粮食,番薯来到市场,好不热闹。

当时,东西沈的农民每天都要进城倒屎尿,然后挑回家做农家肥。因此进城时常常用粗桶(挑屎尿的专用桶)放些番薯卖与城内的民众或到市场出售。

俗语典故 西觉市番薯认份

当时,市场上都惯用木称论斤两,这对进城倒屎尿的农民十分不便。有人便想出一个办法:就是进城前,在家用木称把番薯分成若干份,每份为十斤。然后放进粗桶时用稻草层层隔开,到市场时便以份论价进行交易。这个习俗沿用很久。后来,人们对那些有欲望,但又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最终放弃争取的人称为"西觉市番薯认份。也有的认为:那些安份守己的老实人就是西觉市番薯认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