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感悟」楊慶雲|生活的味道

點擊上方“芝蘭園”關注我們

「感悟」杨庆云|生活的味道

一大早,問題像波浪一樣湧來。

老公趴在床上找半天,然後問我,我的涼鞋呢?

我前些天剛整理過東西,清晰地記得,就在鞋架上放著呢!你不先問問我,在哪兒亂扒拉,把我剛整理好的東西又弄亂了。我沒好氣地說。

大兒子起床了:媽媽,我穿什麼?

短袖、褲子,昨晚都已經找好了,放在床頭呢!

是不是單穿一條褲子就行?

嗯。

老公對穿上網鞋的兒子說:穿涼鞋吧,要不就把腳捂臭了。千萬不要自己先找,一定要先問媽媽。

老公傳授的是自己的經驗之談,我聽了卻忍不住想笑:媽媽快變成“百度引擎”了,一點“搜索”就能找到所有的東西。

我隱約記得兒子的涼鞋也剛剛擺放過,但不記得在哪兒了。於是,對老公免不了又是不滿。可是,能怪人家嗎?人家可是剛剛經過“教育”,總結出的教訓。

真的好想在自己身上安裝一臺萬能的工作系統,輸入信息就能得出答案。

侍弄好自己的衣服,才發現小兒子穿的衣服有點厚了。明明記得小褂之類的衣服裝在一個小袋子裡,可是,就是怎麼都找不到。

只好再次練習趴、蹲、翻等各種功夫。

終於,都找到了。

得出教訓:東西需要再次整理,有規律地擺放。對不經常穿,穿不著的衣物,一定要果斷地斷舍離,否則,只能增加自己的翻找負擔。

這些天來,一直對自己的婚姻耿耿於懷,抓老公的錯誤不放,覺得他對自己關心不夠,保護不夠,理解不夠,陪伴缺失,甚至莫名其妙地跟婆婆爭風吃醋,埋怨老公總往婆婆屋裡跑。

痛哭流涕的年齡早已過去了,再多的眼淚,也改變不了分毫。唯有讓自己變得日益強大,才是王道。但是,長此以來,我們變得更加生疏了,溝通更加艱難,常常一交流就拌嘴。

越不交流,罅隙越深。但若沒有把握能有好的效果,做好自己也是不錯的。

以前,總想要改造對方,讓對方變得與自己的思維習慣一致。卻常常感嘆:處理關係問題真是不如當初在學校裡面學習,學習只要自己用心用力就能提高成績,而關係問題不是自己能左右的。還需要看對方的領悟程度、配合情況。

「感悟」杨庆云|生活的味道

現在逐漸認識到,應該改變的是自己。只要自己始終以樂觀的心態,開闊的心胸對待生活,生活總會越來越好。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倘若童年喪失了健康的被愛的需求,孩子就不能從自己的真實面目去接受愛,這種創傷必須經過一種哀悼的過程才能痊癒”、“人只有在愛與信任中才能學會愛與信任。”

看到這兩句話時,心靈上彷彿感觸到了什麼。或許,我就是這樣一個不會用真實面目去愛的人,明明心裡想要的是擁抱,卻偏偏要推開對方的手。明明已經想要溝通和好了,嘴裡面還是不依不撓。這或許是女人的一種通病,但這實在是不利於夫妻關係友好相處的。要慢慢地改變自己,真實地表達內心。

這樣的影響對孩子來說,也是意義非凡的。

誠然,我們夫妻二人都是愛孩子的,但卻都忘記了,給孩子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我是一個有點文藝範的女人,每每口頭溝通不了時,就想用筆寫一寫。可是,不管我寫多長,老公都不會回覆一個字。卻能夠為了引領孩子寫作文,趴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地寫了一篇《感恩母親節》的下水文。

其實,在上一次我們的被迫筆談(怕吵著老人和孩子)中,我已經感覺到,表面上我們吵得不可開交,但實際上想說的分明是不同的話題。所以,我真的應該打開自己的心懷,接受不完美的老公,也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求同存異,方能和諧相處。

“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先生早在數百年前提出來的思想,我一度認為這是一句大白話。知道了該怎麼做,還能不在行動上實踐嗎?

但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我慢慢體察到了其中的哲理。我一直認為應該尊重和理解孩子。可是,就在昨天,僅僅因為孩子找不到水粉用具了,我便歇斯底里地喊:叫你天天往奶奶屋裡放。叫你天天往奶奶屋裡放!襪子天天只剩下一隻,這麼大人了連只襪子都不會自己洗。我像發了瘋一樣,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喉嚨都感覺到了疼痛。“就事論事”“不用羅嗦傷害男孩子”這些被我深深認同的育兒理念此時早已經化為烏有,跑到九霄雲外了。

孩子在整個過程中都保持沉默,自顧自找著,在最後終於搜尋到,是在櫃子底下放著時,我幾乎無地自容,那是一個月前,為了防止被小兒子弄亂,我倆一塊兒放到哪兒的。兒子只是用噙著淚水的眼睛,看了我一眼,說了一句:這是在奶奶屋裡嗎?我心裡竟然是一絲欣喜:謝天謝地,兒子還會反抗!這說明,他自身的能量系統尚在,沒有被我摧毀。但我真的要引以為鑑,不能打著愛的名義,肆意發洩自己的情緒。生活的雜亂,工作的無助,伴侶的不解,我們沒有辦法應對,便宣洩在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身上,我再一次扮演了自己厭惡的角色。出門時,兒子的大眼睛看了我一眼,什麼話都沒說,那無辜的眼神再次灼燒了我的心。我也不吭,心底裡的翻江倒海,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就讓“此時無聲勝有聲”吧!

「感悟」杨庆云|生活的味道

中午吃飯的時間,我拿著水杯主動跟兒子乾杯,想要表達我的歉意。兒子的眼睛已經又恢復了往日的明亮。端著小碗吃了一碗又一碗。我也不想再做任何口頭上的道歉。已經有過很多次類似的痛徹心扉地道歉,但,還是一次又一次地重犯。人的性格、習慣,真的需要竭盡全身的力氣去重建。

每個孩子,都是上蒼寄存在父母身邊的珍貴禮物。唯有珍重以待,唯有好好去愛,父母們才會明白:不是我們陪伴孩子長大,而是孩子引領我們踏上修行;不是我們教會孩子如何做人,而是孩子治癒我們幼年的傷痛;不是我們為孩子付出所有,而是孩子讓我們從一無所有變成精神富翁。苗旭峰老師的這一段話,實在是至理名言。

我知道,但沒有做到。“知”與“行”分離了。無怪乎,《甄嬛傳》裡那句“臣妾做不到啊!”會被廣泛引用。但知道,暫時做不到,也是要比始終無知無覺要好的多吧!

生活就是一場修行,願我們都能在其中修成正果。完善自己,惠及身邊人。

楊慶雲 文學愛好者。


©原創作品 授權發佈 網圖提供證明付酬 打賞>10元付酬 <10元平臺維護

因微信系統修改,【原創】標識處只能顯示開通讚賞的賬戶,芝蘭園公眾號公用讚賞為“作家呂志勇”,此賬戶即為【公用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