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老中医的饭

蹭老中医的饭

煮汤用的木瘪叶,有清热祛火的作用,很少有卖,就算有卖大多数人也不认得

有位小老弟,老家梧州市龙圩区(原苍梧县),是我一资深哥们的亲弟弟,中医。读中医学院时,夜里还常和同学、朋友出来搞点夜宵,喝点啤酒,牛逼哄哄,指点山河。毕业后在南宁混了一年,终究觉得不是办法,于是打马回了苍梧老家,跟随父亲继续学医。他爹也是当地一位世家名医,指导着他先后从农村卫生所一直干到县医院,整整打磨了十年,也混成个老中医了,我已经多年没叫他名字了,开口就叫老中医。前几年,他带着妻儿回到南宁,加盟了南宁最有名气的一家中医诊所,生活过得也还可以,也买房了。要是我们都没事干,久不久就混在一起吃个饭,聊聊天。但几乎都是在他家里吃,没紧要应酬,他已不愿出门吃喝了。

梧州男人很会做家务,也爱做家务,突出表现在做饭都有两手。我认得的梧州人,尤其是年纪和我相当或稍为大些的,做饭都堪称过得去。老中医也是一把好手,再返南宁,他就不太轻易外出吃喝了,不管是正餐还是宵夜。我们约吃饭,几乎都是到他家里去。总的来说,我是吃得比较满意。像我这种周游浪荡的人,总吃馆子,舌头都给地沟油和味精腌坏了,吃点正常的家居饭食,和生病了吃药一样天经地义。有时候,我酒喝过头了胃口不开,甚至就是懒得动,就打个电话过去约一餐,吃饱后人也精神多了。

基本上都是老中医做菜。他家底楼就是南宁人都知道的纬武路菜市,什么菜都找得到。有时候约得晚了,直接买点熟菜,这也不要紧,他都固定在几个熟菜档口买,不会被讹。菜的风味,当然是梧州菜了,我和他的老家都算广西的东南部,菜味偏向于粤菜,稍有不同的是,梧州菜比我老家的菜要甜些,但也不妨碍我吃个痛快。他读中医学院时,我不知道他是否已经会做菜了。但在南宁安居乐业时,已经是一把地地道道的好手。也不知道他回乡十年,是学医兼学厨,还是学厨兼学医。但从厨艺这点来说,大多数的先进丈夫没他这水平。

老中医返乡学医的效果,也不下于厨艺,这十年沉淀,奠定了他中医路上的基础。现在讲中医很招是非,信的坚决全信,不信的全盘否定。想要反目成仇,三个话题绝对有效,中医党史转基因。饭局上嫌不热闹,扯个中医话题出来,场面马上会你农村赶圩时一般火爆。我不学医更不行医,不作评判,但对待是非,我是以蔡元培校长定下的北大办学精神来要求自己的——思想自由,兼容包办,不偏袒哪一方。但有一点,我知道他在儿科和不育症治疗方面,已经卓然成家。他的微信群里,常常有患者发贴感谢,最有力的一点就是:吃了多长时间多少量的药,怀上了。至于儿科,我们吃饭的时候不断有人发来微信甚至直接打电话,诉说病情变化,询问用药细节之类的问题。有几次,家长把孩子直接带到他家里来。我尤其信任这些,是因为他老爹就以这两科闻名乡里的。大家知道,现在的中医院校是培养不出中医来的,但像他这样上过院校又有家传而且自己还有悟性的,是能走上正确的中医道路的。但到南宁后,进的是私营诊所,收入有两个来路。以诊金为主,病人交的诊金他们医生拿大头。另外,如果病人在本院配药,可以给开方医生一些提成。这提成是公开、有限度的,和公立医院那种偷偷摸摸的不同,其实医生们拿的也不多。这两项,他一个月收入有一两万块钱,生活稍为宽裕。因为这种民营中医诊所是靠病人口耳相传来吸引病人的,做不了莆田系那种广告,医生收入和他的水平大有关系,这反过来说明老中医学医初成。

