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林毅教授:气滞血瘀痰凝是诱发乳腺癌“帮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以每年3.1%的速度增长,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现代医学治疗方法日新月异,但由于各种治疗方法的毒副作用、肿瘤自身的耐药性等原因,“复发—转移—死亡”仍是部分乳腺癌患者难以避免的结局。中医乳腺病名家、首届全国名中医林毅教授指出,现代医学运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是直接对抗思维的典型,但我们不应该像对待细菌或病毒一样地对待癌症,必须重视对宿主内环境调控。

全国名中医林毅教授:气滞血瘀痰凝是诱发乳腺癌“帮凶”

“癌变”可能早已发生

肿瘤细胞由正常细胞分化、变异而来,肿瘤细胞和宿主就是“种子”与“土壤”的关系。现代医学精准医疗计划主要针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采取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生长,属于对肿瘤细胞的“直接对抗”,但对肿瘤宿主内环境(包括宏环境及微环境)调控关注不足。

林毅教授指出,人体具有天然的抗肿瘤能力,建立在中医药整体观的“内环境平衡”理论在肿瘤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事实上已有研究证实,即使乳腺上皮细胞因各种因素发生了“癌变”事件,乳腺局部病变也并非一定发展成真正威胁生命的浸润性乳腺癌。

在上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研究者对生前未被诊断为乳腺癌、因其它原因死亡的妇女进行尸检,在年龄40-49岁的女性中检出39%的导管内癌(DCIS)。另一个数据来自对只进行活检而未进行其它治疗的28名低级别导管内癌患者,长期随访30年,结果只有11例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其中5例死于远处转移,而17例并未发生浸润性乳腺癌。这些研究提示人体自身具有抗肿瘤能力(这种能力被中医学认为是“正气”),只要这种能力,即正气存在,就可能实现“人瘤共存”。

全国名中医林毅教授:气滞血瘀痰凝是诱发乳腺癌“帮凶”

“种子”是否发芽视乎“土壤”

林毅教授认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取决于两大因素: 一是肿瘤细胞(种子)的存在及其增殖生长;二是机体内环境(土壤)失衡状态下自身抗肿瘤能力(正气)的减弱,即乳腺癌的“二元理论”。乳腺的局部病变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遗传因素)、后天六淫外侵以及其它致癌因子所形成的癌“种子”,这个“种子”是否发展成乳腺癌,还要视乎发展演变的“土壤”,取决于机体内环境是否存在相应的条件。

“种子”在发芽前是安静的,以静息状态休眠于体内;一旦人体自我修复能力遭到破坏,抗病能力下降,“种子”即有机可乘,机体平衡的打破为乳腺癌发生发展提供了这样的土壤。林毅教授强调,不良的情志、饮食或过劳等因素可影响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平衡状态,机体功能平衡的打破存在量变与质变过程,量变的过程是机体还具有代偿能力,通过积极养生与调治可以阻断、逆转或延缓肿瘤发展,达到预防乳腺癌的目的。但若这些不良因素没有去除,持续影响机体,导致机体平衡被打破,量变以致质变,癌症则可能发生。林老强调,

气滞、血瘀、痰凝是诱发乳腺癌的“帮凶”,可以扰乱脏腑、经络、气血等内环境平衡状态,降低人体自身抗肿瘤的能力。

全国名中医林毅教授:气滞血瘀痰凝是诱发乳腺癌“帮凶”

林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的主要原因,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西医治疗方法在减少体内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人体“正气”。因此中医防治乳腺癌,关键在于扶助正气,“扶正”不仅包括气、血、阴、阳的“补虚固本”,还包括清除体内病理产物比如气郁、痰凝、血瘀、湿浊、食滞等内生之邪的能力,也就是改良土壤、调整内环境平衡、提高自身抗肿瘤的能力。乳腺癌可防、可控、可治,通过调整内环境平衡,从而达到“未病摄生、欲病防发”,“既病早治、防其传变”,“已变防渐、带瘤生存”的目的。

【记者】严慧芳

【通讯员】宋莉萍

【作者】 严慧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