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好人之星候選人:臨邑 馮如東

德州好人之星候选人:临邑 冯如东

德州好人之星候选人:临邑 冯如东

馮如東,男,1962年9月出生,臨邑縣興隆鎮馮屯村人,臨邑縣政協委員。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和中共黨員,為了配合黨委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加快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也為了能給鄉鄰提供一個休閒娛樂、回顧歷史、加強民俗教育的場所,馮如東一直在思考如何建言獻策,有所作為,助人為樂。考慮到現代的快節奏生活,結合自己的愛好,也為了給年輕一代留住鄉愁,加強民俗歷史教育,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馮如東陸續自費200餘萬元在臨邑縣興隆鎮實驗小學附近籌建了興隆民俗博物館。

興隆民俗博物館位於臨邑縣興隆鎮駐地附近,主體建築是由原田口信用社舊址改建而成,門外柘樹、杜樹、國槐等樹木鬱鬱蔥蔥,10多間青色的磚瓦房透著歷史的厚重和滄桑。進入博物館大門,至聖先師孔子雕像和由中國現代著名美術史論家、書畫家劉曦林先生題寫的“俗韻流響驚天籟,雅風傳承寄鄉愁”楹聯給人一種傳統文化的迴歸感和寧心靜氣的平和感。館內分為農耕文化廳、文人字畫廳、工匠技藝廳、車馬館、婚俗館等12個展廳和館室,展示了馮如東收集的來自全國各地的轆轤、石碾、銅錢等大大小小各種各類物件近千件。每一件都承載了一段塵封的記憶,件件來歷,馮如東都能如數家珍。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濃厚的眷戀之情。一直以來,我就有個這樣的想法,建一個民俗博物館,讓我們這代人回首過往,迴歸田園,留住鄉愁記憶,也能讓年輕一代接受民風民俗和傳統文化再教育。鄉村振興戰略,尤其是振興鄉村文化也正暗合了我的想法,堅定了我建設民俗館的決心。”談及籌建民俗博物館的初衷,馮如東津津樂道。

當初,籌建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先是家人的不理解和反對,“本應頤養天年的年齡,這一鋪排反倒把他養老的本錢也搭上了”,後是各種流言蜚語不斷傳出“愛炫耀”“出風頭”等等,如此一來,家人也跟著揹負了很多的壓力。

多年的辦企經歷錘練了他一旦認定、從不認輸的性格。資金不足,他就動用自辦企業十幾年的積蓄,但還是有很大缺口。面對家人的不理解,他苦口婆心講道理,軟磨硬泡;對於外面的各種冷嘲熱諷,他充耳不聞;資金短缺,他就拉下臉向親戚朋友東湊西借。他堅定執著,一有閒暇時間,就背起行囊,奔走於全國各地,收集各種民間歷史物件。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興隆民俗博物館如期對外開館了。

在別人看來,他成功了。但他認為,開館只是個開始,他還有更遠的夢想,那就是,打造成全省最大的、集休閒旅遊、傳統文化展示、農耕和生產生活體驗的綜合體。

馮如東不圖回報,助人為樂,為家鄉的鄉村振興發揮餘熱,貢獻力量的精神感人至深,他的事蹟也先後在省政協聯合網、德州大眾網、直播德州欄目、臨邑電視臺民生視點欄目等各大媒體播放,受到大家歡迎和廣泛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