本来是想说说吃饭问题的,却谈起中医来,是这样的缘故。我这个人,长得比较不像话,一看就是个病夫,远看近看都常被人误认为吸毒。中国人是很无聊的,喜欢以表示关心别人来抬高自己身价,我就时常遇到,认识没多久,就要打听我的健康情况。不管我说还是不说,他们一概建议我去找老中医开方子调理一番。我这人一向就不尊重群众意见,一概不理。群众意见集中为两方面,一是开方调治,二是食疗调理。对此,我坚持自己的常识。不管中医西医,无病不吃药,药是治病的,没这个病你吃药也预防不了。至于食疗,虽然有些食材药食两用,但要治病都要经过严谨的配伍处方,不会有什么食物吃多了就能治好什么病。中国人几乎不相信中医了,但几乎个个都相信吃什么对健康有什么好处,有些东西多吃可以治什么病几乎已成全民共识。有一点我敢绝对肯定的是,中医有什么偏方、秘方我不清楚,但有些中医治某些病拿手我知道;骗子一定会有偏方、秘术,被公诸于众的神医,都有人尽皆知的一套私法。

老中医从来就没有开过什么调理的方子给我,顶多有病找他把把脉,开个方,吃上几服就好了。更没有给我推荐过什么食疗滋补大法,总的原则是什么好吃吃什么,吃起来毫无忌讳。很多即便不信中医的人,也非常讲究忌口,这样会提高胆固醇,那样对血压不好,我们都不会这么小心翼翼,只要吃得好就行。饮食之于健康,在乎均衡。只要不是超乎正常的狂吃滥饮,也就是说总热量不超太多,只要保证新的新鲜、花样多,人体应该正常吸入的几大类营养素得到基本保证,就是最好的食疗了。没有什么病是吃什么东西好了的,也没有什么病是吃了什么惹上的。

总而言之,我和老中医一样,吃饭不是为了养生治病,只要吃的大体健康,什么好吃就吃什么,别把自己等同于普通老百姓,想吃的吞着口水视而不见,不爱吃的硬着头皮像吃药一样往肚子里填。我在老中医家吃过多少饭,忘记了,有时候高兴了拿手机拍拍照片。现在一翻,竟然翻出不少,想起了这些菜的来由。

蹭老中医的饭

白斩鸡,有回我从乡下黄鼠狼窝里弄回一个地道土鸡,就拿上他家做了。这东西想吃独食没门,做菜我也有两下子,但刀功不行,一直不敢砍鸡鸭、骨头,想吃的话买菜时就让小贩当场砍好。土鸡在两广最不伤风败俗的吃法,唯有做成白斩鸡,不然就是暴殄天物。所以,每有这翻奇遇,我都是提上他家去,虚心地吃顿白斩鸡。这位老中医,做白斩鸡的水平不亚于一般的馆子厨师,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火候恰到好处。按中医来说,鸡肉偏热,湿热的人夏天里应慎食。我长年湿热,但吃起这东西来毫不客气,老中医也从不劝阻。

蹭老中医的饭

老友炒花甲螺,我自己从不买水鲜回家,做起来麻烦吃起来也麻烦。但老中医经常买,做得也不错。这道菜他教过我,把花甲螺滴几滴油养半天,冲干净焯一轮水,下酸笋、豆豉、辣椒炒香倒螺进去,不停翻炒,将熟时加入老友炒姜丝、葱段,再翻炒几下,就可起锅。其实,这做法出自南宁非常著名的老友粉做法,按这种做法,不管什么食材,前面加上“老友”两字,就成菜名了。花甲螺本来味道极鲜,做成汤时尤其觉得。但老友炒法也真的不赖,镇住了腥味不说,本来清淡的螺肉滋味也丰富多了,下酒下饭都很助兴。

