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學記》感悟

讀《學記》感悟

《學記》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關於教學方法、為師之道的闡述。《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瞭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教學相長的原則、預防性原則、及時施教、循序漸進原則、觀摩性原則、啟發性原則、長善救失原則、藏息相輔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上學時,對於為師者的理解就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當自己真正接觸教師這個行業時,才明白“傳道授業解惑”並不是教師這個職業存在的真正目的,也不是對“教師”這個稱呼的最佳的詮釋。

從《學記》中我們看到了教育對一個國家的作用和意義,進而成就了所謂“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的經典語句。對於古代生產力並不發達的時期,古人已經看到了教育的作用,那麼對於今天不斷髮展的新時代呢?一秒不學習,你可能就會被別人落到後面!

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文中闡述了“教”與“學”的辯證關係。認為只有通過“學”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學業方面的差距(“學然後知不足”);只有通過“教”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知識和經驗方面的貧乏(“教然後知困”);只有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進;只有看到貧乏,才能鞭策自己,從而得出“教學相長”的正確結論。

在教學過程中,《學記》重視啟發式(“開而弗達則思”)、循序漸進式(“不陵節而教之謂孫”)的教學原則;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和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時時考慮“黃沙如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粒沙子,綠葉如雲,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人海茫茫,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學記》強調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並不是詮釋世界的唯一法則,我們要鼓勵教師與學生之間營造一種和諧平等的氛圍,改變學生眼裡教師是權威的象徵的觀念,也許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獨到理解就會為教師的大腦吹進一股清風,溫柔而堅定地啟發著教師思維。

作為一名未來的人民教師,要手中有戒尺,心中有大愛,目中有真人。作為教師以外的角色要親其師信其道,尊重教師、尊重知識,因為教師是知識的載體和代言人,所以尊重知識就是尊重老師,尊重老師就是尊重知識;而作為教師這個角色,要尊重和愛護學生,不僅做他們的老師,向他們傳遞知識,更要做他們的朋友,幫助他們快樂地生活!

但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中,教育的本質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很多教師已經違背了教育的根本原則,為了教而教,學生也是為了學而學。教師並沒有讓學生領會知識的真諦,學生也沒有體會到知識的真正含義。教師為了趕進度,加時間,而採用滿堂灌,按照答案的固定步驟教授學生應試的方法與技巧。以至於當他們步入社會時,存在生活能力差,適應能力弱,學習能力跟不上,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不正確等一系列現象。因此,現代的某些教學方式違背了教育的理念與教育的核心素養。

近年來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豐富,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人們不得不再次反思我們現如今的教育體制及教育方式,例如學校是否會消失?教師這個職業能否被智能機器所取代?但是,在思考教育未來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教育所代表的最簡單、最直白、最傳統的初心,如今再翻看《學記》或許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