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大學生版)

進入九月,又到了開學的日子。

大學高年級同學們紛紛返校,與此同時,大一新生們也陸續開始報到了。

開學第一課(大學生版)

看著萌新們青澀的面孔,小棗君不禁又要開始感慨:時光飛逝,歲月蹉跎……

開學第一課(大學生版)

那一年,我十八歲……

感慨之餘,作為史上最良心的公眾號博主、擁有十餘年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小棗君打算今天自告奮勇,給萌新們上一節真正的啟蒙課,名字就叫——“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大學生版)

小棗君的這節課,絕對和你在學校聽到的內容不同,甚至可能顛覆你的三觀。

但是,我也許會說廢話,但一定不說假話。接下來的內容,都是本人多年人才培養工作經驗的心得感悟,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我要說的第一點,是“清空”。

請務必記住,從你邁進大學門檻的那一刻起,請忘記自己的過去——忘記自己的高考成績,忘記自己以前所取得的榮譽,忘記你在高中時所處的“地位”。

不管你是分數很高優先錄取的,還是分數很低勉強踩線錄取的,不管你高中時是一枝獨秀力壓群雄,還是磕磕盼盼僥倖中第,統統都不再重要了。

尤其是高考的分數,趕緊忘掉,從此不要再提。

從這一刻起,你和你身邊的人,完全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以往的領先優勢和落後差距,一筆勾銷,全部清零。

如果你放不下過去,依然沉迷於既往,或者揹著沉重的心理負擔,找不到自信,那麼,這個大學你肯定是上不好的。後面發生的一連串變化,都把你驚得目瞪口呆,打得暈頭轉向。也許,你就會徹底廢掉。

第二個要點,是“轉型”。

一定要轉型,自我變革。

請堅決拋棄在中學時代養成的被動學習的模式,改為主動學習模式。

在中學的時候,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都是老師牽著你的鼻子轉,給你安排了學習計劃,制定了學習方案,佈置了作業和試卷,然後按照他設定的節奏來。最後,手把手帶你考出了高分,進入了大學。

但是,到了大學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裡的老師可沒那個耐心和義務。除了輔導員,別的老師都不會管你,甚至都不會記得你是誰,也不願意記住你是誰。

如果有老師關心你,哪怕是罵你,請一定要記住他(她)的名字,將來你會感激他(她)。責任感是大學老師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即使是負責管你的輔導員,也不是都有責任心,他們絕對不會像高中班主任那樣關心你生活或學習的方方面面。

說白了,你一定要學會管理自己,約束自己,控制自己。從生活到學習的每個方面,都要給自己做好安排,學會自律。

從被動管理到自我管理,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轉變。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如果你還活得像一個“巨嬰”,只能說明你不適合這個社會。將來你要付出的代價,註定會讓你刻骨銘心。

第三點,大學是真正挑戰的開始。

我相信很多同學的高中老師都說過這麼一句話——“高中苦一點,到了大學就可以使勁玩”。

請記住,這絕對是世界上最不負責任的玩笑話! 切記!

大學遠遠沒有你想象得那麼輕鬆。

這個地方很恐怖,屬於典型的外鬆內緊,看上去輕鬆愜意、吃喝玩樂,實際上激烈的競爭洶湧澎湃。僧多粥少是現狀,很多事情,你是逃避不掉的。

看穿表象的同學都在奮發努力,然後心裡嘲笑那些被矇在鼓裡的人。那些矇在鼓裡、搞不清楚狀況的同學,等到了畢業的時候,發現一切都遲了。

中國的大學,屬於典型的“嚴進寬出”,和國外的“寬進嚴出”截然不同。

所以,很多人誤以為只要進了大學,就萬事大吉,實際上,溫水煮青蛙更加可怕。

再次鄙視當下不負責任的大學教育體制,很多所謂“大學”,只管招生收錢,時間一到,就把人往外踢,根本不管學生到底有沒有真正學到東西。

第四,知識體系。

作為大一新生,正式開始接觸自己的專業,所以,構建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非常重要。

不管是什麼專業,工科、理科、文科,背後都是非常繁雜的知識,由很多的課程組成。

如果沒有形成知識體系和知識框架,盲目學習,就無法把握方向。到頭來,學的是很多,也很累,但都不是重點,事倍功半。

很多大學和院系,都會開設“專業導論”這門課,系統地介紹這個專業。這門課很重要,但是大部分學校都上得不好,流於形式。

不管上不上這門課,作為專業新生,一定要搞清楚以下問題:

1 這個專業畢業後到底是做什麼的?

2 這個專業行業發展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3 這個專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

4 這個專業有哪些細分領域是最有發展前景的?

5 如果我要從事這些細分領域,我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學習哪些知識?

6 學習這個專業,我到底要學哪些課程?為什麼要學習這些課程?是為了培養哪方面的能力?這些課程的前置後置關係是怎樣的?

上面的這些問題,我可以說,就算是你所在院系的教授,都不一定能解釋清楚。

那麼,怎樣才能搞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呢?

