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蚝乡”阳江红光村村民家庭年收入可达三十万元

“中国蚝乡”阳江红光村村民家庭年收入可达三十万元

“中国蚝乡”阳江红光村。上城公安供图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中国蚝乡”阳江红光村村民家庭年收入可达三十万元

中新网阳江9月28日电 (陈锦尧)“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广东行活动28日来到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红光村养蚝历史已有200多年,目前年产鲜蚝4.5万吨,全村80%以上村民从事养蚝业,被誉为“中国蚝乡”。目前,红光村的生蚝、蚝豉、蚝油等“蚝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村民依靠养蚝业,有的家庭年收入可达三十万元。

全村世代养蚝 各户年收入超十万元

红光村位于程村镇东南面,距镇区6.5公里,总面积13平方公里,总人口3225人。全村海岸线长2.5公里,养蚝总面积达4.3万亩,年产鲜蚝4.5万吨,总产值2.7亿元。

该村80%以上的村民从事养蚝业,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860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3万元。在红光村养殖场地饱和的情况下,有不少的红光村民带着娴熟的养殖手艺,将养蚝业务拓展到珠海、深圳和台山等多个地市。

一直从事养蚝业的红光村村民谢锦秀,已经养蚝30年,说起养蚝,他一脸骄傲:“我们这里的蚝是最好的蚝,味道鲜甜,口感爽脆”。谢锦秀有两儿两女,他的两个儿子仍然从事着养蚝业,父子一同亲手从珠海等地进口蚝苗,出海吊桩。谢锦秀一家,凭借养蚝,年收入三十几万元。

“中国蚝乡”阳江红光村村民家庭年收入可达三十万元

村干部展示“吊桩”养殖技术。主办方供图

优越养殖环境、先进养殖技术共同孕育“好蚝”

红光村获得“中国蚝乡”的美誉,村民透露,这里能够养殖出肥美生蚝的“独家秘方”,就是红光村的红树林。

红光村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0年,是粤西地区除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外,仅存的连片面积较大的天然红树林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5万亩,中心区有林面积达6500亩。

程村镇委书记雷敏表示,红树林对海水净化、空气净化都有很强的作用,海水清澈就能滋养出丰富的微生物。以微生物为食的蚝,在这里自然长得又肥又大。

红光村能产出优质蚝,还和当地先进的养殖技术有莫大的关系。养蚝多年的村民表示,过去养蚝用的是“放养”:放置固定的蚝排,然后等待蚝自然附着。从1997年开始采用胶丝绳粘蚝吊养,就是将蚝苗取下,按照背靠背,将蚝苗粘在胶丝绳中再放到蚝棚中吊养,每条绳长2米,共贴9对18只。

“吊养”工序简单,操作方便,且大大提高吊养密度,减轻蚝棚的承受力。同时利用绳子的随浪性,增大和延长蚝的摄食空间及摄食时间,使所吊养的蚝易大快肥。

“中国蚝乡”阳江红光村村民家庭年收入可达三十万元

村民在渔船上处理打捞上岸的蚝。主办方供图

据阳西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站长黄文伟介绍,红光村还使用三区养殖法,也就是日常将蚝放置于自然养殖区,等到开卖之前就换到育肥区,有自然灾害到来之时,就将蚝转移到防病害区,三区并行,可以大大减少蚝的损亡。

“蚝协会”助力红光村变身“文明村”

红光村地势占尽天机,但资源总归有限,当记者问到村民间是否会有“地盘之争”。阳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文秀表示,村民之间很和谐,村“两委”和“蚝协会”发挥的作用都不小。

阳西县程村镇红光蚝协会成立于1992年,2002年正式通过民政等有关部门确认登记注册。红光蚝协会自成立以来,帮助养蚝专业户解决生产和销售问题,协调解决养蚝户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积极为养殖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并建立购销网络,使产销实现一条龙的运转模式。

近年来,红光村先后被授予“国家级近江牡蛎吊养标准示范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五个好’村党组织”、广东省“文明村”、阳江市十大最美乡村等称号。(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