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招生考试网:终身教育的发展脉络

【终身教育的发展脉络】活到老学到老,构建学习化社会是当前社会推崇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的背后是伴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发展的成果。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被称为教育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它的出现“就如同是电脑的瞬间火花,又如同火山爆发一样。”正因如此,终身教育也是中小学教师招聘常考的考点之一。为了帮助广大学员更好的备战教招考试,中公师资特将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常考知识点进行梳理。

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不再是仅限于学校某一特定阶段的活动,教育也不再是某一部分人所拥有的特权,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生的每个阶段,并且其对象还将囊括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从此以后,教育应持续地进行并贯穿人的终身的观念,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育把人的医生一生机械地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的划分,而教育即学校教育的观念也被打破。终身学习理念的产生和社会调价的变革及背景相关。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重视并推动终身学习成了众多国家的共同策略。

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出版了《终身教育》,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论述终身教育的专著。

有学者认为,终身学习产生于终身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具体实施的过程之中,并且终身学习作为一项政策概念,在最初的阶段,其很大程度是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影响,它的产生与这些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工作密不可分。终身教育概念的产生始于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议。会议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处处长保罗·朗格朗正式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在这分《论终身教育》的报告中,论述了终身教育的概念,是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的标志。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委员埃德加·富尔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提交的一份名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书中,再次把学习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一种构想,并提出建设这一社会的明确建议。苏瓦茨于1972年出版了《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等。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成为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的标志。在这份报告中,提出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上: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人。

安徽教师招生考试网:终身教育的发展脉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