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唐代杜牧的一首“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讓杏花村的名字天下聞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叫杏花村的村莊有數十個之多,到底杜牧詩中寫的是哪個
,這個歷來有爭議,不過最後最有可能的爭議在目前兩個杏花村身上,他們就是位於山西省汾陽市的杏花村和位於安徽省池州市的杏花村。
安徽池州秀山門外的杏花村,原只不過是幾間“淪為荒煙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無名氣可言。當地人認為正是杜牧的詩名和他這首千古絕唱,才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飲譽天下。明代名士福建福清人林古度的七絕,抒出了千百年來池州人民因杏花村而自豪之情。詩曰:“郡樓高出秀山門,古蹟今時不可論。杜牧當年有名句,獨唱城外杏花村”
池州杏花村的說法最早見於清代貴池縣人郎遂所寫的《貴池縣杏花村志》 而後《廣輿記》《江南通志》等書有所收錄,而貴池杏花村明代時就由曾出任池州的顧元鏡所建。還有一個依據也比較重要,當地人認為唐會昌四至六年(公元844-846年),杜牧時任池州刺史,據說就是他春遊杏花村,在黃公酒壚暢飲美酒後,觸景生情,揮毫寫下了千古絕唱《清明》詩。
山西汾陽市杏花村,號稱“酒都”,以汾酒聞名天下。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代,這裡的杏花村酒已聞名國內。而且歷代的杏花村都以釀酒、酒文聞名。盛唐時,這裡以“杏花村裡酒如泉”、“處處街頭揭翠簾”成為酒文化的古都。歷史上,李白、杜甫等都賦詩讚譽。
唐末詩人中有四位詩人用到了杏花村一詞,這幾位詩人都與山西有關,有兩位就是地地道道汾陽人,即薛能和溫庭均(其祖父封為汾州西河郡公),雖然,有學者提出杏花村在唐末宋初逐漸演變為一種詩酒意向,但是, “杏花村”一詞的酒文化意向當源於此。從詩歌的年代來看,唐詩《清明》“杏花村”則是這種意向的濫觴。
《清明》這首詩的背景究竟是什麼,今天的的人們頗為好奇,早先流行安徽說,又流行泛指說,很多學者都認為詩中杏花村指“杏花開放的村莊”。如果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從清明與杏花開的組合上來看,不可能在南方,至今汾陽杏花始花時間仍是清明節那幾天,而江南杏花開放時間早在二月,所謂二月杏花八月桂,於清明相去甚遠,所以筆者認為,這首詩是出於山西杏花村更為恰當。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閱讀更多 西山雨文化 的文章