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出家,为啥鲁提辖剃光头叫和尚,武松只能披发称行者

佛教从东汉传入我国后,到了南北朝进入鼎盛发展时期,社会各阶层都事佛成风,僧尼浩众,佛寺广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随着出家人无序地日益增多,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僧尼和普通人承担的社会义务最大的区别是僧尼可以免除赋税和徭役,不需要耕作,只有消耗社会财富而没有产出,久而久之国家纳税人逐渐减少,财政收入受到威胁,生产力遭到破坏。

同样出家,为啥鲁提辖剃光头叫和尚,武松只能披发称行者

北周周武帝,后周周世宗都施行过灭佛运动,其目的就是佛教信仰已经触及到当时国家的经济利益,影响政权的维护和国家战争机制。

为了统一管理,控制僧尼人数和佛事规模,政府逐渐对僧尼进行登记造册,到了唐代诞生了度牒,这个新生事物。这是政府向个人颁发的出家资格证书,所以唐代以后不是你想当和尚出家就可以马上剃头上路的。(当然这些都在治世,乱世可顾不了)

同样出家,为啥鲁提辖剃光头叫和尚,武松只能披发称行者

由于度牒有免除税赋,免除徭役的特权,奇货可居,按现在的话讲就是出现资本逐利的现象,市面上炒作度牒成风,国家有时也乐得敞开供应,作为敛财的手段,这种现象从唐到宋,愈演愈烈。

有文献估算过一张度牒的价码,唐代时开价百缗,一缗是一千文,如果一文钱买个烧饼,它能换十万个烧饼,按今天烧饼两元一个,相对于购买力,那就值二十万人民币,乖乖,想当个和尚都当不起。

同样出家,为啥鲁提辖剃光头叫和尚,武松只能披发称行者

正因为如此,唐宋政府对度牒控制严格,在一个规定的区域里面按人口比例可以剃度几个人,出家人死后或还俗,度牒要上交。如果想出家,没钱买度牒咋办呢,你可以去寺院当“行者”,先拜师受沙弥戒,不剃头,将头发披散下来。凡是寺里苦活累活先干着,等到官府规定的时日,通过经文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获得僧人资格,说来真是没文化啥也不行啊。

同样出家,为啥鲁提辖剃光头叫和尚,武松只能披发称行者

说到这里总算明白了吧,为啥同样是出家,鲁达剃光了头可以叫“和尚”,而武松只能披发叫“行者”,武松比鲁达低一个档次,是候补和尚,就是因为他没有赵员外送给鲁达的度牒。

低买高卖,度牒在宋代成了投资品品和像赵员外那样有钱人家藏富的手段,宋朝政府也意识到度牒性质发生了异变,只是其经济规律不是几道命令就能解决问题的,度牒的价码越来越高,据载甚至宋高宗还送给岳飞二百度牒,至于派啥用场,岳将军您就看着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