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始终没买房子的借口,你用过几条?

坐等楼市崩盘,再去捡便宜

在现实中,这种人确确实实的存在,而且还不在少数,他们坚守的这种崩盘论基本上来源于十多年前的“砖家”牛刀和谢国忠等人以及所谓的日本和香港楼市经验。而且,随着房价持续上涨,他们买房的可能性变的越来越渺茫,就导致他们潜意识里更愿意相信崩盘论的真实性,而且更可怕的是,他们永远在主观的挑拣各种看空言论来证明自己的执念正确,对各种看多派的说法却视而不见,试图永远活在自己主动编制的假象世界里。

10多年来他们相信“砖家”、相信政府,天真的相信社会会让每一位老百姓都买得起房,就是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肯相信经济规律,不肯相信现实的残酷。他们期待着有朝一日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跌到2006年的一万一平,那时,所有人都将负债累累、家破人亡,银行倒闭,豪宅甩卖,只有他是最后的赢家,他可以拿出积攒了10年的积蓄去抄底,终于可以买一套滨江豪宅了。——朋友,醒醒吧,该起床挤地铁去了!

分析:看多看空本就是一种学派之间的争论,没有争论的社会反而不健康。只是你片面的只相信一种言论,必将丧失全面准确判断事物的能力。请相信我,这种等待崩盘的朋友,即使明天房价真的腰斩,他同样也不会买,在他看来,只有开发商白白送给他,才是他最终的梦想!

2

从执念变成赌气、从抱怨变成憎恨

被片面的看空言论影响的人,很难从这种思维定式中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深蒂固的思想造成他们错过了一次又一次上车的机会,慢慢的这种执念就会变成纯粹的赌气,任何场合都会表达自己看空楼市看透楼市的言论,嘲笑所有买房人,嘲笑所有接盘侠,嘲笑买房人都是傻子。从抱怨房价畸形变成憎恨开发商,憎恨投资客,片面的认为高房价就是开发商和投资客狼狈为奸的结果,政府很快就会出台房地产税,打击投资客,惩罚开发商,还社会以公道。

我有一位刚退休的同事就是这样一位, 2000年初时,上海市中心的中凯城市之光和国际丽都开盘时行情都不好,他和开发商都有良好的工作合作关系,开发商老总曾经给他0首付的购房机会,他却不看好楼市,单纯的认为有一套房子够住就行。还有一个酒店式公寓蓝朝部落的项目,开发商急于回笼资金,曾经5万块一套卖给合作单位的人,他也同样拒绝。当时香港开发商老总曾极力劝说他们:现在上海的房价太低了,将来一定会像香港一样大涨的!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听的懂。我这位同事,错失了身价翻10倍的机会后,看空楼市长达十几年,并始终不遗余力的劝说周围所有人,千万别当接盘侠,楼市很快就会崩盘,2013年时,他就成功劝说他姐姐卖掉了上海郊区嘉定的投资房,不知道他姐姐现在作何感想。

分析:2005年没有抓住机会买房可以理解,2009年又错失机遇只能说明思想固执愚钝,2015年还坚信楼市崩盘真的就是无可救药了。人性的弱点就是:宁可用一生的代价去证明自己曾经的错误是正确的!不要仇恨社会,不要仇恨任何人,用客观平和的心态看待所有人,理性的分析所有事。成年的游戏规则就是: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并承担其所有代价!

3

目标不清、定位不准、醒悟太晚

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生活的一些单身朋友,由于没有结婚,积蓄有限,一直安于租房生活,并乐在其中,从不考虑将来的规划。看到现在的房价已经很贵了,索性不买了,觉得自己年轻,以后升职加薪的机会很多,现在买不起房不要紧,将来挣大钱了直接买豪宅。

更有一些朋友将来在哪个城市成家立业还没有想清楚,既想留在大城市打拼,又想回老家安分守己,在摇摆不定中,导致一直无法实现购房目标。通常情况是,房价上涨时,他们就急躁万分,下决心要看房买房;等到房价平稳时,又搁置了买房的念头。一个周期下来,房价早已高不可攀,索性就彻底放弃了,想到将来还要结婚生子就压力巨大。

我2016年卖房的下家就是这样一位沪漂,在世界500强工作,重点大学硕士毕业,年薪25~30万的白领单身女孩,单位提供不错的免费公寓住宿。她曾经于2014年初在房价3万的时候就在同事的陪同下开始看房了,左挑右挑,既嫌房子不好,又嫌价格贵,而且对是否留在上海发展始终举棋不定,在经历了2年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在房价涨到6万后的2016年买到了房子,现在房价8万+。该替她感到悲哀,还是恭喜她呢?