一是問自己的學長,尤其是大四學長或研究生學長。二是努力認識已經在行業裡的前輩,大膽地去諮詢。三是利用網絡,積極關注行業的門戶網站、社區論壇和主流公眾號,使勁潛水,耳濡目染。

說白了,當你踏進專業這一刻起,你就應該把自己當作業內人士,努力搞明白關於它的一切。

第五,漁勝於魚。

在大學,學習能力比具體的知識重要,學習效率比知識量重要。

大學的課程體系和高中完全不同。高中就那幾門課,講究打牢基礎,逐步推進。而大學的話,課程數量很多,有時候一個學期一門課就結束了,講究“短平快”,速戰速決。

所以,學習的方式方法當然不一樣,要懂得靈活變通。

對於大學課程,一定要分清楚主次。對於次要課程,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握,而是為了拿學分。小棗君一直堅持認為,目前大學課程的主要問題不在於學的東西少,而是學的東西太多。學的越多,學生越蒙圈。

那句經典的名言怎麼說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更有名的是另外一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如果到了大學學習東西還不帶腦子,就很可悲了。

說到腦子,緊接著的第六點,就是質疑。

一定要敢於質疑!

一定要敢於質疑!

一定要敢於質疑!

中國的學生,經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摧殘,基本上已經喪失了質疑精神。很多中學老師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不要問為什麼,記住就行了”。

害人不淺啊。。。

請大家記住,不管你是什麼層次的大學,你遇到的老師裡面,一定會有爛人,沽名釣譽,裝逼擺譜,就是喜歡在學生(尤其女學生)面前吹牛自誇。

各位都是成年人了,一定要記住:不要隨便相信任何人。大學裡面的騙子和衣冠禽獸很多,社會上的更多。如果基本的辨識能力、質疑精神都不具備,你將來要交的學費,會很多。

記住了,就連小棗君,你也不要完全相信。

第七點,腳踏實地。

你今後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人平時不認真,考試前突擊一下,考試一樣可以過。而也有很多人,平時看上去也在學習,到了考試的時候,還不如那些臨時抱佛腳的。

這很司空見慣。

因為抱佛腳的已經摸清楚了大學考試的套路,就是做題。大學老師年年出題,哪有那麼多新鮮題目,基本上都是往年試卷挑一挑,改一改,然後重點也都是那些,變化不大。抱佛腳的同學很清楚這一點,就是把往年試卷拿來刷,效率最高,很容易及格。

是不是就應該這樣投機取巧呢?顯然不是。

你可以騙過成績單,可是騙不過自己的腦子。如果採用這樣的方式應對每一個課程,包括重要的專業課程,那麼,你這個大學基本上可以不用上了。這和買文憑沒有什麼區別。

腳踏實地,努力把真正應該學會的知識掌握好,這些知識將會伴隨你終身。

第八點,情商。

情商永遠比智商重要。

現在很多大學生,情商實在低得可怕,連基本的和人相處都不會,有那麼高學歷又有什麼用?

我建議大家,在校期間,重點鍛鍊一下自己的情商,學會如何與不同角色的人相處。不僅僅是你的輔導員,你的室友,你的老師,還有你的男(女)朋友。

這也是為什麼我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社團活動的原因。多和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相處,積累社交經驗,將極大地幫助你磨鍊適應能力。

等你工作之後,你就會發現,懂得和人相處的人,永遠比懂得和機器相處的人更有前途和發展。

最後一點,也就是第九點,是知識面。

現今中國的教育體制,是按照培養“勞動力”的方式來的。在我看來,也可以說是按照培養“韭菜”的方式來的。

很多安排給我們學習的內容,其實對我們來說沒什麼用,只是為了讓你成為更“好用”的機器。而真正對你日後鹹魚翻身有價值的內容,某些“神秘力量”會藏著掖著不讓你知道,更不會主動教你。例如經濟學、心理學、哲學、法學。

當年我們被灌輸“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後高中文理科分班,但凡是學得最爛的“學渣”(並無冒犯之意),都被扔到了文科班,彷彿像是流放和拋棄。

結果呢,我們這些傑出的“理科男”、“理科女”,全都成為了優秀的“打工者”,我們在為誰打工呢?恰好是那些搞金融、搞管理的。搞藝術搞法律就更別說了,牛啊!

我們努力了十多年,結果把自己努力成了社會底層。

好吧,我承認我的說法可能有點偏激,有點極端,但是,大家冷靜來思考一下,難道我說的沒有一定道理嗎?社會現實情況,不是證實了這一點嗎?

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學生應該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應該和社會需求接軌,應該惡補非理工科知識。

我不是反對鑽研科學技術,恰好相反,我堅決擁護和支持“加強基礎研究”,“弘揚工匠精神”,但是,真的不應該一窩蜂地搞“工程師文化”。

多元化社會需要多元化人才,應該多懂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多懂點文化、歷史,多懂點藝術和審美。

強壯的世界觀,勢必影響你的人生走向。關鍵時候,也許能讓你逃離“韭菜”的命運。

好了,限於篇幅,今天我要講的就這麼多。該說的和不該說的,我都說了,大家喜不喜歡聽,記不記得住,能不能走心,都看大家自己的了。

如果大家還希望得到更多的建議,可以關注小棗君往期的文章。

最後,衷心祝願大家能早日覺醒、“開竅”,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讓自己最寶貴的這幾年青春,過得真正有意義、有價值。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