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邑:打造多功能親水生態綠廊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王賀通訊員 周汶帥)近日,臨邑縣河長辦聯合當地環保局,照例對全縣河流14處斷面進行水質體檢,檢測結果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V類水質標準。“水生態安全是檢驗河湖長制工作成效的‘硬槓槓’。從去年7月開始,我們聯合環保部門對這些河流斷面每季度檢測一遍,確保水質安全。 ”該縣河長辦常務副主任、水務局局長蔣傳軍表示。

河湖長制落地見效,離不開一整套河湖長制工作體系的建立。去年以來,臨邑縣以河湖長製為抓手,完善組織體系,細化職責分工,健全管護制度,形成了“黨政領導、部門聯動、群眾參與、齊抓共管”的河湖長制工作格局,工作成效十分明顯。

2017年4月底,臨邑縣正式建立“縣鄉村”三級河長體系,除落實15名縣級河長、428名鎮村級河長和384名河管員外,當地還同步設立民間義務河湖長431名,縣鄉村三級河湖警長167名,並組建黨員護河隊、“河小青”志願者護河隊13支,35個成員單位和縣級河長聯繫部門均明確了1名分管負責人和3至5名工作人員專職負責河湖長制工作,形成政府主導牽頭、部門共同參與、人人職責明確的治水責任鏈條。同時,當地搭建河湖長制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河湖水雨情實時監控、河湖長巡查電子記錄軌跡、手機端遠程辦公、整改問題自動流轉結案。

依託完善的組織體系,臨邑河湖治理紮實推進。去年,當地就聯合水務、公安、環保、畜牧、綜合行政執法局等部門開展了河道違章建築清理行動。今年,該縣又啟動了清河行動“回頭看”、河湖“清四亂”等多部門聯合的專項整治行動,有效避免了亂佔亂建、亂圍亂堵、亂採亂挖、亂倒亂排等“八亂”現象新滋生、再出現。同時,依託環城綠廊、鳳鳴湖溼地公園、紅壇寺森林公園等項目資源,當地串聯起1條市級河道、4條縣級河道、6條村級河道,沿河道兩岸建設高標準綠化帶,打造“綠色生態、體育運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的縣鄉村三級立體多功能休閒親水生態綠廊。目前,佔地3500多畝的鳳鳴湖溼地公園已完成土方工程,環城綠廊採取“溼法作業”方式,已清淤河道43公里。

在持續推動建設的同時,各級河湖長和聯繫部門堅持以常態化河湖巡查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處理問題。縣委、縣政府將河湖長制納入全縣協同發展綜合考核,實行日常調度和集中抽查相結合,問題清理整治與新增問題防控相結合,推進工作落實,確保工作實效。由縣河長辦牽頭,當地還抽調相關部門人員成立督導組,按照“每月督察、季度通報、半年總結”的督察督導機制,對鄉鎮和有關部門的河湖長制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分類督導。“督導組由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水務局、環保局、國土局、住建局、綜合行政執法局、規劃局等部門聯合組成,有效確保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和水生態治理的持續見效。”臨邑縣副縣長、副總河湖長、縣河長辦主任李多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