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情緒與理智愉快玩耍?從女子手機掉入洱海事件中的反思

如何讓情緒與理智愉快玩耍?從女子手機掉入洱海事件中的反思

如何讓情緒與理智愉快玩耍?從女子手機掉入洱海事件中的反思

abstract

女子手機掉入洱海、男子阻止颱風中搖搖欲倒的小貨車、寧波老虎園咬人事件,這三個事件有怎樣的共性,我們又能獲得怎樣的啟示呢?

keywords

歸因理論;向外歸因;向內歸因;情緒腦;理智腦;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

大家好,我是可可。前兩天,一段長達1分多鐘的視頻刷爆了朋友圈,大意是一名身著豹紋上衣的女子坐遊輪遊覽大理洱海,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忍不住拿出手機拍照,結果一個不小心手機就掉到洱海里了,其後發生的事情令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如何讓情緒與理智愉快玩耍?從女子手機掉入洱海事件中的反思

如何讓情緒與理智愉快玩耍?從女子手機掉入洱海事件中的反思

如何讓情緒與理智愉快玩耍?從女子手機掉入洱海事件中的反思

01

,

旁邊的人勸她冷靜,依稀就聽到那個女子的嘶心裂肺:“孩子掉下去了,你能冷靜嗎!”如果光看視頻還真以為孩子掉到海里呢?還想這幫人怎麼回事?孩子掉到海里了,還不趕緊救人!後來才知道是原來是手機掉海里了……

如何讓情緒與理智愉快玩耍?從女子手機掉入洱海事件中的反思

第二個事件,前個月,超強颱風“天鴿”襲擊廣東,有一段視頻大家都應該還記得。是廣東中山市一位男子試圖阻止大風中搖搖欲倒的小貨車,卻無力迴天,車輛被風吹倒,男子被壓車下,當場身亡。據悉男子姓周,今年已經54歲了,這輛車是他半個月前才購買的。

如何讓情緒與理智愉快玩耍?從女子手機掉入洱海事件中的反思

第三就是寧波老虎園咬人事件。

02

,

這三個事件其實是有共性的,這裡,我們要提到社會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該理論是關於個人闡釋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的社會認知理論,旨在通過分析和推測行為的因果關係,以控制人們的環境及其影響下的行為。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海德(Heider)在1958年出版的《人際關係的心理學》一書中首次提出歸因理論,其後,凱利(Kelley)發展了這個理論。歸因是人的本能,是幫助人類理解複雜世界的有效方法,但認知的侷限會導致錯誤歸因。基本的歸因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是向外歸因,即認為導致事件的原因來自外部,比如外界壓力、天氣、情境等;另一種是向內歸因,即認為導致事件的原因來自內部,比如情緒、態度、人格、能力等。

03

,

許多文章都將這類事件的原因歸結為貧窮,從歸因理論的角度就屬於外在歸因。

人窮一定會為財物而不顧一切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上一期我們正好說到孔夫子在困頓中自得其樂,也可以用道家的語言來說,就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用三個字講清楚,就是“不得已”。

所以,與向外歸因相比,向內歸因顯然更有價值和意義,這其實也是一個人成長的路徑。如果遇事都向外歸因,也就是所有不好的結果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自己沒有分毫的責任,這樣就沒有改善自己的動力了;反之,一切都從你自己身上找原因,“擇善固執”,向著“止於至善”的方向不斷前進,這樣才是一個積極向上、擁有未來的人嘛,所以儒家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一般來說,君子把成功歸於他人或別的因素,把失敗歸於自己,而小人則恰恰相反。在這個問題上的行為差異是可以看出一個人本質的。

04

,

我們順著這個思路,如果上述三個事件均以向內歸因來看,就會發現它們的共同點是人的認知問題,準確的說是理智的能力太過弱小

我們說理智與情緒是左右人行為的兩種指令來源。理智代表理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情緒代表在人處理各類事務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在心理上產生反映,發生各種各樣的情緒變化,並且在表情、行動、語言等方面表現出來。

從生理學的角度說,情緒腦是人類最先進化出來的部分,掌握恐懼、憤怒等情緒的杏仁核,控制飢餓、口渴等生理本能的下丘腦,屬於感覺和衝動的部分;理智進化則要晚很多,為前額皮質層所控制,屬於理性和抑制的部分。這兩個系統在丹尼爾·卡尼曼的新書《思考,快與慢》中就是系統一和系統二。

理智腦不但進化晚於情緒腦,信號傳輸也要慢一些,這就像打雷和閃電同步開始,但人們卻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所以,一些人在衝動行事之後,等理智反應過來又後悔不迭,所以才有“衝動是魔鬼”的說法。

05

,

我們結合上述的三個事件來看,第一個事件,手機掉到海里,估計是價格不菲的IPONE8,反正從視頻來看,女子的情緒是完全失控的,歇斯底里。也有人說裡面估計存有重要資料,不管怎樣吧,你有沒有想過,跳下去就真能打撈到手機嗎?據悉,該水域水深達7米,還有很多水草。而且就算撈起來還能使用嗎?

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說有一個人開車在路上,車壞了,他馬上就把引擎蓋打開,他朋友問,你會修車?他回答說,不會,但是車壞了,都是要打開引擎蓋的啊!

明白我的意思嗎?就像前段時間,上海交警和抱娃婦女的事件,拿婦女來說,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方便造成了別人的不方便,警察照章辦事,只想到被罰了,吃虧了,所以要耍賴撒潑要回來。完全是條件反射和慣性思維,哪裡有半點的理智在其中!

第二個事件,男子試圖阻止颱風中搖搖欲倒的小貨車是為了保住財產不受損失,是感性的“我想”。但是否進一步思考過,扶車和不扶車,車倒下的可能性是否有所改變?我們用腳想一下也知道兩者的差別微乎其微;再退一步說,就算你扶著車,車倒下的可能性因此減低到5%,但只要5%的可能性在現實中上演,你將從此消失——這個代價何其不值啊!

06

,

第三個事件就不再贅述了。總之,人被情緒,以及情緒所激發的行動、語言等所支配,正說明理性力量的弱小,甚至完全無知於理性的存在。用更通俗的話說就是:此人做不了自己的主!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作得了自己的主,這就是觀自在的境界了,真正做到了自在

做不了主,首先就要發展理性,具體如何做?又如何達到理智和情緒愉快玩耍?我們賣個關子,下期接著聊。

如何讓情緒與理智愉快玩耍?從女子手機掉入洱海事件中的反思

如何讓情緒與理智愉快玩耍?從女子手機掉入洱海事件中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