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網最終只賣了2000萬美元,對此你如何評價?

新科技焦點


風水輪流轉,曾經輝煌的校內網——後來的人人網是很多人青春的回憶,11月14日宣佈賣身給了Donews(多牛傳媒)。

生活總是比劇本精彩!

13年前,陳一舟的千橡(那時候還只有貓沒有人)把Donews收購了;13年後,Donews反過來把陳一舟的人人收購了。這事,擱10年前,打死都想不到。過去你收我,今天我收你。

人人網這個網站從興起到衰落,完全可以用“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是一種怎樣的情形”來概括。

曾經的校內,後來叫人人。


巔峰時期曾經火遍全國高校,日活躍人數一度高達上千萬,如果你經歷過那段時間,你應該可以感受到,那會兒幾乎班上每個同學都有一個人人網的賬號。因為當時校內網,抓住了那些大學新鮮人們的社交需求痛點:不用再拘泥於發短信和聊 QQ,新朋舊友的動態在網站上一搜便知。


更重要的是,由於全部採用實名制驗證,而且以學校為篩選條件,這種基於真實關係的社交更加具有信賴感。各種各樣的班級活動也幾乎是第一時間就會在人人發佈。

這就是已經被 Facebook 成功驗證過的模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校內網的誕生與 Facebook 息息相關,無論是從校園市場開始做起,還是運營模式甚至是界面設計,校內網看上去都像是國內版的 Facebook。

如此輝煌一時的人人網(曾經叫校內網),卻漸漸蕭條落敗,究竟是為什麼導致了人人網這種慘敗的局面?

我們做下分析


1,缺乏創意,故步自封。人人網以前確實經歷了發展勢頭非常好的幾年,那個時期是傳統互聯網的時期,移動互聯網還沒有得到什麼發展。但是後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很多社交平臺都開發了手機端、桌面端。但是人人網卻還在在堅持用網頁端。人人網本來就是抄襲的Facebook,但是Facebook一直都在創新,根據用戶對的體驗改進了很多的項目。但是人人網卻並沒有創新,依舊故步自封。


2,前期侷限,人群基數不大。在人人網的前身“校園網“的時期,註冊的用戶只能是大學生,而且必須要在校園網內才能登陸,且註冊的郵箱是edu的郵箱。都說現在的大學生很多,可是截止到今年,我國的大學生比例也是非常少的,還只佔到了總人口的8.86%。可想而知,在15年以前,大學生的比例會低到什麼程度。這也就是把人人網一開始的基數定得非常低了。到了2009年,雖然人人網開放了所有人都可以來註冊,但是品牌定位都已經做出來了,已經錯過了發展最佳的黃金時期。雖然那個時期,也還算比較火爆,但基數已經擺在那裡了。


3,其他社交媒發的發展,打壓了人人網。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讓微博、QQ、新浪微博有了很快的發展。同樣大小的一塊“麵包”要分享給這麼多的社交媒體,弱肉強食的定律在這個黃金時代就凸顯出來了。用戶自然會選擇好用的、簡單方便的社交媒體。這個時候,自然而然就把人人網給淘汰了。


4,轉型失敗,用戶散失。現在打開人人網,映入眼簾的是一些不堪入目的直播,並且點擊量也不是特別高,人人網後來苦苦掙扎的轉型也宣告失敗。到現在,很多玩人人網的80後或者90後都已經長大,這些用戶基本上都已經散失。而轉型後的人人網也並沒有很好的針對95後或是00後,這也讓用戶對的基數大幅度的下跌。


回顧人人網,它好像是互聯網發展史上的一個悲劇。從往日的輝煌到今日的收購,好像是一場夢一般。我們用戶有的在回憶有的也只能像看笑話一般。唯一留給互聯網的教訓可能就是,要順應潮流,要創新,提高增強用戶的粘合度,不要一味的模仿以及機械式的複製,這樣的互聯網才能做得長久。


人人網的創始人,其實不是陳一舟而是美團的王興。。


創略


曾經藏著這麼美好的青春歲月的人人網,突然間賣掉了,感覺還真的有點不捨,但是回過頭仔細思考的話,我認為導致這樣的原因有:

①現在用人人的數據沒以前那麼火爆。

②創新不夠,沒有跟著人類需求的變化而更新,其次,其他社交網絡媒體更新得太快。

③前期人人網較固定,導致基數變動不大。



小白兔hk


用戶數據,差不多了吧


萄小紅


一個老牌的社區網站,還記得大學時候,註冊了人人網,很多同學愉快的玩耍。那時候全國很多人在用,現在已經快不為人知。


balabala說英語


人人有價青春無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