蹭老中医的饭

五花肉炒腐竹

蹭老中医的饭

木耳炒腐竹

蹭老中医的饭

扣肉块炒腐竹

三个腐竹做的菜,分别是腐竹炒五花肉、腐竹炒木耳和腐竹炒扣肉。腐竹很好吃,但现在吃的不少很多了,因为传出过很多跟食品安全有关的传说。但老中医有本事弄到干净腐竹,囤在家里,经常拿来作为补充,有时候买菜把握不了总量,就拿腐竹来调节。腐竹据说也是对身体很好的东西,但我们吃腐竹只是因为爱吃,不愿意计算里面有多少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很多人爱吃腐竹,但做不好,其实只有一关没做对——泡发。有人拿冷水泡一个通宵,有人拿热水泡得像煮糊的面条,这都不对,不但口感丧尽,味道也不容易进去。老中医教导我,要拿温水来泡,泡时上面放个碟子把腐竹压到水里去,万勿浮起来,这样几十分钟就好了,想配什么东西炒就配什么东西。最好不要泡太软,可以随时捏一下。炒时可以咸一点,不是每顿都吃那么咸,血压高不了。果然,他做的腐竹,都是稍有韧劲,非常耐嚼,嚼着嚼着那豆香味儿就冒出来了。口感是偏咸,但下饭非常妙。和五花肉炒,是为借重其油,腐竹是很吸油的,吸了油以后才香喷喷。和扣肉炒,扣肉本是南方尤其是农村一道硬菜,不管城里乡下,宴席是少不了的。一般吃法,是切成一片片,夹着炸芋头片或垫着梅菜、酸菜蒸成,很齐整,非常好吃。但其实自己吃的话,不用讲究卖相,直接切麻将牌大小的小块,加点酸菜、时蔬炒,也很好吃。加腐竹炒就更有妙处,不是因为木耳有多少离奇的养生作用,而是因为腐竹能借扣肉的油,本来很油腻的扣肉就清爽多了,而腐竹当然更香了。至于和木耳同炒,可以略为清淡点,口感搭配甚佳,腐竹韧糯,木耳清脆,吃起来很爽口。

蹭老中医的饭

已经出锅晾干的茶香鸡

蹭老中医的饭

以煮鸡的汤加调味料配成的味汁

蹭老中医的饭

把味汁浇上去稍拌,香死人了,让人坐立不安

茶香鸡,这是老中医自创的菜,按他的说法,做菜如行医,不必固守成方,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处方时有所增减。这道他依古方创制的菜,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创新之处。不过是把半边土鸡按白斩鸡的做法,加了一大把茶叶一起煮。煮熟后捞出晾干斩件装盘,然后用煮鸡的原汤加调料煎成味汁浇到鸡肉上就成。让人恼火的是,他一下子没找到绿茶,倒了半罐安徽太平猴魁进去。那可是正宗的一等品,在广西有钱也不容易买,我边喝着猴魁边痛骂他,边有滋有味地吃着鸡肉。这猴魁是真的不错,鸡肉也还可以,茶香味其实很浅,但肉香味儿比较充足,而且肉质细嫩,也是寻常吃不到的鸡肉。

蹭老中医的饭

蹭老中医的饭

一个人的厨艺如何,炒个青菜其实就差不多能看出来了。青菜是南方人家家户户每一餐必有的,但要炒好并不容易,往往过火而炒得又黄又烂,吃起来常常让人想起猪潲。当然,南方家庭也大多能炒些好青菜,这一定是历练多年,完全凭手感而不是经验炒得好的。刚成家立业的小年轻,如果在家做饭,青菜这关,比较难过。老中医也算当家日久了,炒起青菜来轻而易举,随便拨拉几下,一般就是加点油盐、姜蒜,甚至姜蒜也不加,起锅后无论脆嫩、生熟、咸淡,均恰到好处。他们家吃青菜不多,我每次去几乎都搞掉一半以上。有时候去吃饭,他还先洗好一把青菜放着,以备不够吃时临场再发挥一把,也真有几次。

蹭老中医的饭

白切鹅杂拼盘,包括鹅肠和鹅肾,都是去晚了买不到的好东西

蹭老中医的饭

白斩鹅肉,香而不腻,脆而不烂

白切鹅杂、白切鹅肉,是临时加的熟菜,也不另外装盘了,直接用买菜时的塑料盘上桌。我们桂东南喜欢吃白切的家禽,老中医结识了楼下菜市一家还靠得住的熟食摊,买熟菜几乎就只去他那家,味道相对较好,看他举止和别摊相比,是个看重自家牌子的生意人,这种人往往不会刻意坑熟客。人们多怕买外面熟菜,关于熟菜加工的一些见不得人的故事也时刻流传,其实熟菜是能吃的,老中医从来就不忌讳吃熟食,只不过买菜时要有点头脑,不要老想着便宜货就得了。这摊熟菜我也算吃过不少了,味道很接近我老家,著名的白切之乡博白县。鹅肠、鹅肾是白切菜中最紧俏的,稍晚就没有了,主要是口感非常脆嫩,香而不腻。鹅肉煮熟白切了来吃,比现在流行的大火焖炒上火锅之类更好接受。虽然不是西医,也知道吃清淡些要比厚味肥脂要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