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未來怎麼建?國家發改委發文明確要點


特色小鎮未來怎麼建?國家發改委發文明確要點


為進一步對標對錶黨的十九大精神,鞏固糾偏成果、有力有序有效推動高質量發展,9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佈的《關於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簡稱《通知》)指出,要以引導特色產業發展為核心以嚴格遵循發展規律、嚴控房地產化傾向、嚴防政府債務風險為底線,以建立規範糾偏機制、典型引路機制、服務支撐機制為重點,加快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

《通知》指出,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應遵循五大基本原則:堅持遵循規律堅持產業立鎮堅持規範發展堅持典型引路堅持優化服務

具體而言,要立足各地區發展階段,遵循經濟規律和城鎮化規律,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立足各地區比較優勢,引導企業擴大有效投資,發展特色小鎮投資運營商,打造

宜業宜居宜遊的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培育供給側小鎮經濟;統籌規範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創建工作,堅決淘汰一批缺乏產業前景、變形走樣異化的小鎮和小城鎮;以少帶多引領面上高質量發展,確保沿正確軌道健康前行;明確政府角色定位,重在理念引導、規劃制定、平臺搭建和政策創新。

在建立規範糾偏機制方面,《通知》要求,強化年度監測評估和動態調整,確保數量服從於質量

規範省級創建機制。各地區要依據特色小鎮與特色小城鎮本質內涵的差異性,調整並分列現有省級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創建名單,分類明確功能定位和發展模式;在創建名單中,逐年淘汰住宅用地佔比過高、有房地產化傾向不實小鎮政府綜合債務率超過100%市縣通過國有融資平臺公司變相舉債建設風險小鎮

,以及特色不鮮明、產鎮不融合、破壞生態環境問題小鎮

優化部門創建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優化現有創建機制,統一實行有進有退的創建達標制,避免一次性命名制,防止各地區只管前期申報、不管後期發展與糾偏。有關部門在已公佈的96個全國運動休閒特色小鎮、兩批403個全國特色小城鎮創建名單中,持續開展評估督導和優勝劣汰,適時公佈整改名單。


特色小鎮未來怎麼建?國家發改委發文明確要點


《通知》還對符合典型特色小鎮和典型特色小城鎮的條件進行明確:

典型特色小鎮基本條件:

立足一定資源稟賦或產業基礎,區別於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利用3平方公里左右國土空間(其中建設用地1平方公里左右),在差異定位和領域細分中構建小鎮大產業,集聚高端要素和特色產業,兼具特色文化、特色生態和特色建築等鮮明魅力,打造高效創業圈、宜居生活圈、繁榮商業圈、美麗生態圈,形成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創新創業平臺。

典型特色小城鎮基本條件:

立足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階段和發展潛力,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精簡高效的體制機制,實現特色支柱產業在鎮域經濟中佔主體地位、在國內國際市場佔一定份額,擁有一批知名品牌和企業,鎮區常住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帶動鄉村振興能力較強,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政建制鎮排頭兵和經濟發達鎮升級版。

此外,《通知》要求,建立典型經驗推廣機制、探索差異化多樣化經驗並對服務支撐機制的建立作了規範。

鼓勵地方機制政策創新: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由事前補貼轉為事中事後彈性獎補。優化供地用地模式,合理安排建設用地指標,依法依規組織配置農業用地和生態用地,鼓勵點狀供地、混合供地和建築複合利用。推行特色小鎮項目綜合體立項,允許子項目靈活佈局。鼓勵商業模式先進、經營業績優異、資產負債率合理的企業牽頭打造特色小鎮。

搭建政銀對接服務平臺:引導金融機構逐年為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在債務風險可控前提下提供長週期低成本融資服務。

特色小鎮未來怎麼建?國家發改委發文明確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