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壶,这些你要了解(三)

用茶汤淋壶等方法,为什么不可取?

有人在泡茶时,喜将茶汤浇淋壶表,也有人喜用养壶笔蘸上茶汤不断刷拭壶体,甚至有人泡茶后不倒掉茶渣,说是“内外双修”,养壶更快更亮,还有人竟用抛光布擦拭壶体。

这些方法是有悖于紫砂泥性的。茶汤浇淋、蘸汤刷拭,违背了紫砂由里而外透气的物理,只能郁闭气道;残汤存于紫砂壸,虽可隔夜不馊,但会有陈汤味,既对人体有害,也对壶体不利;抛光擦拭,必有划痕,损伤裏相光泽怪异,会破坏紫砂质感。

养壶,这些你要了解(三)

为什么新壶不如用过的壶“好看”

新壶通常保留着泥土的天然本色,有一股土腥味,显得粗燥、亮。而使用过的旧壶细、润柔,原因是壶内石英分子在不断的冷热交替中起着细微变化。

养壶,这些你要了解(三)

什么是“包浆”?

“包浆”就是器物表面附着物的特殊光泽。是在时间的磨石,被岁月的流逝运动慢慢打磨出来的,蕴藉温润,幽幽的绝不张扬,予人一份淡淡的亲切。

新器表面不会有“包浆";"包浆”也并不是由壶体渗出。

养壶,这些你要了解(三)

为什么说“包浆”不是由壶体渗出?

壶体的结晶有助升温,加入开水时,热度会通过结晶体迅速传遍壶身,达到瞬时急速升温。而高温的保持,则要靠真空状的双重气孔结构。双重气孔结构并不大量透气,否则茶香就会流失,紫砂壶也不会有聚香特性

由于加工的手法和程度不同,壶内表和外表的结晶程度是有差异的。内、外表微细的有吸附力的链状开放气孔分布不一,外紧而内疏。

沸水冲入壶内,链状开放气孔会遇热张开。茶汤的气分子体积小于气孔孔径,可经由孔道由内及外通达,但它并不大量携带茶渍和茶油;茶汤的水分子体积大于气孔孔径,虽大量携带着茶渍和荼油,却只能郁闭壶内。当茶汤遍及壶表,壶表致密的、龊热膨胀的开放气孔,才会吸附茶渍、茶油。

紫砂壶身并不吸附水分,泡完茶,用开水沖洗了壶后,壶内的茶渍、茶油、茶香就消失殆尽。如果壶身会吸附水分,晾干极难细菌则可繁衍,异味则会浓厚。

养壶,这些你要了解(三)

何为“和尚光”?

明朝天启年间著名学者江阴人周高起,博学强识。他在专论紫砂壶的著述《阳羡茗壶系》中说:“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此为书房雅供。若腻滓烂斑,油光烁烁,是曰“和尚光’,最为贱相。每见好事家藏列,颇多名制,而爱护垢染,舒袖摩挲,惟恐拭去,曰:吾以宝其旧色尔。不知西子蒙不洁,堪充下陈,否耶。以注真茶,是藐姑射山之神人,安置烟瘴地面矣,岂不舛(音chuan,读如‘喘’,错)哉。

用现代汉语解释这段话,大意是:紫砂壶经过长久使用洗涤擦拭的次数日渐增多,自然就会散发着黯然沉稳之光,拿在手上可鉴心性。这才是可供在书房里雅赏之物。如果把紫砂壸搞得油腻遍布,斑斑驳驳,油光烁」烁,那就叫“和尚光”了,是最低劣的品相。往往看到附庸风雅之主,家中的收藏颇为丰富,虽然名家作品不少,但他们偏好壶上的茶渣和茶垢,张开袖子,小心地抚弄,惟恐拭去那些污垢,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宝爱茶壶的陈旧色。他们不懂得,即便是大美人西施,若是脏兮兮的,就是去充当下人,也是不会被接量的。用沾满了茶垢的茶壶冲好茶,那就是把远的姑射山的神人,安置在乌烟气的地面,岂不是错误透顶了啊。

周高起这段话,用了《战国策,齐人有冯谖》中的“下陈之典。原句是“富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古代统治者宾主相见时,礼品、傧从要在堂下陈列、站立。“下陈”低等级也。

养壶,这些你要了解(三)

注:本文图片为《三足桥鼎》手工精制全美品,刻绘精细,出水非常有力度,工料俱佳;作者:王俊飞 青年实力派艺人;泥料:原矿老段泥;容量:180cc

不同的茶适合什么样的紫砂壶?

绿茶,为完全不发酵,或晒青,或炒青,或烘青制成。不宜沸水,一般不用紫砂壶闷泡

白茶,5%发酵制成。一般也不用紫砂壶闷泡

新制普洱生茶、花茶,宜选用300毫升左右、矮身、大口的绿泥类壺,将沸水凉至90℃左右沖泡。陈年普洱茶,则需沸水冲泡

黄茶,闷堆发酵渥黄而成黄叶黄汤。名品如“君山银针”等,芽叶细嫩,显毫。备种泥的紫砂壶均可,但以口盖宽大型的绿泥壶更好。

青茶,半发酵制成。名品如北“武夷岩茶”、闽南“铁观音”、广东和台湾的“乌龙”等。选用穹盖的小矮壶。各种泥料均可,以红泥类最佳。

红茶,80%发酵制成。名品如安徽“祁红”、云南“消红”江苏“宜红”等及印度“阿萨姆”大吉岭”和斯里兰卡“锡兰高地红”,香味悠长,性甘,汤色红浓。冲泡红茶,宜选用小口、高身的紫泥、红泥类壶,用沸水高温闷。

黑茶,菌发酵制成,原料粗老,叶片暗褐色。名品如湖南“安化”、湖北“佬变”、广西“六堡”云南“熟普洱”等,汤浓、色深。宜选用口阔、腹扁的紫泥料小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