分析:对年轻朋友来说,尽早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非常重要。安于忧患、死于安乐。年轻是资本,不是骄傲,逃避现实,把现在的压力遗留到今后解决,真不是明智之举。现在的舒适,必定是用将来的苦难提前换来的。摇摆不定的抉择,最终浪费的是你自己青春的年华。把买房的希望寄托在另一半身上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周围很多朋友的一贯做法是:提前置办婚前财产

4

非十全十美的房子不买

生活中的完美主义运用在买房上,的确是件痛苦的事情。有些朋友在看房选房之前,就在脑子里已经把最完美的房子勾勒出来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去找。选风水、选小区、选楼层、选朝向、选装修,要地段、要学区、要交通、要环境、要房龄,其中任何一项达不到自己的标准就不买。看来看去,白白浪费了许多机会,回头发现第一次看的房子才是相对来说最好的,但是早已卖掉,于是乎,索性再看看、再等等,攒够了钱买豪宅。结果两年一过,物是人非,曾经可以买一套90平次新房的钱,只够买套老破小,于是不甘心,干脆放弃。

再举个同事的例子:2007年,新婚不久的同事租住在上海徐汇田林板块,按照老婆大人的要求,必须在田林附近买到双南带厅、厨卫朝北的老破小。于是两人看了几个月后,终于放弃了买房计划。因为在老式公房中,这种户型万里挑一,可遇不可求。在婚后租房7年之后,他们二人终于在2014年住上了老婆家的动迁安置房,原拆原还的市区新房。不过,回头想想,当初2万不到的单价,如果买了,现在已经升值4倍。说多了都是泪啊

分析:买套完美的房子住一辈子,这种追求一步到位的思想是非常错误的。你买房子时,嫌弃房龄超过10年的小区,那你住了10年的新房,你是否要换呢?你买房子时,在意景观视野,住进去不过2年,前面新建的大楼就把你家的采光全部堵掉,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冬至日那天的满窗采光75分钟就合法合规。你是否搬家呢?刚刚于2017年10月30日成交的一套2亿豪宅汤臣一品(单价34.34万/平),也只能看到多半个外滩风光,视野最好的那栋只租不售。所以,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无缺的,尤其是房子。北上深的房子金融属性早已大于居住属性,你还在纠结好不好住的时候,别人身价早已翻倍了。完美主义要不得啊!

5

没有房屋买卖经历,对陌生领域有天然的排斥和抵触情绪

现实中,因为这条而错失多次升值机会的人有很多。他们只对自己熟悉的事有兴趣,对陌生的领域都充满敌意。他们会从各种渠道搜集负面信息来佐证房地产行业有多么肮脏,多么不堪,水多么深,陷阱多危险,总之,就是证明自己不去触碰的房产行业一定是危机四伏,四面楚歌的。因为不熟悉,因为不了解,自然而然也就错过了太多的升值发财机会,还在祈祷着房价崩盘,看别人的笑话。当然也有一种人,生性保守,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只要有任何的不确定性就拒之千里,那只能说,人各有命,开心就好。

分析:对陌生领域有未知的恐惧,是人之常情,但是绝不能片面的认为自己不懂的就一定是坏的。正确的价值观是,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分析利弊,善于客观看待所有事,而不是一味的主观臆想,房价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的臆想就崩盘的。

6

事后诸葛亮,过去总是最美好的,将来一定是最险恶的

“2000年的时候,上海房价才4000元一平,当时我要是咬咬牙买个3套房就好了,现在已经太高了,根本不适合买房”,大家对这种言论是不是特别熟悉啊? 这就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整天高谈阔论的讲朋友邻居的炒房发家史,并乐在其中,悔恨自己当初的无知和不开窍,但是你让他现在买房,他一定会和你讲一大堆道理:“要买我早就买了,傻子才现在买呢!房价这么高,以后绝不会再涨了。”

分析:事后诸葛亮其实是人性缺陷的最直接展现,悔恨当初,但是从不接受教训。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分析判断。不愿承担风险,但是羡慕回报。你觉得已经过了买房的最佳时间,悔恨当初自己的无知,

其实每一天都是当初,只是你从不愿面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